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國民黨“王牌戰將”杜聿明,是黃埔軍校一期畢業生。先后擔任國民黨建立的第一支裝甲兵團團長,第五軍軍長,中國遠征軍第一路軍副司令長官,昆明防守總司令、東北保安司令長官等官職,官至陸軍中將?;春鹨壑斜晃臆姺旉P押改造,歷時10年獲特赦。
血戰昆侖關,“鐵甲王牌”威震敵膽
1939年12月6日,蔣介石飛抵柳州,親自主持桂南軍事會議。參加會議的軍政要員有陳誠、白崇禧、張治中、杜聿明等。
在此之前,日軍第五師團二十一旅團已搶先占領了南寧郊外的交通咽喉要塞昆侖關。中國軍隊主力到達后,與日軍在南寧以北高峰要隘和昆侖關一線形成對峙局面。桂南要地昆侖關,一片殺氣騰騰。
反攻昆侖關的總指揮是白崇禧,指揮所設在遷江縣扶濟村(今廣西來賓市興賓區遷江鎮大村村委員會扶濟村)一秘密巖洞,蔣介石親臨指揮所督戰。參戰各部隊根據蔣介石、白崇禧的命令,秘密從湖南、廣東、四川等地向南寧運動。白崇禧將反攻部隊分成東、西、北三路軍:西路軍由第十六集團軍5個師組成,攻擊大高峰以西地區;東路軍由蔡廷鍇等部4個師組成,反擊桂南公路以東地區;北路軍由第三十八集團軍5個師組成,反攻昆侖關一帶。杜聿明的第五軍擔任主攻昆侖關的重任。杜聿明深知責任重大,立即召開團以上軍官會議,宣布主攻昆侖關作戰部署。會議正在進行,素有“小委員長”之稱的陳誠和白崇禧一同來到會場,檢查部隊準備情況。陳誠板著面孔,威嚴地命令杜聿明必須如期拿下昆侖關。那么,陳誠、白崇禧為啥如此器重杜聿明呢?
原來,杜聿明統率的第五軍,是國民黨百萬大軍中惟一的一支機械化裝甲部隊。1937年,杜聿明率領陸軍裝甲兵團兩個連,在上海匯山碼頭協同步兵阻擊企圖登陸的日軍。經過激戰,日軍登陸終未得逞。是年冬,國民黨軍隊從上海撤退,日軍趁勢進攻南京,杜聿明的裝甲部隊留下守衛南京。在南京保衛戰中,裝甲部隊發揮了巨大作用。1938年,杜聿明裝甲兵團奉命撤至湖南湘潭整訓。當時,國民黨政府為了裝備這支機械化部隊,從歐美各國購進一批裝甲車。其中有蘇聯9噸半裝甲車80輛,德國制造明斯柴油卡車200多輛,美造福特大卡車500多輛,美制“哈雷”二輪、三輪摩托車800多輛,經香港從廣州入口。國民黨政府命令裝甲兵團擴編為第二OO師,任命杜聿明為師長、邱清泉為副師長、廖耀湘為參謀長,其編制比一般陸軍師龐大,總兵力約2萬人。到1938年12月,第二OO師又擴編成第五軍,杜聿明升任軍長。
12月18日凌晨1點鐘,杜聿明向第五軍下達攻擊命令,雙方對昆侖關進行反復爭奪,戰斗打得十分激烈。杜聿明命令邱清泉率新二十二師迅速迂回敵后,插入昆侖關與南寧之間,切斷日軍增援退路。傍晚,第一批增援日軍800多人,分乘30多輛汽車到達昆侖關以南的六塘,很快被邱清泉的新二十二師機械化戰車部隊全殲,僅用了1小時57分。杜聿明在電話中高興得狂跳起來:“邱師長,打得好啊!你沒給咱機械化師丟臉?!比哲姺试创笞粞劭蠢鲫P朝夕難保,速派日軍第二十一聯隊前往昆侖關增援。
