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雖然是奧斯卡的新科大贏家,雖然表現的是英國皇室的故事,但這部片子在骨子里其實充盈了一種平民精神,也有點當年流行的反智電影的意思。
所以,喬治六世有點讓我想起阿甘。
喬治六世是有點結巴,阿甘是有點“一根筋”,但這兩個人都比較自強不息,而且似乎都取得了自己領域內的成功。但是《國王的演講》和《阿甘正傳》是不同的,《阿甘正傳》總體來說還是反智電影的代表,新科狀元《國王的演講》看上去更像是古典影片的回流,情節樸實,簡約卻不簡單,色調華麗又不失內斂,連電影音樂也讓人想起中世紀的歐洲大陸。
存在就有存在的理由。獲獎大約也有它的七步必殺絕技。
能夠獲得奧斯卡幾項大獎的電影開頭總是不凡的。這些不凡有時候不是體現在情節上,而是體現在細節上。英國國王早上起來洗漱那些道具近鏡頭的微距式展現,還有英國皇室的生活場景,讓人陌生,又讓人熟悉。這些東西,我們在自己拍的封建王朝影視作品里見得不少,甚至是見到麻木;但這些比起《國王的演講》來,就顯得我們的道具師有點應付了事了,我都懷疑他們的道具師是不是真的去英國皇室那里借了全套的東西出來。
每一部大獲成功的電影,似乎都不會把人物近鏡頭的運用給丟得一干二凈。在喬治六世還是王子的時候那場失敗的演講里頭,有幾個關于英國公眾不同反應的近距離特寫。那些錯愕,那些憐憫,那些花白的頭發,那些泛著古典氣息的帽子,就像沒人會拒絕在大餐之前先來杯開胃的紅酒,這些東西甚至讓這部電影在還沒展開的時候,就已經事先滿足了大眾情人的所有要求。
剩下的只是直奔主題。
也有英國歷史學界和評論界的人說這部影片并不如想象中的那般真實,老戲骨科林·費斯的表演讓喬治六世這個形象熠熠生輝,其實是徹底美化和羅曼蒂克化了喬治六世,甚至是英國皇室當時對納粹德國的態度。
這都是非常嚴謹的史學界的事情了,我們不妨暫且避過。我們在這部影片中看到的是,從小生活在父親和哥哥陰影下的喬治六世生性害羞,而且患有嚴重的口吃,連最簡單的話都不能夠說清楚。但他的位置又決定了他必須時不時地要出現在公眾場合,甚至是發表公眾演講。這個時候他和他的妻子一起找到了民間醫生萊若。萊若這個角色有點像是《我的團長我的團》里的龍團長,自己本身是個演員,不是醫生,但卻“為了讓那些在戰爭中因為恐懼而喪失了說話能力的士兵們重新開口說話”,他運用起了自己的語言天賦,來幫助那些不能說話的士兵們。龍團長,萊若,都是冒牌的,但后來卻取得了比真實的團長、真實的醫生還要讓人心生感動的成就。
剩下的就是喬治六世的努力,就是萊若的不拋棄、不放棄。常見的故事,有點神秘的皇室,樸實,甚至是有點緩慢的節奏,這三樣東西融合在一起,卻產生了神奇的化學效應。先是變色,然后加溫,沸騰,在觀眾內心爆炸,又終于平靜。在不知不覺中,你酣暢淋漓。
溫水煮青蛙,煮到好處,原來也可以高潮。 【責編/九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