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內在地包含了何為真正的馬克思主義與何為真正的中國問題這兩大基本問題。目前學界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對何為馬克思主義的探討,有意無意地忽略了對中國具體實際的研究。由于缺乏中國現實問題的支撐,使馬克思主義與中國的具體實踐日益脫節。結果必然導致馬克思主義及其中國化在中國社會中面臨著邊緣化的現實困境。只有從中國的現實問題出發,立足于中國實際問題的解決,去研究馬克思主義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才能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健康發展。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中國具體實際;中國化;基本問題
中圖分類號:A8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1494(2011)04-0026-05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包括何為馬克思主義與何為中國問題這兩大基本問題,對這兩大基本問題的研究一直是中國馬克思主義學界的主要課題。但總體而言,目前國內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研究主要聚焦于何為馬克思主義這一問題,對何為中國問題則關注不夠,即還沒有從中國問題出發去研究、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這種理論研究的理路很容易造成馬克思主義研究與中國實際的脫節,使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變成了馬克思主義抽象化,進而西方化和虛無化。這是馬克思主義及其中國化在中國社會相當多的民眾中沒有真正走出邊緣化狀況的主要原因。這種邊緣化不僅表現在學術上馬克思主義研究者的“以西馬為馬”,也表現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實踐中許多人對馬克思主義所抱的實用主義態度,更表現在普通群眾基本還沒有實踐馬克思主義及其中國化的自覺意識。也就是說,如果沒有黨的領導人的強力推動,馬克思主義及其中國化不僅在普通民眾中,就是在不少黨員干部中也是很難堅持的。因此,盡管在意識形態上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社會的主導地位已經確立,但這種主導地位要真正在中國人的現實生活中實現,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這是黨的領導人要求大力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大眾化的重要原因,也是我們講沒有中國共產黨就不可能有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要依據。因此,如何研究馬克思主義和中國問題并把二者統一起來,不僅是如何真正理解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問題,也關乎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命運。
應該說,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中國共產黨人在20世紀最偉大的發明之一,它對中國人民和中國社會所具有的意義,也許只有中國共產黨人發明的另一個名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可與之相比。正因為如此,自毛澤東提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這一概念以后,中國的先進分子尤其是中國的馬克思主義者就一直在探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具體方式和途徑。這一努力現在仍占據中國社會意識形態的主流。這不僅是因為在指導思想上中國共產黨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推進中國現代化的唯一途徑,也因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發展對中國社會歷史所產生的深刻而持久的影響,研究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發展過程及邏輯成了認識中國近當代歷史的一條基本線索。這當中,如何理解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自然就成了一個基礎性和前提性的問題。