日軍第二十一聯隊是一支“王牌”部隊,旅團長中村正雄中將,是日本對外侵略擴張的狂熱追隨者。他曾在日俄戰爭中屢建奇功,所屬部隊也因此獲得日本天皇授予“鋼軍”榮譽稱號。侵華戰爭中,他參加了南京、太原、臺兒莊、廣州等重大戰役,是日本軍界中的知名戰將。這下子,杜聿明與中村正雄“王牌”對“王牌”,就看哪個足智多謀、英勇善戰。最終,還是杜聿明棋高一籌。杜聿明料定日軍第二十一聯隊必然途經羅塘,于是率“猛虎團”途中設伏。
上午9時許,日軍1500多人的大隊人馬走進羅塘埋伏圈,杜聿明一聲令下,頓時迫擊炮、榴彈炮、輕重機槍、步槍一齊開火。日軍猝不及防亂成一團,許多人死于槍炮之下。中村正雄揮舞指揮刀,站在一個土坎上企圖穩住潰散部隊。突然,一顆迫擊炮彈落在距中村大約10米處,中村被彈片擊中,他咬牙忍痛讓軍醫包扎傷口,繼續指揮日軍戰斗。幾名日本士兵將中村正雄抬上昆侖關的核心陣地,中村呻吟著睜開眼,看見昆侖關陣地內一派慘景,關上布滿了中日兩軍士兵的尸體。由于連日激戰,子彈所剩無幾,許多日軍用刺刀削竹釘子當武器,日軍士兵衣不遮體,困餓交加形似活鬼。
堅守昆侖關的三木武夫跪在中村正雄擔架旁,像一條喪家犬哭訴說:“旅團長如果再不來,我就要焚燒軍旗了?!狈贌娖焓侨毡咀顕栏竦募o律,其一是“神圣的軍旗是天皇所賜,是大日本國神圣不可戰勝的象征”;其二是“大日本皇軍誓與軍旗共存亡”。焚燒軍旗時除非戰至最后一個人,持這面旗的人渾身澆上汽油點燃,來個“旗毀人亡”。中村正雄一聽氣得怒吼一聲:“沒用的廢物,大日本皇軍還沒死光,怎么就說出這種泄氣話,我先送你回日本老家去吧!”說著揮舞戰刀,只聽“咔嚓”一聲,三木武夫的人頭早已落地。由于猛烈震動,中村正雄的傷口又滲出血來,肥源大佐急命戰地醫院進行搶救。事有湊巧,軍醫剛取出中村腹中一塊彈片正準備縫合刀口時,一顆炮彈在手術附近爆炸,手術臺落滿石塊、灰塵,手術時間再次推遲,中村正雄因血流過多一命嗚呼。
1939年的最后一天,中國軍隊以重大的代價,全殲昆侖關守敵日軍4000多人,繳獲山炮20門、野炮18門、各種輕重機槍200多挺、步槍3000多支、戰馬120多匹,還有子彈、手榴彈、炮彈等其它裝備物資不計其數。中村正雄臨死前在日記本上寫道:“帝國皇軍第五師團第二十一旅團,之所以在日俄戰爭中獲得“鋼軍”稱號,那是因為我的勇敢戰勝了俄國人的頑強。在昆侖關戰役中,杜聿明的“王牌軍”勇猛善戰,日本人遭受慘重失敗。”昆侖關血戰,終以日軍慘敗、中國軍隊大獲全勝而告終,杜聿明的“鐵甲王牌”名揚天下。
在巍峨的昆侖關上,有一座“陸軍第五軍抗日陣亡紀念碑”,碑上400多字的悼念碑文是杜聿明咬破手指書寫的??箲饎倮螅Y介石、何應欽也在碑上題詞,以此紀念陣亡將士。
出兵緬甸抗日,杜聿明險些命喪“野人山”
1941年12月,緬甸首都仰光突然遭受日本“零式”飛機群轟炸,碼頭被毀、建筑物倒塌、電力和交通中斷,緬甸仰光告急。英軍總司令胡敦請求中國派出援軍。蔣介石屈指一數,想起了“鐵甲王牌”杜聿明。于是1942年2月派遣杜聿明任中國遠征軍第一路軍副司令官,率“鐵甲王牌”第五軍、甘麗初的第六軍和張楨的第六十六軍3個軍約10萬多兵力入緬作戰。由于中國遠征軍司令羅卓英與美國顧問史迪威將軍錯誤制定了所謂“曼德勒會戰”計劃,集中遠征軍第五、第六以及第六十六軍3個軍約10萬兵力,分布在長達300公里的平(平滿納)曼(曼德勒)公路沿線,大有將侵緬日軍一口吞噬之勢。
