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在中國電視劇導演委員會上,廣電總局電視劇管理司司長李京盛對近期影視創作的亂象提出反思。他表示,近期內不會再批準四大名著的翻拍題材立項,而時下泛濫的穿越題材電視劇則需要“冷靜反思和討論”。
影視創作亂象叢生,穿越題材泛濫成災,貌似問題泛泛,其實歸根結底只是一個問題,那就是影視創作缺乏足夠的創新意識。影視藝術的生命力源自創新,當導演和編劇懶的在創新上下功夫,把精力都用在見效快風險低的題材上時,其結果必然導致影視節目跟風翻拍和惡意模仿現象不斷。
看看這些年的影視節目,觀眾吃了太多的“回鍋肉”,高燒不退的翻拍熱又何止四大名著,像金庸古龍武俠劇、海巖劇、瓊瑤劇、宮廷劇之類的作品同樣翻拍不斷,盡管觀眾罵了又罵,可人家仍然是我行我素拍了又拍,就連一些剛火了沒多久的影視作品也被迅速翻拍。電影大賣,就拉長故事拍成電視劇,電視劇受歡迎,就趁熱打鐵拍成電影。大把的案例就在眼前,熱播電視劇《奮斗》、《武林外傳》、《潛伏》相繼登陸大銀幕,熱門電影《山楂樹之戀》、《畫皮》、《風聲》也都改拍成了電視劇,而像《唐山大地震》、《建國大業》這些票房大贏家,更沒有放棄繼續發力的絕好機會。
一部《還珠格格》火了,讓宮廷辮子戲熱了好些年;一部《潛伏》的迅速走紅,讓熒屏諜戰之風勁吹全國各地;今天《宮》開始熱起來,更是讓歷史穿越無處不在。凡此種種,只要哪個題材吸引眼球來錢快就拍哪個,至于會不會給影視發展帶來何種不利因素,那從來都是腦后的事兒。
沒有了創作鉆研的勁頭,跟風模仿自然就成了通天的魔法。一個題材攻下了山頭,其它電視制作人就跟風模仿,爭著搶著往同一個山頭擠,從來不去琢磨另辟陣地。某一個特定時期或時逢某一個社會熱點,都會成為電視制作的井噴點,大量倉促上陣的應景之作,到最后絕大多數都成了沒有質量保證的流水線產品。更讓人氣憤的是毫無節制的翻拍,尤其是對經典名著的翻拍,你拍完了我再拍,觀眾都膩了可導演們仍然是樂此不彼。而且翻拍就翻拍吧,居然還惡意改拍,為了吸引眼球不惜把經典名著改的面目全非。
當然,出現這種局面不能把板子只打在影視制作人身上,主管部門同樣難逃責任,我們的投資商、導演和編劇需要反思,掌握影視立項生殺大權的主管部門更應自我檢討。因為主管部門就是影視質量的過濾器,如果沒有他們的認可和放行,我想制作方能力再大也不可能把作品搬上熒屏和銀幕。
說到這里,筆者感覺國內的審查制度太好蒙混了,看看這些年電視劇的發展趨勢,有幾個人是真正為藝術而藝術。很多人都在為錢而瘋狂,看到一部片子賺了錢就開始眼紅心跳,立馬一轟而上,非要把一個題材拍的讓觀眾倒胃才行。看看這些年影視發展的混亂局面,和主管部門粗放式的管理方式不無關系。
在日趨“泛娛樂化”的電視劇市場之下,電視劇已經走入逐利時代,在眾多的投資商和導演眼中,收視率和經濟利益已經奉為圭臬。在收視率競爭日異白熱化的今天,他們眼里只剩下索福瑞系數了,又有誰會真正關心作品的好壞呢,良好的收視率象征著滾滾財源在沒有誰會傻到拿錢開玩笑,他們寧可花錢去粗制濫造一些更為吸引眼球的垃圾作品,當賺錢成為創作的硬道理,又有幾人會真正關心影視發展的明天呢。
所以說,要想讓國內影視市場健康有序的發展,廣電總局在提倡百家爭鳴的同時,更要把好每一部作品的準入關和質量關,要大力提倡和鼓勵影視的創新意識,從而為作品原創提供不竭能力,唯有這樣,影視作品才會真正走進春天里。【責編/九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