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記憶能力的訓練是口譯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然而,相關研究發現,作為我國高校外語專業必(選)修課程之一的口譯教學中的記憶能力訓練還存在許多問題,如關鍵詞記憶、細節和句子的記憶訓練較少,長復述練習和無筆記口譯訓練幾乎沒有,筆記訓練不夠徹底,等等,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學生口譯記憶能力的飛躍發展。這種情況也存在于商務口譯教學中。為此,本文分析了語塊教學法在商務口譯記憶訓練中的作用和可行性,提出四點語塊教學講義編寫建議,以期對商務口譯教學中的記憶訓練有所啟發和幫助。
關鍵詞:記憶;語塊;商務口譯教學
中圖分類號:G423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1)09-0222-03
筆者搜索了近十年發表在我國主要外語核心刊物上的文章,發現針對這類商務英語口譯教學的研究目前還很少,只有李郁、張泳(2005)和柳青軍(2008)二篇文章。李郁、張泳通過分析我國高校口譯課程建設的情況與當前高教改革的形勢,對商務英語專業口譯課程提出課程設置、教材建設、測試評估、教學方法和手段以及師資建設等多方面的建議。這是從宏觀的角度探討商務英語口譯教學。柳青軍則通過在其本校商務英語班進行教學改革實驗研究,提出其認為較合理的口譯課堂教學的具體程序和步驟。而本文將從微觀的角度探討作為中國高校外語專業選(必)修課的商務英語口譯教學,即探討如何解決口譯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關鍵問題——記憶問題。
一、商務英語口譯教學中的記憶問題
作為高校外語專業的必(選)修課程,商務英語口譯教學要接納外語專業的全體學生,無法對選修者的雙語能力和學習潛能進行甄別。在中國的各種口譯課堂,外語能力的不足仍然是學生必須跨越的一個主要障礙。本文認為商務英語口譯教學應以學習外語為主、口譯為輔,更準確的說是以學習雙語(英語和漢語)為主、口譯為輔,屬于教學口譯的范疇。
既然要以提高學生外語水平為主,那么記憶外語知識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筆者對本校幾位商務口譯教師的課堂教學及課外輔導進行了調查(通過課堂觀察和學生訪談),發現針對改善口譯過程中的記憶能力的活動并不多,或者記憶訓練的內容不夠豐富或不夠系統,商務口譯題材內容學習沒有很好結合記憶技能訓練。韓小明(2005)和李瑩瑩 (2006)對其他口譯教學記憶訓練的研究結果和結論也與此相似。接受研究的口譯教學存在的共同特點和問題主要有以下幾方面:1)口譯記憶能力的訓練方法主要以筆記訓練為主,學生對經常訓練的筆記技能并不真正理解,筆記在口譯過程中只起到輔助記憶的作用,而學生認為有了筆記就可以做好口譯,過度依賴筆記記的多少,而不是大腦中記憶信息的多少;2.)記憶重點練習是語段記憶,大部分略有對原文主線歸納整理的練習;3)細節和句子的記憶訓練較少,關鍵詞記憶的訓練也很少,大多數學生認為在記住原語方面的主要困難是對細節和句子的記憶;4)復述練習只是機械重復所聽到的話語,5分鐘以上的長復述練習和無筆記口譯訓練幾乎沒有;5)經過筆記訓練后,多數學生覺得自己開始還能抓重點記,到后面記的就很亂;6)筆記訓練提高的是數字記錄方面的能力;7)多數學生認為,修完口譯課后,口譯記憶能力有一定提高,但幾乎所有學生都是只勉強記住原語大意或能記住原語形式,但記不住內容; 8)缺少足夠的邏輯整理練習、復述練習和影子跟讀練習等口譯記憶訓練活動。
