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第26屆世界大運會將于2011年在深圳舉行,對大運會志愿者進行有效的激勵,將有利于實現志愿者人力資源管理的目標,完成大運會志愿服務任務。簡要分析了大運會志愿者激勵的必要性,提出了存在的問題,并嘗試提出了對策建議。
關鍵詞:大運會;志愿者;激勵
中圖分類號:C916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1)09-0066-02
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素有“小奧運”之稱。2001年北京曾經成功舉辦第21屆世界大運會。第26屆世界大運會將于2011年8月12日到22日在深圳舉行。這是繼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廣州亞運會之后近年中國舉辦的又一國際盛事。屆時,全世界18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8000名運動員、官員和媒體記者將來到深圳參加大運會,規模與北京奧運會相當。
當前,志愿服務已經成為大型賽會的賽事管理和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舉辦一屆成功的大型賽會,必然要求一支高素質的志愿者隊伍,需要高水平的志愿服務。2009年12月深圳成立了大運會志愿者工作協調小組,目前正積極進行2萬名賽會志愿者、25萬名城市志愿者、100萬名社會志愿者的招募、培訓、轉換等工作,并將在全市建設750個城市志愿服務站。志愿者激勵作為志愿者人力資源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是2011世界大運會成功舉行的一個重要環節。
一、大運會志愿者激勵的必要性
(一)激勵是改變人的行為的有效手段
所謂激勵,是指組織系統中,激勵主體通過激勵因素或激勵手段與激勵對象相互作用的關系總和,也是激勵的內在關系結構、運行方式和發展演變規律的總和。人的行為都是由某種動機引起的,動機產生于人類的各種需要,一定程度的內在或外在刺激促發了行為的產生。激勵能有效地改變人的行為,在現代組織中,有效的激勵可以充分地發現和提升組織成員的潛能,調動成員積極性,為組織的既定目標而努力。合理恰當持續運用激勵,可以在實現組織任務的同時,使組織成員實現個人目標。
(二)激勵是志愿者人力資源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
大型賽會志愿者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896年的第一屆現代奧運會的志愿者。大型賽會的成功舉辦,需要依靠足夠數量的志愿者。一支龐大的志愿者隊伍,離不開完善和科學的人力資源管理,20世紀90年代以來,奧運會志愿者被納入到奧運會組委會的工作計劃和人力資源計劃當中。用現代人力資源管理和開發志愿者,包括了志愿者的招募、選擇、培訓、開發和激勵等重要環節。據調查,北京奧運會志愿者對激勵的滿意度與志愿者的自身總體滿意度呈顯著相關。對志愿者的激勵可以使每個志愿者努力去實現組織的目標,并滿足個人的需要。
(三)深圳社會化的志愿者隊伍構成,更需要有效激勵
深圳是中國內地最早開展志愿服務的地區之一,1989年成立的深圳市義工聯是全國第一個注冊志愿者組織。與內地其他城市依托高校采取行政化手段推行“青年志愿者行動”不同,從成立之初,深圳的志愿者隊伍就采取了社會化發展方向,25萬深圳義工的人員構成與深圳的人口構成比例基本一致,其中學生等各類行政化的志愿者人數不到5萬。社會化的志愿者隊伍,具有多元化的需求和動機。缺少了行政化的保障,管理和調動來自于社會各界的志愿者隊伍,更需要有效和多樣化的激勵手段。
