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深入分析高校圖書館現行管理體制的運行機制,順應時代發展的趨勢,提出了“藏、借、閱、咨”一體化的開放服務的管理模式,遵循開放性原則、共享性原則、效益性原則、以人為本原則等四項原則,依靠現代的信息網絡技術,積極地開拓嶄新的服務領域,實現圖書館的社會價值。
關鍵詞:高校圖書館;服務管理模式;一體化
中圖分類號:G2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1)09-0182-02
事物的發展變化都會經歷一個漫長的過程,經過不斷的轉化最終才能融合在一起。從傳統圖書館到現代新型的圖書館,是一個巨大的挑戰,無論是在館藏的結構要求、服務方式,還是自動化網絡化的建設,很明顯的顯示出高校圖書館的服務中心也隨之變化,由“以書為本”開始轉移到“以人為本”。這就要求我們不斷地完善新的服務系統,創建科學人性化的管理模式,使圖書館在現代網絡信息化迅猛發展的浪潮中始終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一、高校圖書館管理體制的現狀
根據我國以前傳統發展高校圖書館管理體制的現狀的封閉觀念,我國高校圖書館在實際運行中存在許多弊端,嚴重地阻礙了圖書館的快速前進的步伐。圖書館崇尚的應該是“一切為了讀者”,向讀者提供最大的方便,以滿足讀者的精神需求得到最大的滿足的媒介而存在,現在許多高校圖書館卻是將圖書館最基本的“藏、借、閱、咨”這四大功能分離開,實行以自我為中心的封閉管理,圖書館服務方式單一,大量文獻資源被浪費,特別是有些高校存在校圖書館與院系資料室從屬于不同的行政管理部門,造成業務管理脫節、書刊購置重復等,使圖書館成為孤立發展的模式。在當今圖書館的發展中主要具有以下問題:
(一)“一切為讀者服務”的意識不強
圖書館是文化建筑,重視環境建設就是重視對人的關心和尊重體現為讀者服務的思想。圖書館是傳播知識信息的場所,更是人們終身接受教育或文化熏陶的場所,創造出優美的圖書館內部外部環境是時代的需要?!耙磺袨樽x者服務”,向讀者提供最大方便,這是圖書館界公認的信條,那么我們就應該努力地將這信條通過實際行動表達出來,讓讀者充分感受到自己身處主人翁的地位。在西方許多發達國家的高校圖書館的服務意識特別強烈,而且是根深蒂固的,館員總是想方設法地滿足讀者的需求。但是在我國許多高校圖書館,應付打發讀者或者服務態度甚是冷淡的現象普遍存在;或者是擁有良好的服務態度,因受到從屬的工作部門不同或者自身業務素質的制約,無法從真正切實的行動上解決讀者的困難。
(二)機構設置冗雜,文獻資源利用率低
國內高校圖書館設置的部門數量一般比較多,基本上是繼承了以傳統的外借、閱覽、咨詢、檢索相分離的服務模式為主,有的高校還把書刊外借、閱覽等服務按讀者類型、文獻類型、學科種類和語言種類等標準劃分為多個小服務部門。在空間布局上,書目查詢、電子閱覽、圖書借還、室內閱覽、文獻復制等功能相互分割。藏書劃分上過于單一細化,館內又分為若干個閱覽室,普遍存在藏書布局零散、書刊配置重復浪費的現象。這樣層層劃分的結果,一方面使讀者感到很不方便,不知道所需的刊物是放在哪個位置;另一方面,由于部門多,管理從屬的方式多,使得人員配置、資源得不到合理的安排,造成了圖書館人、財、物不應有的浪費和消耗。
(三)開放的服務時間較短,無法跟上高校全天候的工作節奏
根據相關的規章制度的要求,規定高校圖書館的每周開放時間不少于70個小時。但是在實際實踐中,許多高校圖書館只有部分區域及服務功能的開放時間能夠達到規定的時間,全館的所有服務部門很少能夠嚴格按照規定實行全天候開放。例如,師生在下課或者放學后想要去圖書館進行借閱,這時圖書館的許多服務部門卻關門了,不得不使讀者的需求失去滿足的機會。
(四)封閉的“以書為本”保守觀念嚴重
高校圖書館是文獻與讀者進行交流的媒介,不得不說這是具有重要地位的“知識橋梁”,一部部經典的文獻資料,一刊刊珍貴的歷史資料,穩固地架起了這座功不可沒的橋梁。由于這座橋梁的特殊性,人們在給予保護的同時更是賦予了堅固的枷鎖。比如不少的圖書館為了徹底保護文獻資源的安全,將外文書刊放在專門的獨立書庫內,只允許老師進行閱讀;許多精美的圖書、高價書則是管理得更加嚴厲,一般人是無法觸及管得再嚴厲,從而失去了被讀者使用的價值,就是廢物,就不再寶貴,因為廢物沒有必要消耗那么多時間、精力、人力、物力來管理。在這里我們可以把管理分為柔性和剛性管理。柔性管理體現的是無為而治,是相對于剛性管理而言的。剛性管理“以規章制度為中心”,憑借制度約束、紀律監督、獎懲等手段進行管理。這種管理方式制約了人的創新能力。所以,人們要轉變思想觀念,把以前那種保守落后的思想革新。
(五)資源共享難以落到實處
因為圖書館是面向全校師生提供各種文獻信息服務的機構,所以要全方位地進行開放。而在許多高校圖書館各院系資料室卻固守著自己的領地,強調為本院、系師生服務,其他院系所想要得到這種圖書資料是不可能的。這樣下去,有效的資源總是得不到應有的利用,不能發揮其作為文獻的作用,是不可取的。