對于這種長驅直入的冒險計劃,杜聿明再三表示反對。果不出所料,4月9日,日軍第三十三師團分兵3路,以重兵摧毀了“曼德勒會戰”的遠征軍“長蛇陣”。為避開日軍追殺,杜聿明決定率遠征軍沿著人跡罕至的原始森林,翻越野人山向中緬邊境靠近,返回祖國。
杜聿明此舉,是因對英國人的欺騙和不忠感到不滿,拒絕了時任中國戰區參謀長史迪威要他撤往印度的指示,而執行了蔣介石令他北上撤回云南的命令。新三十八師師長孫立人則認為穿越野人山不可行,當機立斷率新三十八師向西撤往印度。由于日軍被杜聿明率領北上的大部隊所吸引,新三十八師在撤退途中比較順利的打垮日軍的阻擊,從另一條路撤至印度后還剩3000多人,保持了近半數兵力,并在那里進行休整。
杜聿明率遠征軍主力遁入野人山數天后,由第二OO師擔當后衛重任。日軍采用“分離戰術”,很快將第二OO師攔腰切斷,使其與主力失去聯系。為此,戴安瀾師長率部轉入緬北中部山區打游擊,僅憑太陽、月亮辨別方向。1個月之后,他們終于翻越高黎貢山入境,被游擊隊接應回國。而擔任前衛任務的第九十六師也擺脫日軍追擊,鉆入原始密林,但他們很快迷失方向,與長官部失去聯絡。他們踩著野獸走過的小路,在陰暗潮濕的原始密林里走了10多天,居然來到一處神話般與世隔絕的地方。這里,只有幾戶土著人家,四周被白雪皚皚的大山包圍,遠處天高云淡,仿佛到了世界盡頭。地圖上查不出該處地名,同土著人又語言不通,只能判斷到了喜馬拉雅山腳下。這支部隊別無選擇,惟有聽天由命,在這個世外桃源暫住下來。他們依靠打獵、捕魚和采集野果,勉強維持半饑半飽的原始生活。幸運的是1個多月后,這支部隊在藏族向導帶領下,翻越白馬大雪山,經西藏邊緣返回國內。這樣,被困野人山聽天由命的,只剩杜聿明及其麾下大約35000名遠征軍官兵。沿著人煙罕至的原始森林,被迫走進緬甸的胡康河谷。
胡康河谷這個地名,緬語意為“魔鬼居住的地方”。位于緬甸最北方,再往北就是冰雪覆蓋的喜馬拉雅山,東西皆為高聳入云的橫斷山脈夾峙。當地人就將這片方圓數百公里的地方統稱“野人山”。這野人山原始密林遮天蔽日,狼、蟲、虎、豹成群,毒蛇滿山遍野。數萬中國大軍在野人山中轉來轉去,總是走不出這“魔鬼的宮殿”。很快,糧食斷絕,藥品用光,饑餓、疾病開始威脅著將士的生命。再后來,全軍惟一的一部電臺,連同報務員墜入山谷,遠征軍與外界斷絕了一切聯系。
在布帕布姆土著山寨一間簡陋的竹樓里,杜聿明躺在火塘邊昏昏欲睡。他面容枯黃、精神萎靡,破爛的將軍服骯臟不堪。在火塘的吊鍋里,煨著一碗粗糙的野豬肉和芭蕉根,這是士兵們對這位遠征軍最高長官的特殊待遇。潮濕的柴草不時竄出濃煙,嗆得杜聿明虛弱的肺部爆發出一陣帶血的干咳。原來,他患了可怕的回歸熱。陷入絕境的將士們,焦急地圍在昏迷不醒的杜聿明身邊。參謀長問軍醫:“還能找到什么藥品嗎?”軍醫無可奈何地搖頭:“奎寧早沒了,連最后一針鎮靜劑也給長官注射了,惟一的辦法只有換血?!痹谶@荒野的原始莽林中,將士們因饑餓早已骨瘦如柴,走路時也會被風吹倒,哪還有什么血可抽。