二、大運會志愿者激勵需要注意的問題
分析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廣州亞運會志愿服務有關情況,結合深圳大運會現實,大運會志愿者激勵需要注意幾方面問題:
(一)只重視激勵,忽視績效評估
志愿者激勵的目的是為了獎賞表現良好的志愿者,調動積極性,懲罰不良行為,約束消極情緒。志愿者績效評估是定期考察和評價志愿者的工作業績和給他們提供反饋和支持的過程。志愿者無薪酬,全憑愛心參與志愿服務,志愿者的激勵在志愿者管理工作中得到了充分的重視。但是,當前志愿者的績效評估還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或者是還沒有一些有效的手段,如廣州亞運會志愿者以“志愿時”即志愿服務時間來評估,難以全面評價志愿者的服務。忽視績效評估,激勵就不容易做到公平公正、賞罰分明。當獎不獎或者吃“大鍋飯”,都難以達到預期效果,且會造成很多消極后果。
(二)只重視外部激勵,忽視自我激勵
志愿者的激勵機制,可以分為外部激勵機制和自我激勵機制兩部分。外部激勵包括榮譽表彰等激勵方式;自我激勵來源于志愿者自身,主要是在參與服務中獲得的成就感和滿足感。與營利性組織的人力資源管理所不同的是,志愿者的動力更多地來源于內心的滿足感。上海世博會志愿者服務設立了徽章體系,廣州亞運會設立“微笑之星”等獎項,均是外部激勵為主,甚至還出現了部分學校在組織大學生志愿者時簡單、機械地將參加志愿者作為評定獎學金、入黨、評選先進分子的前提條件。在枯燥、重復的賽會服務中,提升志愿者的成就感、激發志愿者內心的精神需求,是實現大運會志愿者有效激勵的保障。
(三)只重視服務激勵,忽視其他環節的激勵
在實施激勵的過程中,志愿服務是重點環節,志愿者通過一定的服務時間和服務項目可以收獲胸章、獎項等。但是大運會志愿者的人力資源管理包括了志愿者的招募、選拔、培訓、開發、服務和績效評估等,如果忽視了其他環節的激勵,容易出現志愿者參加培訓不認真、不參加各類志愿宣傳推廣活動,不愿意參加志愿者管理與后勤工作等。激勵必須作用于對志愿人員的招聘、選拔、培訓、評估和日常管理等環節,貫穿于志愿者參與的整個過程。
(四)只重視正面激勵,忽視負面情況的教育鋪墊
通過有效的正面激勵,志愿者對志愿服務工作充滿激情和向往。與此同時,可能造成志愿者過于向往大運會志愿服務中統一制服、進出場館等表面風光,缺少吃苦奉獻的心理準備。根據北京奧運會和廣州亞運會經驗,多數志愿者只能從事簡單、重復、繁重的工作,如長時間站立引導秩序、場地清理、交通疏導等。這可能使志愿者在服務過程中感受到較大落差,出現動力不足或中途退出的現象,據統計,亞特蘭大奧運會中約10%、悉尼奧運會中約4%的志愿者中途退出。在激勵過程中,必須避免片面強調正面的情況,提前做好負面情況的心理鋪墊。
三、大運會志愿者激勵對策建議
激勵的手段可以分為物質激勵和精神激勵兩部分,現圍繞這兩部分對大運會志愿者激勵提出如下建議:
(一)物質激勵
物質激勵是常規的人力資源管理中一種最基本的激勵手段。但是在志愿者激勵中使用物質激勵,還存在著一定的爭議。許多人認為志愿服務應該不求回報,只能使用精神激勵。這里所指的物質激勵并不是高額的獎金,而只是通過適當而必要的物質支持和激勵,分擔志愿者因志愿服務所付出的成本和風險,調動志愿者的積極性。
1.適當的物質保障和支持。據調查,北京奧運會志愿者對后勤保障的滿意度與志愿者的自身總體滿意度呈顯著相關。后勤保障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飲食、交通、服裝、設施、其他福利五個方面,后勤保障不完善對志愿者造成的負面影響不容忽視。建議大運會志愿者組織單位給予志愿者必要的交通、飲食、住宿、休息場所、通訊、保險、比賽門票等方面的保障和支持。
