一、種蛙的飼養與管理
種蛙的動物性飼料不得少于60%。每天投飼2次:上午8點及下午4點各1次。投飼量為其體重的10%左右。繁殖旺期,減少投飼量,堅持定量、定時、定點、定質投飼。常清洗消毒飼料臺。種蛙養殖要求環境安靜,水質清新、無污染(水深40~60厘米),必要時應換水,有充分光照,適宜溫度為10~32℃,最適溫度為25~30℃。在繁殖季節,應注意敵害威脅和防暑防寒。
二、蝌蚪及變態期的種蛙飼養與管理
蝌蚪要求飼料新鮮、清潔、多樣化。3~5日齡后開始采食。同時全池潑撒浮游生物、豆漿、豆奶等,在飼料臺上投飼糜料、顆粒料或膨化料,投飼次數為3~5次/天;投喂量為:10日齡前按體重的2%投喂,15~30日齡按體重的2%~10%投喂,30~60日齡按體重的10%~11%投喂,60~80日齡按體重的11%投喂。
三、幼蛙、成蛙的飼養管理
牛蛙在3~8月齡(體重在50~450克/只)期間生長發育非常快,應加強飼養管理。
1.清塘消毒。放養幼蛙、成蛙前,應徹底清塘消毒。排水翻挖底部淤泥并運走,曝曬蛙池1~2天,然后注水10~15厘米深,用生石灰[75~125公斤/667平方米(1畝)]或漂白粉(含有效氯30%以上,12~15公斤/667平方米)全池潑撒。對于新建池子應用酸性物質,如稻草漿水進行脫堿處理,然后注水、放蛙。
2.控制水環境。經常清除剩料、腐敗的浮游動植物,并勤換水,控制水溫在20~30℃,水深在0.5~0.8米。池塘邊種菜植草。每天巡塘2~3次。
3.適密放養。牛蛙應分級分池養殖,也可以用隔網分級同池養殖。放養密度:幼蛙期80日齡50~100只/平方米;體重150克以上50只/平方米;體重250克以上20~30只/平方米;體重500克以上10~20只/平方米。
4.投喂餌料。幼蛙飼料以浮游小動物為主,l~2天后,逐漸減少活體飼料,增加靜態飼料。靜料投放要定時、定點,逐漸馴化。日投2~3次,投量為牛蛙體重的10%~15%。
四、餌料的選擇
1.制作配合餌料。成蛙膨化餌料的配方為:豆餅40%、菜籽餅或花生餅5%、魚粉10%、血粉5%、麥麩30%、優質草粉10%;蝌蚪粉狀餌料的配方為:魚粉60%、米糠30%、麩皮10%,或小雜魚50%、花生餅粉25%、飼用酵母粉2%、小麥粉13%、麩皮10%,或蠶蛹粉30%、魚粉20%、大麥粉50%、維生素添加劑適量。
2.采集天然飼料。各種水蚤、赤線蟲、蚯蚓、蝸牛、小魚、小蝦、蛙、田螺、泥鰍和各種昆蟲。
3.養殖人工餌料。蚯蚓、蠅蛆、蝸牛、黃粉蟲等,還可以培養草履蟲、水蚤、藻類等浮游生物供蝌蚪和幼蛙食用。(山東 崔洪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