正在犯愁之際,突然一個彪形大漢挺身而出:“我是‘O型’,萬能輸血者,先抽我的血?!北娙颂ь^一看,此人名叫孫大友,是一一四團三營二連連長,山東籍水泊梁山人。昆侖關戰役,他率全連官兵血戰日本大隊人馬500多人,被最高國防部授予“鋼刀英雄連”稱號。望著奄奄一息的杜聿明和眼前這位英勇的部屬,參謀長惟有“丟卒保車”,他橫心把臉扭在一旁:“換血!”這種換血的土辦法果然起了作用。然而兩天后,當杜聿明從死亡邊緣掙扎回來時,那位忠心耿耿為他獻血的英雄連長,不幸染上敗血癥猝然死亡。杜聿明悲痛萬分,用最隆重的儀式,厚葬了這位勇敢獻身者。感動之余,他咬破手指在墓碑上寫下“山東籍連長孫大友之墓”10個鮮紅大字,并命令士兵用刺刀鐫刻出來。事后,有人說杜聿明能生還是一個奇跡。
杜聿明率數萬大軍在野人山轉了1個多月,仍擺脫不出“魔鬼的宮殿”。也算是天意命不該絕。一個暫短的晴天,1架執行任務的美國偵察機,偶然在叢林上空發現了煙火,那是中國士兵正在燒烤野豬肉充饑。天黑之前,一隊美國運輸機飛抵布帕布姆上空,投下許多醫藥和物品,還有雨衣、帳篷和1部電臺。受盡磨難的中國官兵絕處逢生,終于與外界恢復了聯系。一天,新三十八師在印度利多的電臺收到第五軍的信號,師長孫立人激動不已,立即口授回復,電文如下:“副司令杜長官。欣聞鈞座受困音訊全無,屬下終日如坐針氈,現得以與鈞座取得聯系,乃黨國之幸!三軍之幸!職當竭盡全力救鈞座脫險,望鈞座善自珍重,相見有期!職,孫立人叩拜?!卑l完電報,孫立人當即派出一一二團一營三連營救杜聿明。臨行前,孫立人師長向連長周友良下達死命令:“杜長官是黨國棟梁,必須想盡辦法保護好他。倘若完不成任務稍有半點損失,就別回來見我。”
聽完師長的吩咐,周友良哪敢怠慢。立即帶了1個連的兵力當天出發,他們用無線電測試杜聿明發報的方向,在莽莽原始森林中穿行了7天7夜,總算在一處陰暗潮濕的巖石下找到杜聿明。但見他渾身浮腫、皮膚發亮。他的周圍有10多個士兵保護著,這就是警衛連100多人所剩下的一批士兵。就這樣,杜聿明的第五軍殘部,在周友良的帶領下朝利多方向前進。由于部隊進森林時插有路標,所以回轉比較順利。
經過慘絕人寰的折磨,第五軍殘部終于走出原始森林回到祖國。中國遠征軍第一次入緬作戰宣告失利。
國共“兩虎將”血戰四平,林彪笑到最后
1945年8月,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來得如此突然的抗戰勝利,讓遠在重慶的蔣介石一時無法使自己的軍隊伸向各地。他也深知,東北一旦為共產黨所占,必將威脅自己的統治。他一方面借助美軍的幫助,將部隊大量空運往東北接收“失地”,一面在“王牌干將”中挑選得力戰將,前往東北任接收大員。于是,杜聿明被任命為東北保安司令長官,全權負責東北的軍事行動。
國共兩黨重慶談判破裂后,蔣介石不顧全國人民反對,挑起反共反人民的三年內戰。這時,杜聿明充當了內戰的急先鋒。又被蔣介石任命為“剿共”副總司令,前往遼沈戰役作戰。
此時,東北出現了國共兩員虎將——杜聿明和林彪。兩人都是黃埔軍校畢業生,杜是第一期,林是第四期;杜聿明所率的是國民黨的“王牌部隊”,林彪統領的是共產黨的“王牌部隊”。兩人都在抗戰初期打出了威風,林彪在平型關,杜聿明在昆侖關,而且都是同日軍精銳部隊板垣師團作戰。林彪與杜聿明踏入了東北的黑土地。