為此,本文提出在商務英語口譯教學過程中引入語塊教學,以期對提高口譯學生的記憶內容和質量,特別是對關鍵詞記憶、句子記憶、話語內容記憶、無筆記口譯以及5分鐘以上長復述記憶訓練等方面有所啟發和幫助,有效增加記憶容量、增強使用記憶的協調性和有效性,提高商務英語口譯教學過程中的語言學習和記憶質量。為了更好理解語塊及語塊在教學中的應用,下面將首先簡要介紹“語塊”,然后再討論商務英語口譯教學中的語塊教學。
二、語塊的概念、內容、特點和口譯能力
(一)語塊的概念
何謂語塊?“語塊”這一概念源于美國心理學家Miller在20世紀50年代提出的“組塊”(chunk)概念。大家最熟悉的是Miller提出的短期記憶容量單位,通常為“7±2”個單位,這個單位就是“組塊”。后來,語言學研究領域也運用“組快”這個概念,并稱之為“語塊”。目前不同研究者對語塊有不同稱謂,比如,預制語言單位、預制語塊、模塊、公式性語言、慣用語、框架結構、習語、詞匯化了的句干、句型、語串、詞組、短語、多詞項、詞叢、語鏈等等,對其內容的定義也各有側重。不過,雖然研究者使用的術語不同,但研究者似乎對這一語言現象有共同的認識。那就是,語塊是共現率高的多詞組合,是一種兼具詞匯與語法特征的語言結構,它具有一定結構,表達一定意義,并具有特定的話語功能。
(二)語塊的內容
對于語塊的內容類型,目前至少有兩種分類方法。一種是從語言學角度進行分類,最具代表性的是Nattinger DeCarrico的分類。Nattinger DeCarrico(1992)認為,預制語塊從結構上可分為4類:1)多元詞語塊(Polywords),例如by the way, upside down, for that matter;2)習俗語語塊(Institutionalized expressions),例如out of the blue;3)短語架構語塊(phrasal constrains),例如think on one’s feet;4)句子構建語塊(Sentence builders),例如That is not as... as you think。不過,有中國學者對此進行了更細致的分類。在Becker(1975)、Nattinger & DeCarrico(1992)、Lewis(1993)的研究基礎上,余綺川 (2008)把語塊大致歸為5類:(1)聚合詞短語(polyword phrases);(2)習慣搭配(collocations);(3)慣用表達式(institutional expressions);(4)短語限制結構(phrase constraints);(5)句子框架(sentence builders)。余綺川認為,這五種語塊在可變性或者說創造力上逐級遞增,但它們的連續性(continuity)卻逐級遞減,而且五類語塊之間并沒有明確的界限。除了“習慣搭配”外,余綺川的其他四類與Nattinger DeCarrico的分類一樣。另一種是從交際功能角度給語塊分類。根據語塊在不同情景中的會話結構和話語語用特點,語塊可分為社交互動(Social interactions)、必要的話題(necessary topics)和話語設置(discourse devices)三類(王立非、張大鳳,2006)。
(三)語塊的特點
關于語塊的特點,本文采用余綺川認知語言學理論框架下的語塊特征。余綺川通過分析語塊與經驗主義語言觀、格式塔完型理論、范疇化理論、原型理論和“認知語法”等認知語言學理論和觀點之間的聯系,認為語塊有六個特征,筆者將其歸納如下:1)動態性;2)完型性;3)范疇化;4)自主性;5)記憶優勢化和認知啟發性;6)構式化。
(四)語塊和口譯能力
一般認為,語塊對口譯記憶的作用主要體現在口譯短期記憶方面(袁卓喜,2009;董婧,2007)。不過,通過研究分析,筆者認為采用語塊概念教學法對改進長時記憶的幫助至少有一點,那就是,讓需要進入長時記憶的語言和知識更系統,也就是使語言和知識更易于儲存在長時記憶中,并讓口譯員在口譯過程中更容易找到記憶線索、提取語言。當然,同時也提高了短時記憶的能力。語塊習得要強調自動化,在這個階段,學習者需要花很多時間模仿錄音,包括模仿預制語塊單位和模仿停頓和語調等超音位特征。就語塊的作用而言,構式與語塊可能成為改變外語教學費時、低效現狀的突破口(王立非、陳香蘭,2009)。
