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傳堯,黑龍江省饒河縣人,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礦冶研究總院礦物加工科學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研究員。長期從事復雜多金屬礦石選礦工藝和浮選理論研究,在鎢鉍鉬、鉛鋅、銅鎳、鋰鈹鉭鈮等復雜多金屬礦石選礦領域作出重要貢獻。2011年受聘為廣西壯族自治區主席院士顧問。
2011年5月6-11日,中央人才工作協調小組組織院士專家咨詢服務團來桂為廣西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咨詢服務。孫傳堯院士參加了資源型產業發展咨詢考察組,先后赴百色、河池市考察調研,重點對有色金屬的合理開發、有效利用提供咨詢服務,并就新形勢下如何做好廣西的人才工作接受了本刊記者的獨家專訪。針對當前廣西實際,孫院士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要把人才工作當作“一把手”工程來抓
單位能不能留住人才,一把手很關鍵,必須把人才工作當作一把手工程。一把手重視人才、培養人才、愛惜人才,才盡其用,適得其所,才能留住人才。這次院士廣西行活動,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政府領導非常重視,聘了30多名院士作為自治區主席院士顧問。這些院士將從各自熟悉的研究領域出發,對廣西的科技、工程技術發展進行高水平的的指導;各位院士帶領的學術技術團隊,也可以通過合作研究、開發等多種方式,為廣西發展作出積極貢獻。自治區黨委書記郭聲琨和自治區政府主席馬飚已經做了很好的榜樣,各市、縣黨委、政府和各用人單位應該積極響應自治區領導的號召,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給人才創造舒心的工作環境,創造能干事業、干成事業的條件。
二、廣西要辦好自己的高等院校和研究院所
孫院士認為,廣西的產業諸如制造業,還有高端的工程技術,與一些發達省區相比要弱些,究其原因,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人才問題。廣西本土缺乏國內名牌院校,國家直屬的大型科研院、設計院也不多,如此一來,在利用本地區現有優勢培養出來的人才直接為當地服務的能力就差些,而只能依靠區外高校畢業的大學生。而遼寧有東北大學、大連海事大學,上海有復旦大學、同濟大學、交通大學,這些名牌大學本身就能為當地的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利的人才資源。名牌大學面對本省市招生有優勢,大學生畢業之后留在本地區的也較多;而廣西本土的著名大學少,面向全國招生的機會也少,外地報名來廣西讀書的自然就少。另外,廣西擁有的國家重點院所少,中科院、國家部委所屬的院所也不多。從長遠來說,廣西要加大力度,重點建設好3-5所國家重點名牌大學,這是一項長期工程。一定要培育國內知名品牌大學,提升教學水平,提高教學質量。我們看到,廣西有不少學生考到北京、上海等區外名牌大學,畢業后回流的很少,無形中造成另一種人才外流現象,因此,最好的辦法就是要培育自己的名牌大學、建設好自己的研究機構,發展好自己的龍頭企業,能夠為人才提供好的環境,吸引優秀的高校畢業生回來工作。同時,還要做好思想教育工作,激發廣西生源的學生的思鄉、愛鄉之情,學成歸來,建設家鄉。
三、做好人才培養、引進和使用工作
要加強與區外知名高校合作辦學,加大人才引進力度。既然本地的人才培養能力有限,那就走出去,提倡廣西的高校加強與區外知名高校的密切合作,合作培養人才,提高自己的辦學水平,共同培養人才。同時,還要加大區外重點大學廣西籍和非廣西籍畢業生的引進力度。
要想方設法穩定人才、留住人才。吸引和留住人才,缺一不可。人才吸引來了,還要留住和用好。如果沒做好服務工作,人才就會再度流失,甚至會產生很多不良的影響。各級領導要愛惜人才,為人才的事業發展提供良好的環境。人才來了,不是光為了吃飯,不是旅游的,要來旅游,三兩天就可以,看看就行,人才來了,是要長期扎根干事業的,因此,必須重視營造人才干事創業的好環境。常言道,事業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這完全正確。但是,我覺得關鍵是事業留人。一個地方的社會文化和工作單位的人文文化很重要,作為欠發達地區的廣西,更應該注重人文環境的建設,切實關心人才的工作和生活,使人才可以心情舒暢地干事創業。
四、人才結構要多元化
要發展高端技術,必須擁有大量的碩士、博士。除此之外,還需要有大量的能夠直接為社會經濟服務的技能人才,如職業技術學院畢業的學生。一個地區的發展,人才結構要多層次,不能只要碩士、博士,要了用不好,而且高學歷的人干低學歷的活也沒必要。不同的學歷層次、不同的知識結構干不同的活,都是在自己的崗位上能夠盡力就好。我總是這樣認為,人各有各的活法,他只要感到事業上有事干,能夠發揮應有的作用,周圍的人文環境也比較和諧,薪酬基本滿足需要就行了。廣西就比西北部地區好多了,有很多優勢條件,每個人才都應該在工作中有自己應有的位子。
人才結構要多元化,不能光考慮教授、研究員、院士,社會分工不一樣,各行各業需要的人才也不一樣,光靠碩士、博士是不夠的,高技能人才也很需要。廣西的勞動力轉移都到深圳、海南、上海、北京去了,到發達的東部地區去了,這實際也是人才外流。我們有能力有技能的人,甚至有體力的人,他們到外面去打工,賺了錢回來,這也是需要的。但如果廣西外出務工的人,其創造的價值大部分留在外面,則廣西又少了。人才流動是大趨勢,如何有效轉移勞動力,合適地進行結構調整,有來有往,解決廣西技能人才不足的問題也是需要考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