按照毛澤東的理解,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毛澤東說:“所謂馬列主義中國化,就是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跟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的統一,一個普遍一個具體,兩個東西的統一就叫中國化。”“我們的理論,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普遍真理同中國的具體實踐相結合。”這就是說,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內在地包含了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或者說何為真正的馬克思主義;一是何為中國的具體實踐,或者說何為真正的中國問題。對這兩個問題的深入研究是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向前發展的基本前提。從邏輯上說,對中國問題或中國具體實際的研究比對馬克思主義的研究更為現實和緊迫。這不僅因為中國問題或中國具體實際是馬克思主義指向的對象,是我們進行馬克思主義研究的目的,我們進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用馬克思主義這個“矢”來射中國具體問題這個“的”,還在于何為真正的馬克思主義也必須從能否解決中國的問題中得出結論。不然,對何為真正的馬克思主義的爭論就只能進行“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紙上的、抽象的、空洞的論爭,沒有一個客觀的評判標準,最終導向一百個人就有一百個馬克思主義的尷尬境地。中國歷史上的主觀主義就是這樣產生出來的。因此,毛澤東強調,反對主觀主義是堅持馬克思主義、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基本要求。他說:“我們反對主觀主義,是為著提高理論,不是降低馬克思主義。我們要使中國革命豐富的實際馬克思主義化。”一旦我們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問題或中國的具體實際聯系起來,我們就很容易辨別出哪些是馬克思主義的,哪些是被人強加于馬克思主義的;哪些是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哪些是馬克思主義中需要發展的部分。或者按毛澤東的話來說,哪些是“香的馬克思主義”和“臭的馬克思主義”,哪些是“活的馬克思主義”和“死的馬克思主義”。一句話,什么是真正的馬克思主義,并不是一個純粹的理論問題,而是一個與實踐緊密相關的問題。只有那些能夠解決中國問題或適合中國具體情況的馬克思主義,才是中國需要的真正的馬克思主義。況且,即使為了掌握真正的馬克思主義,也必須了解馬克思主義的產生條件,同樣,馬克思主義的應用,也必須明確其所應用的具體環境,因為任何理論都有其產生和實現的特定土壤,馬克思主義也不例外。因此,恩格斯說,對《共產黨宣言》中的論斷,“我認為如果不指出《宣言》是怎樣產生的,那無論用什么語言來出版都絕對不行。”他還說:“在我看來,馬克思的歷史理論是任何堅定不移和始終一貫的策略的基本條件;為了找到這種策略,需要的只是把這一理論應用于本國的經濟條件和政治條件。”可見,對具體實際的研究,不僅是理解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要求,也是把馬克思主義應用于不同的具體環境的基本前提。這就決定了中國的馬克思主義者要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目標,必須把對中國具體實際的研究作為重要的和中心的課題。
但遺憾的是,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中國的馬克思主義學界并沒有真正把這一立場貫穿于自己的研究之中。也就是說,中國的馬克思主義學界在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研究中,往往有意無意地忽視了對中國具體實際的研究,而熱衷于對何謂真正的馬克思主義的爭論。這一研究理路使中國一些馬克思主義理論家對中國的實際知之甚少,因而對中國具體實際發表的觀點和看法往往近乎荒謬,人們稱之為“雷人語錄”。這種“雷人語錄”的不斷出現反映了中國馬克思主義學界的漂浮狀態和他們與中國現實的脫節。盡管我們不能否認,專注于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研究讓中國的馬克思主義學界確實取得了許多有價值的成果。如在“回歸馬克思”、“理解馬克思”等口號下,或者在“以西解馬”、“以中解馬”、“以馬解馬”等的爭論中,學界對何為馬克思主義以及何為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等問題的認識已經達到了一個新的水平,出版了一大批研究的專著,這些成果對人們達到對本真的馬克思主義的理解自然是大有裨益的。這些成果,一方面澄清了對馬克思主義的許多誤解,剝離了一些長期以來被人強加于馬克思主義卻并不屬于馬克思主義的成分;另一方面區分了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和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對具體問題所做的結論,以及二者的不同適用范圍;厘清了馬克思主義所包含的適用于人類社會發展的普遍真理與適用于具體社會形態的理論及其相互關系,等等。這些成果的取得,無疑會促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發展。但是,也應該看到,由于沒有對中國具體實際的深入研究,沒有中國現實問題的支撐,在學界轟轟烈烈的“馬克思熱”或“馬克思主義熱”背后,隱藏的卻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具體實際相脫離,在民眾中的形象越來越陌生。也就是說,如果不深入研究中國的具體實際,找到真正的中國問題,不用說深入理解、研究、運用馬克思主義,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連普及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立場和觀點,對中國的馬克思主義者而言,都是一種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因此,鄧小平曾明確指出,在新的條件和形勢下論證和補充馬克思主義,“這是一項十分重大的任務,既是重大的政治任務,又是重大的理論任務。這決不是改頭換面地抄襲舊書本所能完成的工作,而是要費盡革命家心血的崇高的創造性的科學工作。”要進行這一創造性的工作,沒有對具體條件和形式的正確把握,僅僅對文本進行研究和抽象爭論,顯然是不可能的。就此而肓,中國馬克思主義學界對中國具體實踐的認知仍然有待加強,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任務仍然任重而道遠。