三、語塊在商務英語口譯教學中的應用
筆者認為商務口譯語塊教學的具體操作應從教材和教法兩方面同時進行。但由于篇幅所限,本文只討論教材問題。
21世紀初,就有國外學者和研究者提議編撰一部預制語塊詞典(王立非、張大鳳,2006),但現在好像仍未見于世。據Wray(2004,轉引自王立非、張大鳳,2006)所言,一種機器語塊翻譯系統軟件(TESSA)已進入了可行性論證階段。 然而,在教學一線的口譯教師似乎難以直接在課堂使用這個軟件。鑒于目前還沒有一本商務口譯語塊教學的教材,本文認為可行的做法是,任課教師自己編撰語塊教學講義輔助口譯教學,使口譯記憶能力訓練與語言能力提高有機結合,相互促進。
Wray的研究認為語言知識“不是依照形式而是根據功能分布的” (2002:251),每個語塊都有其語用功能(王立非、張大鳳,2006)。所以,筆者認為商務口譯語塊講義可以圍繞語用功能從以下幾類展開:
(一)功能語塊編寫
根據交際功能語塊分類理論,教師首先可以編寫商務語言功能語塊,分“必要話題語塊”、“話語設置語塊”、“交際策略語塊”等板塊。1)必要話題語塊。指商務口譯中提及的話題,涉及商務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圍繞某一話題的習慣表達方式,逐步形成對某一話題的交際能力。這些商務話題有迎來送往、禮儀致辭、晚宴聚會、商務旅行、商務訪談等等。2)話語設置語塊。指連接話語結構和意義的預制語塊,使語篇連貫流暢,銜接自然,邏輯關系分明。3)交際策略語塊。也稱為交際互動語塊,“指交際者運用語言或非語言手段,為克服由于語言能力不足引起的交際困難的語塊能力,包括拖延策略語塊、彌補策略語塊、處理話輪語塊和自我修正語塊等”(王立非、張大鳳,2006)。
這其中每一個板塊還可以用語言學分類法的四類語塊進一步系統化,即句子構建語塊、習俗/慣用語語塊、短語架構語塊(包括習慣搭配語塊)和多元詞語塊四類,使其形成更系統的語塊語義場。
需要說明的一點是,在語塊講義編寫過程中,往往比較注重習俗/慣用語語塊、短語架構語塊(包括習慣搭配語塊)和多元詞語塊,而句子構建語塊容易被忽略。句子構架與語塊中可變性較強和最強的短語限制結構一樣,是一種帶有空位的結構性短語。運用不同的詞匯或短語來填充語句框架中的空位時生成了表達不同意義或觀點的句子。它為完整地表達某種意義或觀點提供了一個基本結構。這有類似于原型的啟發功能,它們可以“繁殖”出許多不同的語塊。在二語習得中教和學的環節如果掌握了語塊的原型認知啟發功能,將大大促進學習者語言表達內容的豐富性,同時也可提升地道性。汪敬欽(1997)指出,語言學中“句子”概念的引入和確立以及讓學員能堅持圍繞各類單句(包括長句短譯或斷譯) 的訓練,那么,到了更長的語篇或語段階段,則可望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商務行業語塊
商務行業語塊,是為口譯人員儲備行業背景知識,也是商務口譯教學中最重要的語塊。外語功底很好的人因缺乏行業背景語境知識只好亂譯,即便是本族語,若不熟悉行業背景知識,仍然難以較好譯出來。因此對外語專業的學生進行中外對比的行業知識教育、為從事對外工作的人員提供了解各行各業的背景知識平臺就成為口譯教學與研究人員必須重視的課題。
(三)口譯策略語塊
指口譯者運用語言或非語言手段,為克服由于語言能力不足或口譯現場巨大心理壓力等引起的口譯困難的語塊,包括“譯語添補策略”“譯語重復策略”“譯語延長策略”填補時間空隙的策略,還可以將思考內容簡化,這樣的策略有“詢問策略”“變通策略”“糾錯策略”(許明武、左洪芬,2008)等具體口譯策略語塊。不過,一般來說,譯員水平越高使用的減壓策略應該就越少。當然,使用策略可以提高口譯質量,但不可過度或錯誤使用,否則適得其反。