四平位于東北中部平原,當時是一座擁有10多萬人口的中等城市,正處在3條重要鐵路交叉點上,是東北最重要的交通樞紐。誰控制了四平,誰就能控制整個東北局勢。林彪棋高一招先下手為強,于1946年3月18日攻占四平。杜聿明雄心勃勃,一心想奪回四平。蔣介石急令:“限期攻占四平!”毛澤東左手叉腰,右手揮拳朝桌上砸下去:“化四平為馬德里!也要保住四平?!?/p>
1946年4月18日,決戰終于在四平打響。我堅守四平的10萬東北民主聯軍由林彪指揮。那時,林彪被“常勝將軍”的頭銜沖昏頭腦,起初根本沒將杜聿明放在眼里。杜聿明也不是徒有虛名,他深知林彪用兵戰術,利用林彪的“合兵殲滅戰術”對付四平守軍,集中優勢兵力打“殲滅戰”。杜聿明除急調五十二軍、新六十軍參加四平作戰,還將在南滿的新六軍主力用火車輸送,日夜兼程趕往四平。新六軍是蔣介石五大主力中的第二塊“王牌”,林彪付出8000人傷亡代價,結果是棄城撤退,第一次四平“敗走麥城”。為了奪回四平,林彪揮師強攻,杜聿明施計故意放棄四平,待我軍進入四平后,即命令數百門火炮狂轟、數十架飛機濫炸,齊齊襲向四平。這場攻擊戰足足打了半個月,我軍付出了傷亡13000多人慘重代價之后被迫撤退,林彪第二次四平“敗走麥城”。
在經歷兩次失敗后,林彪識破了杜聿明“先南攻北守,后機動防御,內線作戰”的戰略企圖,就是妄想分割我軍南北滿主力,然后強行局部進攻,再一口一口吃掉我軍主力。林彪判定,杜聿明這一部署必然導致兵力分散,縱深空虛,有利于我軍外圍作戰,林彪于是采用“近戰、夜戰、速戰速決”戰術,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猛刺敵人心腹。我軍從南滿、北滿、東滿、西滿、熱河5個方向,突然對敵發起全線猛攻。杜聿明哪知林彪來得如此兇猛,將主力迅速收縮,退守長春、四平、沈陽、錦州等地。5月上旬,林彪在懷德和大黑林子“攻城打援”,全殲國民黨七十一軍八十八師,擊斃師長韓增棟。
但林彪又犯了一個致命錯誤,沒有乘勝窮追猛打,敵人又有了喘息的機會。敵七十一軍軍長陳明仁修筑堅固工事,以鋼筋水泥結構的“魚鱗式”地堡群為中心陣地,中心陣地前還有“衛星”陣地,各層陣地設有石墻、鐵絲網、壕溝、地雷、陷坑等5道障礙。除此之外,壕溝底下還設有堅利的竹簽和絆腳繩,5個守備區內用美械重炮及各種輕重火器編織成多道火網,交通要道和主攻方向埋設地雷和拉索手榴彈;陣地、指揮所、掩蔽部各處,糧食、彈藥、器材儲存以及照明用電設施齊全。陳明仁在軍部團以上干部會議上公然宣稱:“共軍裝備低劣,在一無飛機,二少大炮的情況下,對‘銅墻鐵壁’的防線,少說要攻3年。”這就是國民黨當時大吹特吹的“陳明仁防線”。正是這種“銅墻鐵壁”防線,確實曾讓攻城的我軍一度吃盡苦頭,杜聿明仗著堅固的工事,出動4個軍9個師共計20萬兵力,對我軍實施反包圍,就看誰吃誰的“包餃子”,我軍傷亡慘重,只好走為上策。四平攻擊戰,林彪第三次“敗走麥城”。
