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瓷器古樸、典雅而精致,一直受到歐洲人的歡迎。從19世紀開始,中國瓷器就開始大量出口到歐洲,成為當時最大的出口貿易之一。
但是,由于瓷器是易碎品,運輸途中遇到風浪,極易損壞。為了將這些極易破碎的瓷器安全地運到歐洲,中國的商人們巧妙地利用海上船舶運輸的特點,采取“一拖三”、“ 一拖四”、“ 一拖五”的方法,將瓷器安全地運到了歐洲。瓷器運輸不僅帶動了其他產品的出口,而且還免去了許多關稅,增加了中國產品出口的“附加值”。中國商人的智慧和才能,讓歐洲人驚嘆不已。
在海上運輸中,中國商人們首先把精雕細刻的檀木箱裝進釘在船艙地板上的大木箱里,四周用茶葉塞滿。由于內外兩層茶葉填充得非常緊密,木箱做得又結實,即使在海上遇到狂風大浪,這些瓷器也不會有絲毫損壞。
貨船到岸后,中國商人先把茶葉進行篩選分包,然后賣給早已等候在碼頭的茶商。中國的茶葉一直是歐洲上流社會貴族們最喜愛的飲品之一。小檀木箱則被當作首飾盒賣給等在碼頭上的古玩商。這些小檀木箱深受歐洲闊太太們的歡迎。而那些大的檀木箱則被當成家具出售。最后賣的才是埋在茶葉里面的瓷器。
這些出口到歐洲的瓷器,不僅沒有絲毫損壞,個個都賣了好價錢,而且那些茶葉、大小檀木箱的利潤比瓷器的更高,中國商人賺了個盆滿缽滿。
增加瓷器出口的“附加值”,追求利潤的最大化,充分展現了中國商人的智慧。在現代商業中,追求產品的“附加值”,也依然是商家們十分重視的一個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