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2006年3月22日,廣西宣布成立北部灣(廣西)經濟區規劃建設管理委員會,吹響了加快廣西北部灣經濟區開放開發的號角,拉開了廣西沿海地區實現跨越式發展的序幕。為了紀念廣西北部灣經濟區成立五周年,進一步推動我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事業為廣西北部灣經濟區開放開發服務,本期我們特別邀請有關專家對廣西北部灣經濟區人才發展問題進行探討。
從現在到2020年,是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建成中國—東盟開放合作的物流基地、商貿基地、加工制造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的“國際區域經濟合作區”的關鍵時期。人才是推進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發展的第一資源,在經濟和社會全面轉型升級的今天,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必須抓住加快發展的良好機遇,以全球為坐標,以中華經濟圈為紐帶,以泛珠三角城市群為基礎,走出一條人才優先發展的道路,推動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從“產業集聚人才”向“人才引領產業”方向發展,全面提升人才國際競爭力,充分發揮人才在引領和支撐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發展中的先導作用。
人才發展的戰略思想,要從依靠投資拉動引領發展轉到更加突出“人才優先”上來。世界銀行有個研究報告提出,如今在經濟發展中,物質資本的貢獻率不到30%,而知識和人才的貢獻率達到70%以上。未來經濟發展要素,主要不是靠資源、靠資金、靠勞動力,而是靠人才,人才是整個發展的第一要素。要把人才發展擺上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把人才優先與創新驅動、轉型發展等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努力做到人才資源優先開發、人才結構優先調整、人才投入優先保證、人才制度優先創新。以人才優先發展,帶動廣西北部灣經濟區自主創新進入新境界,發展轉型進入新階段,為加快發展提供強力的助推器,打破提升廣西北部灣經濟區未來發展的軟約束。
人才發展的戰略重點,要從優先考慮規模擴張轉到注重素質提升和結構調整上來。長期以來,我國對人才開發的基本態度一直是重量輕質。而發達國家的科技人才開發則是以質的提高為主導。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的人才發展,要在擴大人才規模的同時,更加注重優化人才結構、提升人才層次,滿足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發展模式轉型、提高創新能力、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加快社會發展等方面對人才的現實需求,為未來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戰略儲備。圍繞構建以高新技術產業為導向,先進制造業為基礎,現代服務業為支撐,現代都市農業為特色的現代產業體系,突出石化、林漿紙、能源、鋼鐵和鋁加工、糧食食品加工、海洋產業、高技術、物流和現代服務業等重點領域,在全球范圍搜尋相關領域人才,加大人才競爭力度,通過人才培養、市場配置的手段加快現有人才的能級提升。
人才發展的戰略構成,要從重點關注產業人才轉到關注經濟和社會重點領域人才的統籌協調發展上來。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和我國“十二五”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都把社會建設和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廣西北部灣經濟區人才工作,必須在促進重點產業領域發展的同時,從著眼于人民生活更加殷實,城鄉社會事業基本服務均等化,形成以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為核心、與建設現代化大都市相稱的社會事業框架體系出發,關注和重視社會發展領域的人才資源開發問題,使社會領域的人才在結構、層次、素質以及效能方面有顯著的改善,以適應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社會發展的要求,同時,也讓人才在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中體現和提升自身價值,在服務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進程中得到全面發展。
人才發展的戰略基礎,要從單個政策的突破轉到更加突出綜合環境優化上來。環境是吸引力、集聚力,更是競爭力。營造良好的綜合環境是促進人才發展的關鍵,是衡量廣西北部灣經濟區人才工作水平的重要標志之一。一個國家,一個地區,如果環境好了,人才自然會來,如果環境不好,人才來了也會跑掉。必須積極營造良好的事業發展環境、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優越的社會生活文化環境,把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建設成為人才輩出、人盡其才、近悅遠來的熱土。
人才發展的戰略路徑,要從某一領域的改革試點轉向人才體制機制整體的改革創新上來。改革開放以來,人才工作主要是靠政策推動(有些改革停留在試點階段),而不是靠制度創新。必須遵循市場經濟規律和人才資源開發規律,創新人才工作理念,牢牢抓住發展轉型的契機,從重點領域、關鍵環節入手,進一步加大改革力度,以國際化、市場化為重點,轉變政府人才管理的方式,破除不利于人才成長與發展的各種體制機制障礙,加快推進人才法制化建設,形成符合廣西北部灣經濟區新興城市發展治理要求、充分發揮市場配置基礎性作用、有效激發活力的人才管理體制機制。
人才發展的戰略措施,要從用好國內人才轉向用好國內國際兩種人才。在這個全球人才大循環、大交流的時代,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必須進一步解放思想,實行更加開放的人才政策,實現從“招商引資”向“招才引智”轉變,推進人才國際化,利用國際國內兩個人才市場和兩種人才資源,吸引世界各國優秀人才為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發展服務。
(作者系上海市公共行政與人力資源研究所名譽所長、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