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鄧小平同志是中國共產黨第一代領導集體的重要成員和第二代領導集體的核心,他一貫十分重視黨的思想政治工作。首先闡述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和作用,然后探討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則,最后對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方法進行了研討。
關鍵詞:鄧小平;思想政治工作理論;重要地位;基本原則;基本方法
中圖分類號:A849.16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1)09-0016-02
一、關于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地位
(一)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和政治優勢
鄧小平同志認為,思想政治工作無論過去、現在還是將來,都是我們的真正優勢。早在黨的創立時期,我們黨就很重視做群眾工作,在工人群眾中傳播馬克思列寧主義,宣傳黨的政治主張,喚醒了廣大工人群眾的革命覺悟。在革命戰爭年代,我們黨充分發揮思想政治工作的優勢,使我們在殘酷復雜的斗爭中,軍民團結一致,英勇奮戰,前赴后繼,百折不撓,不斷取得一個又一個的勝利。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時期,由于我國社會經濟成分、組織形式、就業方式、利益關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樣化,人們思想活動的獨立性、選擇性、多變性、差異性明顯增加,各種觀念大量涌現,正確的思想與錯誤的思想相互交織,進步的觀念與落后的觀念相互影響。因此,通過黨的思想政治工作,引導人們積極向上,弘揚正氣,樹立下確的價值觀和利益觀。
(二)思想政治工作是“集中力量進行現代化建設的最重要的保證”
在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體制過程中,如果我們忽視、削弱了思想政治工作,人們對社會主義的理解就會陷入片面化,就會使我們的注意力僅僅局限于對物質利益增長的追求上,就會失去社會主義的理想和目標,甚至走向畸形發展的道路。對此,鄧小平同志十分清醒地斷言:“不加強精神文明的建設,物質文明的建設也要受破壞、走彎路。”因此,他強調指出,“在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以后,全黨要研究如何適應新的條件,加強黨的思想工作,防止埋頭經濟工作,忽視思想工作的傾向”。思想政治工作一定要大力加強,“這是我們堅持社會主義道路,集中力量進行現代化建設的最重要的保證”。“這樣才能保證我們開放、搞活政策的正確執行。”
(三)思想政治工作是維護社會穩定的基石
思想政治工作是保證政治穩定、社會安定的基礎。鄧小平同志反復強調:“沒有一個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就不能安下心來搞建設。過去二十年的經驗證明了這一點”。“我們搞四化,搞改革開放,關鍵是穩定。”1989年的政治風波過后,鄧小平在總結經驗教訓時指出:“動亂給我們上一堂大課。多年來,我們的一些同志,埋頭于具體業務,對政治動態并不關心,對思想工作不重視。十年最大的失誤是教育,這里我主要是講思想政治教育,不單純是學校、青年學生,是泛指對人民的教育。”他從反面的教訓中,指出了思想政治工作對創造安定團結政治局面的重要作用。
(四)思想政治工作是凝聚人心和激發社會創造活力的源泉
在我國社會深刻變革、黨和國家事業快速發展的進程中,凝聚民心,調動一切積極因素至關重要。鄧小平指出,發展生產力是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作為生產力最基本要素的人,其道德品質、精神面貌、思想覺悟都對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起著推動或阻礙作用。而思想政治工作就是通過宣傳教育和思想教育,調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積極營造鼓勵人們干事業、支持人們干成事業的社會氛圍,放手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和資本的活動競相迸發,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二、關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則
(一)堅持實事求是與理論聯系實際相結合的原則