造成這一現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我們在注重研究何為真正的馬克思主義的時候,忽略或有意忘記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還有另一個基本問題——中國的具體實際或中國問題。我們很容易從理論上搞清楚,研究馬克思主義的目的絕對不是為了研究而研究,最終是為了用馬克思主義來解決中同面臨的具體問題。這就是說,我們不僅需要把解決中國的具體實際問題作為自己從事馬克思主義研究的目的,還應結合中國的具體問題來進行馬克思主義的研究。這本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題中應有之義。因為純粹的對馬克思主義的研究,不僅不能正確理解馬克思主義,也不可能區分何為“香的馬克思主義”,何為“臭的馬克思主義”。既然連真正理解馬克思主義都做不到,那就很難說能正確對待馬克思主義和對馬克思主義進行發展及創造性的運用了。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研究也是如此。然而,理論上也許是清楚明白的東西,一旦到了實踐中就會像恩格斯所說的那樣“遇到最驚人的變故”。我們許多馬克思主義及其中國化的研究者,一旦進入自己的研究領域,就把中國的歷史傳統、風土人隋、風俗習慣等等,所有這些東兩都“懸置”起來,還美其名曰:還原馬克思著作的歷史語境。這種研究的結果必然是,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研究被轉化成了對馬克思主義的研究和劉馬克思主義經典文本的研究;而對馬克思主義和馬克思主義經典文本的研究,如果純粹在書齋中兜圈子,自然義會覺得中國人對馬克思主義的理解不如外國人對馬克思主義的理解透徹和準確,因為他們在文化和語言上是同根同源的。這樣,在還原馬克思主義著作的寫作背景的口號下,學界對馬克思主義和馬克思主義經典文本的研究又變成了對西方馬克思主義和西方馬克思主義的文本及其代表人物的研究。于是,在中國的烏克思主義者那里,經過幾個圈之后,對馬克思主義巾同化的研究變成了對西方馬克思主義的研究。當前馬克思主義學界肓必稱“西馬”就反映了這種現狀,也說明了離開巾國的具體問題來談馬克思主義必然走入歧途。盡管有不少學者呼吁中國的馬克思主義學界耍扭轉這種風氣,但到目前為止,這種狀況并沒有多少改變。這樣進行的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研究,自然小是中國實踐需要的,也不可能符合中國的具體實踐,更不可能解決中國面臨的具體問題。這樣的研究所得出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研究成果,自然要被老百姓所拋棄,其被邊緣化也是必然的。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反復強調,他們的理論不是教條而是行動的指南,對馬克思主義的研究和應用,必須“置于現實的基礎之上”,其理由就往于此。
為了扭轉巾圍馬克思主義者中這一“重理論、輕實踐”的不良研究之風,中國共產黨的歷屆領導人都強淵了研究中國的實踐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要性。可以說,中國共產黨的幾十年.就是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與中國體實際相結合的九十年。中國目前正在大力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時代化、科學化、大眾化,其根本目的并不是要中國的馬克思主義研究者和專家去把經典作家的語言翻譯成時代的、科學的、大眾的語言——盡管這也是一個很重要的方面,而是要立足于中國的具體實際,使馬克思主義在解決中國面臨的具體問題上顯示出馬克思主義的時代性、科學性、大眾性,通過解決中國的具體問題來賦予馬克思主義以新的內容、新的形式、從而給予馬克思主義以新的活力。正如毛澤東所指出的。如果不能解決中國的具體問題,不符合中國的實際情況,小為群眾所掌握,“即使是馬克思主義,電是小起作用的。”而要解決中國的具體問題,首先要了解中國的具體問題。為此需要中國的馬克思主義者去研究中國的山川地理、風土人情、民俗習慣等等.真正了解民眾所需、所想、所盼、所思,解決人民最關切,最緊迫、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因為人民的需要是中國實際情況和人民思想認識水平的集中體現。而我們現在一些專家、學者所提出的中國問題、人民的需要并不是人民的真正需要,也不是中國真正面臨的問題,只不過是這些專家、學者建構出來的。這樣進行馬兜思主義中國化的研究,是找不出解決問題的具體辦法的。因為他們根本就不知道具體問題之所在。這種研究態度,不僅不能促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反而會阻礙它的發展。因此毛澤東把“不注重研究現狀.不注重研究歷史,不注重研究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應用”視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中存在的三種極壞的作風,要求必須堅決改正。