1947年5月,林彪親自指揮了震驚中外的具有歷史轉折意義的夏季大反攻。這場激戰,就在四平的核心工事大紅樓展開。我軍的迫擊炮、榴彈炮、山地炮、野戰炮猛烈轟擊,但這座鋼筋水泥大樓,大炮轟上去仍無濟于事。據當時被抓的俘虜供稱:這座堅固的大樓厚度達2米,大樓的各個窗口架著輕重機槍,樓頂有防護堡壘,地下室有策應火力點,樓內還有大小明暗火力點不計其數。大樓周圍明暗地堡遍布,亂麻似的鐵絲網上,掛滿黃黃綠綠的美國罐頭盒、手榴彈和拉火地雷。我軍的一個工兵連派出10個爆破手,每人抱著20公斤TNT炸藥,準備匍匐前進,將炸藥安放在大樓周圍。但先后派出兩個組的爆破手還未接近大樓,就在敵軍猛烈火力掃射下壯烈犧牲。
林彪被激怒了:“不惜一切代價,給我用炮猛轟!”一聲令下,數百門大炮對準大紅樓猛烈轟擊。敵人的火力暫時被壓下去,第三隊爆破組已接近大樓墻下放好炸藥。只聽“轟隆”一聲驚天巨響,大紅樓的突出部終于被炸開了一道口子。磚頭、石塊還沒落下,我軍突擊小組已沖進大樓。走廊上、房間內,煙霧騰騰,彈片橫飛,廝殺在一起,分不清敵我。我軍趁機沖進大樓,守敵一片混亂,四處逃竄,大紅樓完全被解放軍攻占。
蔣介石聞訊大為震驚,下死命令電告杜聿明速解四平之危。為此,蔣經國攜帶老蔣的親筆信親自飛往東北面交杜聿明,信中說:“光亭吾弟,四平勝敗關系整個東北,要抱不成功便成仁的決心,與共軍在四平展開生死大決戰!”此時的杜聿明已重病躺在床上,為效忠老蔣仍晝夜指揮解圍作戰,但此時已經無濟于事。
經過夏季攻勢后,我東北人民解放軍的實力已超過國民黨守軍,開始從戰略防御轉入戰略進攻。1948年的3月12日晨,四平攻堅戰打響。四平外圍,嚴陣以待的解放軍200多門野炮、榴彈炮、山炮和更多的迫擊炮、戰防炮等各種大小炮火,徐徐昂起炮口。整整1個小時的轟擊,被炸平的工事上布滿敵軍橫七豎八的尸體和各種破爛武器,沒死的敵軍跪在尸體周圍,等待我軍俘虜。敵司令部在我軍猛烈炮火攻擊下,亮出了白旗。
第四次四平攻堅戰,前后僅用了23個小時,我軍終于摧毀了杜聿明大吹大擂的“銅墻鐵壁”防線,全殲敵守軍14000多人。當時,除杜聿明已前往上海住院治病。廖耀湘、陳明仁等一批國民黨將領被俘。四平血戰的勝利,揭開了中國人民解放戰爭中具有偉大歷史意義的遼沈戰役的序幕。
淮海戰役,杜聿明成了我軍階下囚
遼沈戰役失敗后,蔣介石并沒有過多責怪正在上海養病的杜聿明。老蔣心中最清楚,眼下正是用人之際,殺了他不如重用他。一來可讓愛將杜聿明立功,二來顯示他“寬宏大量”。當時,淮海戰役已打響,杜聿明又被匆匆召回委以重任。
1948年11月4日下午3時,南京總統府內,蔣介石、顧祝同、杜聿明等人,正在研究“徐蚌會戰計劃”,以圖救出被圍困在碾莊的黃伯韜兵團。杜聿明早已明白蔣介石的用意,于是“啪”的一聲立正說:“請委座放心,部下到達徐州之后,速調部隊解黃伯韜兵團之危。”蔣介石對杜聿明的態度表示滿意,臉上露出少有的笑容,夸獎:“光亭吾弟實乃黨國棟梁,我已準備好專機,你立即動身前往徐州,速解黃伯韜兵團之危!”杜聿明臨上飛機時,面對滔滔滾滾的長江,心中升起一股“風蕭蕭江水寒,壯士一去不復還”的唉嘆。