實事求是是我們黨的思想路線,是馬克思主義的精髓,是我們各項工作包括思想政治工作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鄧小平指出:“過去我們搞革命所取得的一切勝利,是靠實事求是;現在我們要實現四個現代化,同樣要實事求是”。搞思想工作只有堅持實事求是,才能準確地掌握和探索其客觀規律。思想政治工作還應講究實效,這就是要求我們進行思想政治工作時必須聯系實際,有的放矢。他說:“教育一定要聯系實際。”思想政治工作堅持理論聯系實際,就是用馬克思主義的理論以及我黨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論去分析客觀現實提出的、影響人們思想認識的各種問題,并針對這些問題開展教育、引導工作。
(二)堅持思想政治工作與業務工作相結合的原則
思想政治工作與業務工作相結合,是黨的優良傳統。所謂思想政治工作與業務工作相結合,就是使思想政治工作滲透到各項業務工作中去,也就是使政治和經濟緊密結合。人們的各種思想問題往往在業務工作中反映出來,思想政治工作只有與業務工作結合,才能落到實處,收到實效。在新的歷史時期,鄧小平總結正反兩方面的經驗,特別是吸取“一手硬、一手軟”的教訓,強調一定要防止埋頭經濟工作,埋頭業務工作,忽視思想政治工作的傾向和“突出政治”的“左”的做法,提出了“一手抓物質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兩手都要硬”的戰略思想,并明確指出,思想政治工作不能游離于經濟工作和業務工作之外,不能搞“兩張皮”,要緊密結合各項具體業務工作去做,滲透于各項具體業務之中。
(三)堅持思想政治工作與物質利益相結合的原則
物質利益是社會生活中不能回避的一個重要問題。馬克思主義者從不回避物質利益問題,而是引導群眾正確地認識自己應得的利益。當前,社會出現的不和諧因素,絕大部分都是由社會物質利益分配不公造成的。鄧小平同志歷來十分重視人民群眾的物質利益,強調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與物質利益相結合。他指出,革命精神是非常寶貴的,沒有革命精神就沒有革命行動。但是革命是在物質利益的基礎上產生的,如果只講犧牲精神,不講物質利益,那就是唯心論。不重視物質利益,對少數先進分子可以,對廣大群眾不行,一段時間可以,長期不行。只要我們物質利益搞好了。人民群眾的一系列思想政治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但是必須克服兩種錯誤傾向:一方面,過分夸大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認為精神萬能,忽視人民群眾的物質利益;另一方面,片面強調物質激勵的作用,貶低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因此,只有將思想政治工作與物質利益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更好理順情緒,化解矛盾,鼓舞士氣,統一思想。
(四)堅持思想政治工作與民主、法制建設相結合的原則
鄧小平認為,思想政治工作重在說服,在平等、民主的基礎上擺事實、講道理,以理服人。他指出,對于思想問題,無論如何不能用壓服的辦法。要堅持疏導方針,通過透徹說理的辦法,解決群眾性的思想教育問題。為此,他重申了“三不主義”,即不抓辮子、不扣帽子、不打棍子,要求批評也要講方法,分寸要適當。“批評要采取民主的說理態度”。但是思想政治工作也不是萬能的,沒有嚴格的法制和管理,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果也很難鞏固。因此,鄧小平一方面強調思想上的說服引導,但另一方面又強調加強管理,嚴格法紀,用行政手段和法制手段相輔助。只有這樣,思想政治工作才有力度。
(五)堅持繼承與創新相結合的原則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們黨的傳家寶,在革命和建設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是我們黨寶貴的精神財富,我們必須繼承,但是,必須結合新的形勢,不斷加以發展和創新。正如鄧小平所指出的,我們政治工作的根本的任務、根本的內容沒有變,我們的優良傳統也還是那一些。但是,時間不同,條件不同了,環境不同、對象不同了,因此解決問題的方法也不同。“我們應該也只能采取實事求是、從實際出發、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方法,總結過去的經驗,分析新的歷史條件,提出新的問題、新的任務、新的方針。”思想政治工作不創新,就沒有生命力,廣大思想政治者要面對新形勢、新問題、新挑戰,要不斷探索和創新思想政治工作的內容、方式、方法、手段和機制,努力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實效性。
三、關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方法
(一)說服教育,以理服人的方法