當前某些專家學者發表一些與中國實際情況完全不符的所謂“雷人語錄”而不覺羞愧,反而振振有詞,就是因為他們不了解真正的中國具體實際和真正的中國問題造成的,這也是毛澤東所批評的這i種極壞的作風在當代的表現。因此,要真正把握本真的馬克思主義,使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真正成為中華民族實現復興和現代化之路,必須把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的重心轉移到對中國具體實際的研究上來,找出真正的中國問題,使真正的馬兜思主義與真正的中國實際相結合,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時代化、科學化、大眾化。對此,鄧小平指出,發展馬克思主義,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除了研究馬克思主義外,最重要的是“深入研究中中國實現四個現代化所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并且作出有重大指導意義的答案。”只有這樣,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才能真正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與中國具體實踐的結合,才能不斷解決中國面臨的實踐問題,文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必須掌握真正的馬克思主義,也必須掌握真正的中國問題。因此,在研究馬克思主義的同時,必須著力加強對中國具體問題的研究,因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兩大基本問題——何為真正的馬克思主義與何為真正的中國具體實際或中國問題——是互為前提的。沒有馬克思主義,即使知道了真正的中國具體實際,也解決不了中國問題;同樣,沒有掌握中國問題,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就沒有生存和發展的立足點,必然要被邊緣化,遭到失敗。這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曲折發展的歷史已經證明了的。只有把二者結合起來—一立足于真正的中國問題來研究馬克思主義,用真正的馬克思主義來解決中國問題一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才是中國人民所需要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要實現這種結合,當前必須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大興調查研究之風,強調了解中國實際的重要性。中國的具體實際是我們進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前提,只有解決了中國面臨的具體實際問題,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生存和發展才有根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才能存在和發展。因此,毛澤東十分強調調查研究的重要性。在他看來,要掌握中國的具體實際,除了調查研究外,沒有別的辦法。他說:“認識世界,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馬克思恩格斯努力終身,作了許多調查研究工作,才完成了科學的共產主義。列寧斯大林也同樣作了許多調查。中國革命也需要作調查研究工作,首先就要了解中國是個什么東西(中國的過去、現在及將來)”。這就是說,只有深入進行調查研究,對中國的國情有了正確的認識,才能找到符合中國實際的建設道路,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健康發展。因此,毛澤東強調調查研究是領導者做出正確的決策所不可缺少的基本條件。他說:“實際政策的決定,一定要根據具體情況,坐在房子里面想像的東西,和看到的粗枝大葉的書面報告上寫著的東西,決不是具體的情況。倘若根據‘想當然’或不合實際的報告來決定政策,那是危險的。過去紅色區域弄出了許多錯誤,都是黨的指導與實際情況不符合的原故。所以詳細的科學的實際調查,乃非常之必需。”只有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根據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來解決中國面臨的實際問題,這才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正確方法。
(二)堅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按照列寧的觀點,“實踐的觀點是馬克思主義的首要的、基本的觀點”。這就是說,實踐作為馬克思主義的本性內在地要求中國的馬克思主義者把實踐作為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即把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具體實踐中所取得的成果作為評價馬克思主義真理性及其大小的標準。基于此立場,毛澤東指出:“馬克思主義必須通過民族形式才能實現。沒有抽象的馬克思主義。只有具體的馬克思主義。所謂具體的馬克思主義,就是通過民族形式的馬克思主義,就是把馬克思主義應用到中國具體環境的具體斗爭中去,而不是抽象地應用它。”“離開中國特點來談馬克思主義,只是抽象空洞的馬克思主義。因此,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現中帶著中國的特陛,即是說,按照中國的特點去應用它”然而,由于中國人的傳統文化中具有很深厚的文本崇拜的自我意識和向后看的思維方式,使中國人很容易受本本主義的束縛,中國歷代思想家很難擺脫經學的思想框框就說明了這一點。