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著名哲學家周國平認為人生的境界可用三個詞來概括:單純、豐富、寧靜。老天給我們一條命和一顆心,人生的使命就是把生命照看好,把靈魂安頓好。這個時代,人們遭遇的最大迷霧,是混淆了生命本身的需要和物質欲望。
人生匆匆數十載,要學會熱愛生命。
閑時,讀一本心愛的書籍,聽一段靜心的音樂,品一杯香濃的咖啡,或獨自開始一段輕松的旅程。沉浸在自己的小小世界,讓想象云飛天外,讓思緒天馬行空。既可以體驗“宅生活”的孤獨之趣,也可以感受浪跡天涯的漂泊感覺。
功名利祿、熱鬧繁華都是過眼云煙,有些索取,即使收獲也不會讓自己更幸福,何苦如一個旋轉的陀螺般終日忙碌呢?不如多花些時間讀書、思考,叩問人生至理、探索生命價值,用不斷的精神成長與這個世界對話。
曾經從書上看過一段話,阿爾卑斯山下的一個急彎處,立了一塊很高很大的石碑,石碑上刻了幾個大字“慢慢走,欣賞啊”,提醒每一位來到這里的人,不要來去匆匆,不要空手而回。而生活又何嘗不是如此?我們應該用眼、用心去體會萬物的博大精深,去領悟生命的真正價值。
熱愛生命與環境優劣無關,關乎人的境界。柳宗元被貶永州寫出山水名篇《永州八記》,記錄了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閑情雅趣;蘇東坡身陷黃州作出名垂千古的《赤壁懷古》,描摹出大浪淘沙、人生如夢的壯志豪情。熱愛生命與肉體強弱無關,關乎精神的強大與否。海倫·凱勒用盲聾之軀創作《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在黑暗中為人類譜寫出歌頌光明的生命之歌;全身癱瘓的霍金在輪椅上遨游廣袤時空,探索宇宙之謎,享受科學的終極樂趣。
生命的意義在于活得充實,而不是在于活得長久。讓我們學會熱愛生命,少一些浮躁,多一份平和;少一些計較,多一份寬容;少一些失落,多一份滿足。只有這樣,我們才不至在紛繁變化中迷失自己;瑣碎的人生也才會變得淡定而從容。
讓我們把每一個黎明,都看作是生命的開始;而每一個黃昏,不過是生命中的一次小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