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排便的時候不排,總是忍著
由于各種原因,經常忍著不便,這樣會釀成便秘。因為在一次又一次的忍耐和放棄中,大腸對發出的便意信號反應越來越遲鈍,漸漸地就沒了便意了,嚴重的甚至沒有排便欲望了。所以,如果感到便意,就要立刻去解決。
總是拿著書或報紙如廁
去廁所的時候拿書或報紙,這是個非常不好的習慣。大便不暢的時候,看著書、報紙,似乎很優哉。不過,10分鐘以后,如果您還保持這樣一種姿勢的話,就會給肛門造成不必要的壓迫,肛門的健康就會悄悄地被破壞。
排便時間最好在3分鐘以內。超過這個時間,如果用力,就很容易患上痔瘡。所以說,超過一定時間,就果斷地站起來,離開馬桶。哪怕是過后有殘便感,還要去洗手間,也不要在馬桶上坐得太久。
經常扎束腰腰帶或穿塑身衣
扎束腰腰帶和戴胸罩的女生的排便量比不穿戴此類衣物的女生少很多,原因在于緊身衣抑制了調節排便活動的副交感神經,使大腸內分泌的消化液減少,在小腸中,將食物分解向前推的力量變弱,于是食物殘渣在經過大腸的時候,要比正常的時候費時。就是在這個過程中,很容易產生便秘。所以說,便秘嚴重的女性,盡量不要穿緊身衣,特別是睡覺的時候,更不要給身體太多的束縛。
平時很少喝水
便秘患者一天最好喝8~10杯水。特別是早晨起來,空腹喝一杯溫水,可以喚醒大腸,刺激胃腸反應。大便的70%都是水分,從這一點看,充足的水分攝取,在改善便秘方面是非常有必要的。如果我們的身體缺水,大便中的水分就會被大腸吸收,大便就會變得干燥。硬結的大便很難潤滑地通過直腸和肛門,這就造成排便的痛苦,給肛門造成傷害,引起肛裂等不良癥狀。
認為每天不大便是不行的
便秘是大便在腸道內非正常停留的狀態。醫學上認為一周排便次數少于3次,每天排便量少于30克的話,就是便秘。不過,3~4天都沒有大便的人,如果沒有什么特殊異常的話,也不是大問題。但如果每天都排便,但每次都要用很大的勁兒,排便時間過長,便后仍有殘便感或不暢快的話,就應該懷疑是否得了便秘。當然,排便量也是因人而異的,如果沒有特別不舒服的感覺,也沒有必要非得堅持一天一次。保持良好的心情、尊重自然規律才是最重要的。
習慣性地服用便秘藥
等上一兩天,如果沒有便意,就開始服用便秘藥,這樣的習慣簡直就是健康的大敵。一開始總是有效的,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一旦產生了耐藥性,必然要加大用藥量,這種對便秘藥的依賴,最終會導致腸道蠕動的無力,以至于離開藥物,腸道幾乎都不能自己蠕動了。所以說,不是迫不得已,不要吃便秘藥,如果要吃也一定要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切勿給自己當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