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盡頭》
作者:李永平
出版:麥田出版
李永平生于英屬婆羅洲島,這樣的成長環境讓他的作品充滿了異域氛圍。本書上卷《溯流》寫一行人沿著婆羅洲島第一大河──卡布雅斯河,一路溯流而上,航向大河盡頭的奇幻冒險故事,在遙遠的卡江流域中,原住民達雅克人相信那里潛藏一座神秘的冥府,既屬生命的起源,也是生命的盡頭。下卷《山》繼續永和克莉絲婷冒險之旅,他們甩開探險隊,展開了另一段旅程。來到世外桃園般的肯尼亞族村莊,在航向圣山的過程中,他們有不可思議的奇遇,也見識到自然狂暴的力量。溯源,是該書的精神內核。
《初夏荷花時期的愛情》
作者:朱天心
出版:印刻文學
這本書大陸也出版了,但反響并不強烈,僅僅屬于文學青年的口碑階段。電影《將愛情進行到底》是一次懷舊,也是一次對中年之愛的探討。回想當年青蔥歲月,愛情進行到底像口號式的掛在嘴邊,而真正到了中年后,發現,愛情其實就像“初夏的荷花”一樣,開過了。書中的女主角人到中年,對婚姻失去了熱情。她踏上旅途,想去尋找往昔歲月中消失的坐標。這樣的回溯之旅能否對愛情有新的看法?是否能打動同樣中年的我?其實想想就是《因為愛情》中唱的那樣:因為愛情,不會輕易悲傷,所以一切都是幸福的模樣。
《我是許涼涼》
作者:李維箐
出版:印刻文學
誰是許涼涼?是李維箐的自我化身,還是已經歲數不小,但依然認為自己是少女的“熟女”。整本書的篇章里,無一不是在講愛情,與書同名的《我是許涼涼》講了一段相差十二歲的姊弟戀;另一篇《普通的生活》則是老少配;其他幾個短篇章節里,講身體、講兄妹、講消費,但還都是在愛情的命題上打轉。然而,許涼涼們所面對的愛情,已經不再是過去的羅曼史,而是更慘烈、更現實、老少女獨自和愛情與時間抗衡的戰斗故事。這就是李維箐的“失敗少女學”,她和老少女們站在一起,借著書寫,為她們找出了一個位置。
《4444》
作者:李煒
出版:爾雅出版
這本書大陸和臺灣幾乎是同步出版,作者李煒曾長居美國,對西方文化有很獨到的觀察,現長居中國,但依然用英文寫作。之前一本《書中書》讓人對他的學識刮目相看,講述了自己與書的十年瓜葛。而這本書名怪異的書,則講述他和母親的親情故事和生命故事。
李煒的母親曹又方是臺灣著名作家,這是他為母親寫的一部回憶錄,附上一些獨家的相片,透露一些名人母親不為人知的情感秘辛。李煒以他對于母親作家生命的思考,旁涉至古今中外被一再探討的深刻主題。剝去浮名,我們看到的不僅僅是曹又方,甚至差一點看不見曹又方,我們看見的是卡瓦菲、薩金特、波娃、濟慈、雪萊、蕭伯納、卡夫卡、伍爾芙、安潔拉·卡特……等藝術家斑斕、壓抑、與無常的生命、及倫理裂傷所歷經的苦痛、磨折、拉扯、與忍耐。他們共有一個藝術家的身份,為它所累,他們畢生都在追求終極真理,但大部分人都難以得到。
《我睡了81人的沙發》
作者:連美恩
出版:遠景出版
“沙發旅行”已經有一定的成熟性和接受度,在這本書之前,已有《沙發旅行》,《你家沙發借我睡》等書出版。作為前驢友,我對這樣的旅行方式持贊同態度,但已經沒有參與的沖動,因為對我而言,沙發不僅僅是個沙發而是一個家。
這位連美恩小姐年僅24歲,成了沙發客后,她獨自一人在歐洲流浪了14個月,睡了81人的沙發。(要注意,很容易看成“睡了81人”)
流浪很單純,其實沒有那么多的意義與目的,僅僅是為了給自己一個面向世界的機會而已,所以,看連小姐講述流浪的故事,也大可以抱著平常心,去分享,去感受,有時間有機會就去試試,不實際的話,就算了。
《另眼看歷史》(上下)
作者:呂正理
出版:遠流出版
這本書副標題叫“一部有關中、日、韓、臺灣及周邊世界的多角互動歷史”,“多角互動歷史”只是研究歷史的一個角度,至于有多少個角,就看作者的另眼有多另類。
作者試圖從思想和社會價值觀演變的角度來剖析歷史的過程和脈動,用“通史”的概念,把中日韓等各個民族的起源、朝代興衰,以及歷史上的雙邊或多角互動關系都包括在里面,將東亞史相互間關聯互動的關系論述清楚。將各個平行的國史變成交叉縱橫的網狀區域史,用大區塊的歷史解讀幫助讀者用不同角度去看我們與鄰國的關系與歷史,希望藉由對彼此歷史的了解,有更開闊的胸襟與視野,客觀地面對歷史全局,進而避免不必要的誤解與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