(四)雙語構式語塊
以上幾類語塊都需要雙語語塊的同時出現。口譯活動要求同時運用雙語,因此,教學過程中應顧及學生的雙語能力共同提高。商務英語口譯,其實就是英漢-漢英商務口譯,既要英語語塊也要漢語語塊。2009年5月16~17日,在中國對外經濟貿大學召開的“首屆全國語言語塊教學與研究學術研討會”上,陸儉明教授在題為《從構式看語塊》的發言中指出, 語塊和構式理論在對外漢語教學中有實用價值。教師通過對構式和語塊理論的深入理解,就可以用通俗易懂的語言來講解漢語教學中的某些句式。同理,語塊和構式理論在中國大學本科口譯教學中也有實用價值。很多研究指出,其實相當一部分學習外語的中國學生的漢語能力還比較差。所以商務英語口譯學生既要學習商務英語還應學習漢語。教師編制教學講義時,應該考慮雙語語塊的收錄,漢語具有高度語塊化的構式特點, 教學中應加強英漢商務語塊的對比。
編制語塊講義教材可以充分利用交互性網絡平臺。把各行各業的特定的物、術語、話語結構、思維模式、表達習慣等以及由此建立的網絡展現出來。
結語
優秀的譯員最重要的是要具備寬廣的知識面、扎實的雙語駕馭能力以及大量的實踐。利用預制語塊知識來積累和記憶詞匯不僅可以讓學生以語塊形式存儲信息以便日后檢索和提取,而且可以幫助學生輕松掌握該詞條的一般背景知識,從而擴展其相關領域的知識面。若能重視語塊教學,同時注重提高學習者對語言使用與語境匹配的敏感程度,從理論上講,商務口譯教學效果將有質的提高。然而,編寫一份具體的可操作性強的優秀商務口譯語塊教學講義并非一時半會兒的事,需要認真細致的工作。由于精力和時間的問題,很遺憾本文還未能做到。希望不久以后將有這樣一份語塊教學講義與大家見面,甚至不久將來就出現商務口譯語塊教學法教材。
參考文獻:
[1]Miller, G. A. J.A. Selfridge. Verbal context and the recall of meaningful material [J].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ology, 1950, (63).
[2]Nattinger,J. R. J. S. DeCarrico. Lexical Phrases and Language Teaching[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2.
[3]韓小明.口譯記憶研究及教學方法設計[D]. 中國優秀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2005.
[4]李瑩瑩.口譯記憶機制與記憶訓練[D]. 中國優秀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2006.
[5]李郁,張泳.商務英語專業口譯課程教學與考試改革新探[J].外語界,2005,(3): 32-36.
[6]柳青軍.《口譯》課程在商務英語教學中的實踐與研究[J].山東外語教學,2008,(3):76-78
[7]王立非,張大鳳.國外二語預制語塊習得研究的方法進展與啟示 [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6,(5):17-21.
[8]王立非,陳香蘭:語言語塊教學與研究在中國的進展——“首屆全國語言語塊教學與研究學術研討會”綜述[D].外國語,2009,(6):91-94.
[9]許明武,左洪芬.現場口譯中譯員“減壓策略”舉隅.中國翻譯,2008,(3):77-81.
[10]余綺川.認知框架下的語塊研究[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7): 194-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