中國的馬克思主義學界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研究也很容易受這種思維方式的影響。可見,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而言,強調和堅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堅持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實際成果來取信于民,不僅是進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基本原則,也是評判何為真正的馬克思主義客觀的標準。
(三)堅持學以致用的原則,強調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學以致用的基本要求是“學”以“用”為目的,強調要取得實際效果。而且在這里,能否真正學懂理論,也要看在運用理論時取得的具體成果。所以,毛澤東強調,在運用馬克思主義來解決中國的具體問題時也必須貫徹實事求是的原則,即“不憑主觀想象,不憑一時的熱情,不憑死的書本,而憑客觀存在的事實,詳細地占有材料,在馬克思列寧主義一般原理的指導下,從這些材料中引出正確的結論。”即理論本身是從實踐中來的,也必須再回到實踐中去才有價值和意義。江澤民指出:“理論是什么?理論就是對實踐的總結。一切科學的理論,總是從實踐中來.又回到實踐中去,接受檢驗,指導實踐,同時在實踐中豐富和發展自己。馬克思列寧主義是這樣,毛澤東思想是這樣,鄧小平理論也是這樣。”因此,從實踐效果的角度進行馬克思主義的研究,才能把學習馬克思主義與解決中國具體問題結合起來,不致陷入主觀主義的空談。這才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正確途徑。
(四)進一步解放思想,真正把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的中心轉移到中國的具體實際上來。從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實踐來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完整歷程至少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研究中國的實際問題,找出問題之所在;(2)按照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或途徑,而不是從馬克思主義的著作中尋找答案;(3)用找到的方法解決實際問題形成新的理論。如此循環往復而不止。這就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過程。可見,中國的具體實際或中國的具體問題是最基本的,了解和掌握中國的具體問題是進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前提。正因為如此,毛澤東認為:“認清中國的社會性質,就是說,認清中國的國情,乃是認清一切革命問題的基本的依據。”他還說:“按照實際情況決定工作方針,這是一切共產黨員所必須牢牢記住的最基本的工作方法。我們所犯的錯誤,研究其發生的原因,都是由于我們離開了當時當地的實際情況,主觀地決定自己的工作方針。這一點,應當引為全體同志的教訓。”而當前學界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研究基本集中于對何為真正的馬克思主義的研究,這種研究在實際中又蛻變為對西方馬克思主義的研究。也就是說,我們現在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被對西方馬克思主義的研究所取代了。因此,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這一問題上也存在—個思想解放的問題。這種解放就是打破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純粹理論上的探討,轉而關注中國現代化進程中面臨的具體現實問題,即像毛澤東所指出的那樣:“應該以中國做中心,把屁股坐在中國身上。”通過研究中國人民的需要、他們的生產力、生產方式、他們的生產生活資料以及他們在自己的獨特生存條件下產生的社會關系,通過這些問題的解決推動對馬克思主義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研究,進而推進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發展,實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目標。
綜上所述,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內在地包含了何為真正的馬克思主義與何為真正的中國問題這兩大基本問題。目前中國馬克思主義學界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對何為馬克思主義的探討,南于缺乏中國現實問題的支撐,或者說,由于研究者有意無意地忽視了對中國具體實際的研究,使馬克思主義與中國的具體實踐日益脫節。其結果必然導致馬克思主義及其中國化在中國社會中面臨著邊緣化的現實困境。只有從中國的現實問題出發、立足于中國實際問題的解決去研究馬克思主義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才能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