11月13日,徐州攻擊戰打響,國民黨各級軍官層層督戰,杜聿明親臨前線指揮。戰場上,國民黨空軍輪番投擲輕重炸彈,炮兵的山炮、野炮、重炮齊發,濃煙滾滾、響聲震天,村莊被炸成瓦礫,地上布滿彈坑。國民黨士兵在軍官的驅趕下向前猛沖。在我軍強大火力摧毀下,國民黨士兵充當了炮灰。激烈的戰斗打了3天3夜,碾莊已被解放軍攻破,黃伯韜兵團10萬人馬被殲滅,黃伯韜眼見大勢已去,舉槍自殺。徐州“剿總”司令部為掩人耳目,還炮制了一個所謂“徐州大捷”中外記者新聞發布會。當記者問:“黃將軍哪去了?為啥不來參加祝捷會?”杜聿明苦笑著回答:“黃將軍暫回老家休息,過幾天將重返戰場!”但國民黨的這種欲蓋彌彰之術,更加造成軍心渙散、斗志衰退。黃伯韜兵團被殲后,黃維的第十二兵團也在劫難逃。杜聿明原本打算北上解救黃維,但在人民解放軍的強大攻勢面前自身難保。杜聿明考慮到徐州幾十萬人馬,召集部下重要將領邱清泉、李彌、孫元良商議,決定暫時撤離徐州。
12月1日,津浦路東時村華東野戰軍(第三野戰軍)司令部。粟裕副司令員同時得到陳士榘參謀長和蘇北兵團第十二縱隊司令員謝振華兩人報告:杜聿明放棄徐州,帶著30萬大軍向西跑了!“不能放虎歸山!”粟裕一聲令下,幾十萬大軍外加數十萬支前民工,上百萬人的隊伍鐵流滾滾向前,構成了古今中外戰爭史上最為壯觀的一幕。
杜聿明此時心情十分復雜:老蔣把他送到淮海戰場,吃了敗仗軍法從事該死;要么殺身成仁去死;被解放軍捉住,他東北“剿共”、淮海戰役沾滿人民鮮血也是死。杜聿明坐在何應欽送給他的那輛黑色轎車里,在滾滾西逃的人流中如一葉扁舟。道路坎坷難行,他不得不調來十幾輛坦克開路。此時此刻,他無心責怪身邊的將領,只求快些離開徐州,而且是越快越好,但此時已經晚了。人民解放軍鐵桶般包圍了徐州,黃維兵團、邱清泉兵團被全殲。黃維被俘在押,邱清泉舉槍自殺,杜聿明成了人民解放軍的俘虜。
在此之前,蔣介石一直祈禱上帝,希望杜聿明能殺身成仁,但他殺身不死,成仁不成。審訊時,他自稱是第十二兵團一個小小的軍需官,還真暫時瞞了過去。但回到俘虜群后,他越想越氣,萬念俱灰,趁看管人員不備,抓起一塊石頭朝自己的頭顱猛砸過去,但他沒死成。此后他又幾次想“殺身成仁”,解放軍不得不給他戴上手銬,從淮北押往山東監獄改造。
臨行前,徐州一帶的數萬百姓強烈要求,想看一眼這個往昔的“抗日英雄”,今日的“內戰將軍”到底長成啥樣子。民意不可違,經請示第二野戰軍司令員劉伯承、政委鄧小平同意,解放軍某執勤連奉命將他架上一輛敞篷汽車,在陳官莊軍民面前游行一天。氣憤的群眾罵他是與人民為敵的大戰犯,有人朝他吐唾沫,有人甚至對準他扔泥塊和石渣子,維持秩序的解放軍戰士攔也攔不住。之后,杜聿明被關押改造歷時10年,1959年被最高法院特赦釋放。過去,他的女婿、著名美籍華人楊振寧博士,對他反共反人民的言行屢勸不止,最后宣布脫離關系。杜聿明悔過自新后,楊振寧博士認了岳父,一家人破鏡重圓。杜聿明對當時殺身不成感到萬幸,對共產黨的改造寬大政策感激萬分。1964年,杜聿明擔任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四屆全國委員會委員,為民族大團結,為香港、澳門回歸,為祖國統一大業盡到了最大努力。1981年,杜聿明在北京病逝,終年77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