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臺酒一直很火,前段時間茅臺酒又一次公開漲價,引來人們駐足議論,就更加火了。曾兵在網上閑遛彎兒,發現一個網友的帖子有點意思,大概也代表了一些人的心態,現摘錄如下:我,教師。茅臺沒喝過,喝過兩次五糧液。一次是朋友招待,感覺是假的:一次是碰上別人請客,味道確實不錯。茅臺才幾年,由三百元漲到一千二。聽說這個價市面上根本買不到。
我的看法是,茅臺酒大多是進了“孫子”的肚。或許有朋友說,你小子這也是在罵人,還裝什么文明。其實,這完全是朋友們的誤解,“孫子”之說與家人逢年過節小酌、三兩知己朋友偶爾小聚無關,并不在此討論之列。另外,請仔細觀瞧,在孫子外面是加了雙引號的,小學語文教師早就教過曾兵,加了引號后,此孫子與彼孫子就截然不同了。
在講孫子的事之前,還要說說酒。酒通常是一桌人、一圈人、一群人來喝,自個獨飲的也有,但少了情趣。對于茅臺這類酒來講,那就更要場面了,自個在家偷偷喝茅臺,除了許世友將軍之外,恐怕還真不多見。據說許將軍非常喜歡喝茅臺,自己的工資的絕大部分換酒喝了。時下則不同,茅臺酒非常怪,喝的人不買,而買的人又不喝。
托人辦事除了大把的銀子之外,禮物是必不可少的,而茅臺就是送禮的上上之選,別管受禮人是否會喝,往桌面上一擺,就顯得送禮者心誠。此送,讓曾兵想到了殺手。其實,送禮者的本意莫不是如此,通過茅臺等貴重禮品打動,以此請人殺出一條血路。達到某種目的。雖然送者背躬屈膝,受者趾高氣揚,但你不能不承認,受者為送者勞心勞力,如此,受禮者不就等于為孫子嗎?
近日有消息說,茅臺酒在國外很便宜,出國人員紛紛整箱的往回搬,送禮即有面子、價格也比國內便宜得多。這樣,不僅有權有勢的孫子們能喝,草根們也有機會品品茅臺到底是個啥滋味。貴州茅臺在2010年底發布公告稱漲價的原因是“為更好地統籌兼顧好國家利益”,產品出廠價格平均上調幅度為20%左右。曾兵不明白,國家利益的大旗咋只在國內打,難道茅臺走出國門就不顧國家利益了?
實事求是地講,喝得上茅臺還真不是孫子,因為連父母都喝不起,那孫子能喝得起嗎?當然,不孝順子孫也有。如今,將“常回家看看”寫入法律,但也只能約束有血親的兒子孫子,而與“公仆”是否常深入群眾中看看無關。曾兵以為,所謂的“喝茅臺的都是孫子”是草根的無奈與憤恨,心里看不起那些高高在上的“孫子”。在無力改變的情況之下,如此的阿Q一把,或許只能求得心理一絲平衡。以曾兵經驗來看,無論怎么說,“孫子”們還是照喝不誤,而“爹”還是喝他的二鍋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