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茂密的皖東南山區野豬成災,涇縣汀溪自然保護區一位民間獸醫卻熱心地為公野豬辦了一個“婚姻介紹所”,讓它們和山區人家的母豬“結婚生子”。此舉不僅幫助山區人發家致富,也使山區人與野豬形成了一種和諧共處的關系。這位獸醫就是陳光榮。
陳光榮是皖南山區涇縣汀溪鄉戰嶺村人,13歲起就跟隨父親學習獸醫。1978年,陳光榮所在的白楊生產隊有一頭母豬發情后跑到山上去,半個月后母豬回來,113天后,飼養員發現竹籠里有13頭小野豬,陳光榮斷定這一定是家母豬在山上與野豬配了種。為此,陳光榮開始對周邊幾個縣調查類似情況,發現竟有12次之多。通過調查,陳光榮還有重大發現,雜交野豬的產崽率高、發病率低、生長速度快。
1983年,陳光榮貸了6萬元巨款,蓋起豬舍,又買了46頭公野豬跟自家的母豬圈在一起養,結果由于野豬不發情,他的巨額貸款全部賠了進去。
一直以來,陳光榮想發展雜交野豬的夢想始終沒變。如何讓野豬發情,成了擺在他面前的一項重大課題。后來,陳光榮聽說一個叫朱春山的獸醫同行所養的夏洛克母豬拴在籠里發情了,吸引來山上的野公豬,野公豬又把母豬帶上了山。這件事給了陳光榮很大啟發:能不能把家豬帶到山上去跟野豬配種?癡迷野豬養殖的陳光榮難以自拔,辦法也越來越奇。他在山頂蓋了野豬“別墅”,請了十多位壯漢,把6頭發情的母豬抬上山。這一回,其中兩頭母豬終于懷孕了,并且產了23頭雜交野豬。多年宿愿一朝實現,可是由于當時的消費水平有限,野豬肉并不好銷售。
為了發展雜交野豬,陳光榮建立了野豬配種站。一晃20多年過去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陳光榮終于等來了野豬肉市場紅火的時候,他下定決心,一定要把雜交野豬發展成規模。不出所料,野豬肉的市場需求量越來越大,很多人來找陳光榮定貨。在陳光榮的帶動下,當地很多養殖戶都發了野豬財。
這些年,涇縣當地政府規劃0.67萬公頃原始森林發展旅游,陳光榮的“野豬婚介所”竟成為全縣的旅游規劃中獨具特色的景點,陳光榮也成了名人,參與當地的招商引資和發展生態旅游工作。陳光榮還被中華農業科教基金會授予2004年度農技推廣獎,被中國科協、財政部授予全國科普惠農興村帶頭人。
如今,58歲的陳光榮還有新夢想,他想在皖東南保護區推廣實現雜交野豬10萬頭,利用野豬糞等發展沼氣池1萬口,再利用沼氣池肥料發展種植業,實現生態循環經濟。(陳光榮聯系電話:15956318031) (中央電視臺七套《鄉約》欄目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