2.統一的制服及標識。統一的志愿者制服和志愿者標識系統,是建立團隊精神的一項有效工具。深圳志愿者社會化程度較高,構成多元。在統一的制服及標識下,不論志愿者來自什么背景或社會階層,象征著人人平等,不分你我。建議大運會志愿者組織單位參照廣州亞運會9件套的標準,為志愿者提供短袖T恤衫、運動長褲、運動鞋、水壺、帽及腰包等統一制服。
3.適當的紀念品。適當的、廉價的、物質化的紀念品,是激勵志愿者長期參加志愿服務的有效手段。上海世博會在不同場館服務的志愿者有不同的服務章體系,志愿者通過服務后交換可以收集各類服務章,有效激勵了志愿者。深圳志愿者已經出臺了“大運爭章”服務體系,建議進一步健全、完善。與此同時,要注意避免物質化引導,在北京第21屆世界大運會期間,就曾經出現志愿者向代表團索要徽章的情況。
(二)精神激勵
志愿者參與服務的動力更多地來源于內心的滿足和社會責任感,而不是外在的物質利益。精神激勵是志愿者激勵中最核心最主要的手段。
1.榮譽的激勵。追求自尊和自我實現的需要是大多數志愿者參與志愿服務的主要動機。公平、適當、及時的嘉許和鼓勵,如頒發志愿者服務證書,授予“大運微笑之星”等各類稱號,表達了對志愿者的認可和贊許,可以使志愿者產生強烈的認同感,滿足志愿者的自尊,提高志愿服務的熱情,是激勵志愿者持續參與,以更大的熱情投入大運會志愿服務的有效動力。
2.參與的激勵。通過給志愿者安排合適的工作,擔負和他的愿望相匹配的責任,可以滿足志愿者自我實現的需要,提升主人翁意識,增強對志愿者組織、賽會、深圳乃至國家的歸屬感和認同感。在志愿者參與的過程中,要及時與志愿者分享服務感想及評估服務成效,可以幫助志愿者更明白服務的目的和價值,也可以發現管理中的漏洞和不足。
3.競爭的激勵。志愿者管理人員可引入“鯰魚”,設立榜樣,開展橫向、縱向的對比,通過引入競爭,使志愿者保持高昂的士氣和競爭力。大運會志愿者組織單位可以設立志愿者專刊、微博、數據統計等,開展人員交流,樹立“每日服務之星”等,有效帶動志愿者群體。
4.歸屬感的激勵。情感是人的高級需要,要堅持以志愿者為本,在大運會志愿者中營造一種“大家庭”的環境,提升志愿者歸屬感。在服務的大運場館設立志愿者之家、志愿者園地,舉行“集體生日會”,開展豐富的文體活動,協助解決實際困難等,通過細微的關懷讓志愿者感到家庭般的溫暖,從而使志愿者保持振奮的工作情緒,產生持久的激情。同時,可以對各志愿者小團隊的服務績效進行適當的比較,使志愿者將團隊的榮譽與自身緊密結合,形成較強的集體歸屬感。
參考文獻:
[1]董鵬中.大型賽會志愿者的激勵問題及對策探研[J].通化師范學院學報,2009,(7).
[2]董秀.義工組織的人力資源管理研究[J].特區實踐與理論,2008,(5).
[3]郭澤保.非營利組織志愿者的管理與人力資源開發[J].學習論壇,2009,(6).
[4]李福霞.關于完善志愿者激勵機制的幾點思考[J].新疆石油教育學院學報,2010,(2).
[5]李佩琪.香港東亞運動會義工計劃對廣州亞運會的啟示[J].青年探索,2010,(5).
[6]呂軍燾.成功管理者的五種激勵方式[J].人才開發,2006,(12).
[7]馬青山.2010年廣州亞運會志愿者激勵機制探析[J].科教文匯:上旬刊,2009,(8).
[8]錢潔.大學生奧運志愿者自身滿意度研究[D].中國青年政治學院碩士論文.2009.
[9]張瑾.奧運會志愿者與人力資源管理[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03,(2).
[10]張朱博,柏貞堯,騰飛.從團隊建設看北京奧運志愿者的有效管理[J].青年探索,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