二、高校圖書館管理體制的發展
正因要順應時代發展的需求,高校圖書館則要對自身存在的弊端擁有清楚的認識,進行深刻地剖析,找出源點出處,只有徹底的革新才能讓圖書館得到新的升華。
遵循阮岡納贊“圖書館學五定律”,我們則擁有前進的大致方向,就是要有效地實行“藏、借、閱、咨一體化”新的管理模式。
(一)開放性原則
學校圖書館徹底打破了傳統的閉架和半開架借閱的方式,館藏資源實行全開架借閱。其中,圖書為讀者提供借閱,報刊可就地查閱。在圖書館,全校師生可以根據自己教學、科研工作和學習的需要,借閱文獻信息資料。通過改革,圖書館形成了大開間、大開放、大融合、大書市的管理格局,在同時圖書館的管理也實現了幾個重大的突破。打破了“藏書區與借書區、藏書區與閱覽區”分離的界限。在同一個閱覽區既有書庫,又有閱覽室,極大地方便了讀者。打破了教師、研究生與本??粕褂脠D書館閱覽室享受的“待遇”不同的界限,充分體現了讀書平等、師生教學相長的先進理念,使有限的資源得到充分利用,極大地激發了廣大讀者的求知欲望。打破了印刷型資源與數字資源分離的界限,書刊閱覽與電子閱覽相輔相成,互相補充,實現了多種資源的有機整合,讀者“足不出戶”就既可查閱書目信息和網上信息資源,又可自由選擇書刊查閱。這些從根本上打破了舊的管理體制、貫徹開放的思想,為全面推行現代圖書館管理思想奠定了基礎。
(二)共享性原則
只有不分界限而又合理安排借閱方式的文獻資料才能夠真正地發揮它的價值,被人們使用的價值,通過理論指導人們實踐的價值。高校圖書館應該與校內資源有序地整合起來,打破之間不應存在的界限,以廣泛的資源共享為基礎,打破學校圖書館與校內各院系資料室各自為政、分散封閉管理的格局,樹立高校文獻信息體系建設一體化的觀念,系統規劃、全面協調、分工協作,以計算機集成管理系統為基礎,多元化多層次的校內文獻信息資源服務網絡體系,實現校內信息資源的共知、共建、共享。
(三)效益性原則
高校圖書館在通過思想的革新,應當改變注重收藏保存文獻的特點,不能再忽視、弱化利用功能的繼續下去。要把充分發揮圖書館資源的利用效率作為圖書館服務管理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文獻的保護固然重要,特別是珍貴的歷史記載,都是依靠圖書館館員的精心呵護傳承下去的,如果只是一味地去追求無目的地開放,或者是對圖書保護的宣傳力度不夠,就會使許許多多的寶貴文獻資料遭到破壞,這是我們不想看到的。所以,要求我們在追求圖書館體現效益性的同時也要著重突顯出保護文獻的重要性。
(四)以人為本原則
圖書館不僅僅是傳播知識信息的場所,更是人與人之間進行交流的場所。人們在這里接受文化教育和文化熏陶,所以,無論在圖書館環境的設計上還是在服務上都應該是充滿人情味的,無論是服務環境營造,服務方式設計,現代條件配置,還是制度措施的制定,都要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思想,把滿足讀者需要放在第一位,營造圖書館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的良好人文環境和文明氛圍。讓讀者雖然身處在圖書館,感受到的處處是溫馨,精神能夠得到放松,不再緊繃著弦,同時配合圖書館管理員的親切服務,使氛圍更加融洽。新型的管理模式,人性化的管理模式,就是柔性管理模式。柔性管理則是“以人為中心”,依據組織的共同價值觀和文化氛圍進行人格化管理,柔性管理在研究人的心理和行為規律的基礎上,采用非限制性方式,在人心目中產生一種潛在的說服力,從而把組織意志變為個人的自覺行動。把柔性管理融入知識管理中,可以發揮組織成員知識創新的主動性。柔性管理要求組織外在的規定變為忍心的承諾,并最終轉變為自覺的行動。
結束語
當前,在新的形勢下,高校圖書館經歷著如此重要的機遇和挑戰,探索高校圖書館信息資源新的管理方式勢在必行。這就要求我們要以清醒的頭腦和正確的態度來看待需要解決的問題,確立以人為本和一切服務于學生全面成長的觀念,構建人力資源與文獻資源兩性互動的運行機制,創建“藏、借、閱、咨”一體化、全方位的現代服務模式,營造格調高雅、積極健康的讀書環境,讓圖書館就具有更強大的生命力,就更能發揮出其存在的作用,為世世代代造福。
參考文獻:
[1]柯平.圖書館服務理論探討[J].大學圖書館學報,2006,(1).
[2]葉艷鳴,李勇等.高校圖書館“藏、借、閱、咨”一體化管理模式及其實踐[J].成都理工大學學報,2003,(3).
[3]劉金鈴.基于“藏、借、閱、咨”一體化服務模式的藏書“動態典藏”機制[J].四川圖書館學報,2004,(3).
[4]呂碩.校圖書館流通管理模式的改革與思考[J].大學圖書情報學刊,2005,(5).
[5]薛調.一體化虛擬學習環境中高校圖書館服務模式的探索研究[J].圖書館建設,2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