說服教育,以理服人的方法,就是鄧小平同志提出的“透徹說理,從容討論”的方法。他指出:“用大搞群眾運動的辦法,而不是用透徹說理、從容討論的辦法,去解決群眾性的思想教育問題……從來都是不成功的。”特別是對思想上的不正確傾向,一定要堅持以說服教育為主的方針,因為思想政治工作所解決的是人們的思想問題和認識問題,而思想認識問題屬于人民內部矛盾。人民內部矛盾的解決只能靠說服引導,而不能搞強迫命令或壓服。運用說服教育的方法,首先說理透徹,事實充分。“理論只要徹底,就能說服人”。其次,要講求針對性和藝術性。思想教育要根據受教育者的思想情況、不同類型、層次,對癥下藥,因人制宜,區別對待。在說服教育時必須講求民主、平等交流,運用生動、具體、形象的語言去感染人,使深奧的道理淺顯易懂,富有感染力和說服力。
(二)樹立榜樣,典型示范的方法
鄧小平同志認為,思想政治工作要“集中力量,創造典型,積累經驗,然后普及”。在思想政治工作實踐中主要把握好三個方面:一是要善于發現典型。先進人物的先進思想和行動,是他們在生產、工作、學習和生活中產生的。因此我們必須經常深入實際,調查研究,發現和樹立典型。二是教育人們正確對待典型。先進典型樹立起來以后,要教育黨員、干部和群眾虛心學習,形成一個熱愛先進、支持先進、尊重先進、爭當先進、趕超先進的良好氛圍。學習先進典型經驗時,不要照抄照搬,而要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創造性地加以應用。三是要關心愛護典型。對先進人物的評價,要一分為二,既要看到他們長處,又要看(下轉54頁)(上接17頁)到他們的不足。要教育先進典型嚴格要求自己,防止自滿和脫離群眾。對有領導才能的先進人物要大膽地壓擔子,把他們放到最能充分發揮作用的崗位上。
(三)言傳身教,以身作則的方法
思想政治工作者要通過自己的“言傳”,身體力行地帶頭去實踐革命理論,進行正確的輿論導向。鄧小平同志指出:“作為靈魂工程師,應當高舉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的旗幟,用自己的文章、作品、教學、表演、教育和引導人民正確地對待歷史,認識現實,堅信社會主義和黨的領導,鼓舞人民奮發努力,積極向上。”思想政治工作者更重要的是“身教”,即以身作則,起模范帶頭作用。這是達到教育目的的最有效方法。他特別強調各級領導干部要以身作則。因為群眾對干部總是要聽其言、觀其行的。只有將言傳身教緊密地結合起來,才能增強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和影響力。
(四)批評與自我批評的方法
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是克服思想上的偏差、片面性及各種錯誤思想的重要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是增強黨的戰斗力的銳利武器,也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鄧小平繼承和發揚了黨的這一傳統和作風,他一再強調要積極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他說:“要通過整黨,使黨內的批評與自我批評能經常開展。黨內不論什么人,不論職務高低,都要能接受批評和進行自我批評。”他要求我們進行批評和自我批評要堅持實事求是的態度,“不能站在‘左’的立場上”,對批評的問題要研究清楚,不能片面,以偏概全,也不能草木皆兵,更不能以勢壓人,強詞奪理,要從團結的愿望出發,經過批評和自我批評,達到新的團結和教育的目的。
(五)關懷體貼,以情感人的方法
思想政治工作,不僅要做到以理服人,而且要做到以情感人。關心體貼人是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情基礎。鄧小平同志非常重視思想政治工作的情感效應。他反復強調:“一定要關心群眾生活。”“越是困難的時候,越要關心群眾。”現在人民群眾生活水平普遍有了較大的提高。但是,城鄉之間、地區之間、行業之間、部門之間、人與人之間還存在不平衡,總有一些人還有這樣那樣的實際困難。開展思想政治工作時,必須時時刻刻把人民群眾的實際困難放在心坎上,關懷體貼,幫助解決,使他們感受到黨和政府的溫暖。
參考文獻:
[1]鄧小平文選: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2]鄧小平文選: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3]劉利才.切實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保持黨的政治優勢[J].四川師范學院學報,2003,(4).
[4]張炳如.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學指南[J].奮進,1997,(7).
[5]張立興.鄧小平對新時期思想政治工作理論的創新[J].鄧小平理論,2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