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莊秋燕是在人民醫院住院部傅麗霞的病房里。
2011年3月,22歲的羅湖義工小姑娘傅麗霞外出時遭遇車禍,經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檢查,確診為腰椎爆裂性骨折,右鎖骨骨折,如不手術,將有高位截癱的危險。而面對6萬元的手術費,對一個打工妹來說,太難了。家里有80多歲的奶奶、母親身體不太好、弟弟正在讀大學,她可是家里的主要經濟支柱呀,她不敢想象也不敢告訴家里,唯一可做的,就是堅持讓朋友把自己送回水庫新村租住的房子里。她不得不放棄手術,可是以后該怎么辦?她感到從未有過的無助,無依無靠的小姑娘,躺在靜靜的屋子里默默地流著淚。
傅麗霞是湖南益陽人,2008年從農村老家來深打工。小傅熱情開朗,不僅人長得漂亮還喜歡助人為樂,2009年加入羅湖區義工聯3班,每到周末或閑暇時就參加義工活動,也是3班義工中的活躍分子。當傅麗霞的事在義工QQ群里傳開后,正在廣州的3班長辛姐便在QQ群里委托義工們先行照料,大家紛紛伸出援助之手,50、100、500、1000,在愛心人士和義工的幫助下,手術費終于有著落了。
莊秋燕來到水庫新村,叫來120救護車送傅麗霞重回醫院。路上,120醫生問,你們是親戚么?不,我們以前并不認識,但我們都是義工,她出事后,身邊又沒有什么親人在身邊,義工們都在想辦法幫她。120醫生聽了,非常感動,當即免去了300元的車費。再次入院后,莊秋燕主動承擔了安排義工輪流看護和送飯的義務服務。
那天,我和綺妮帶著紅荔愛心人士的捐助款來到病房,病房里還有幾個值班的義工,我們正聊著,隨著一句“飯來了”的同時,一個中等身材提著保溫飯盒的中年女子進來,她慈眉善目,說話間眉眼都笑著,大概是走得急,還是3月的天氣,微胖而橢圓的臉上已經沁出一層細小的汗珠。辛姐向我介紹說,這是莊秋燕,前幾天我在廣州,小傅的事全靠她上下聯絡。
聽見辛姐介紹后,她向我們禮節性地笑笑后,接著一進門的話題說,“吃吧,值班義工的飯都有了。不要在外面吃,沒有營養的,尤其是傅麗霞,馬上要手術了,一定要吃好?!鼻f秋燕操著一口還算標準的粵式普通話,說得貼心貼肺,看得出來這是一個快人快語的熱心腸的人。
第二次見莊秋燕,是在“大運”期間的萬象城U站。
8月13日,深圳“大運”已經拉開序幕,各場館競技進入程序,賽場外圍為宣傳、服務于“大運”的各級U站更是響應助陣。上午志愿者們在萬象城U站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活動,并準備了贊助商提供的“大運”小禮品,贈送給參與者。莊秋燕帶來了紗網花制作工具,一載小小的銅絲,彎成大大小小的銅圈,包裹上各色花紗,再經義工們的巧手處理,一片片花瓣幻化而成一朵朵姿態萬千、色彩斑瀾的玫瑰、水仙、百合,花兒綻放得逼真而鮮艷,吸引了不少行人停下腳步學習制作技藝。
有小朋友請求說,這朵玫瑰送給我吧?
“好,送給你。來,我們再添上兩片葉子,這樣,是不是好看多了?”莊秋燕說著話時,兩片翠綠的葉子已經落在花枝上。
“謝謝阿姨!”
“不謝,想學做花,下次還來U站,我教你?!?/p>
莊秋燕的熱心腸和一雙靈秀的巧手,讓我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一個星期六的下午,我敲開了她位于田貝愉天小區的家。在電話里就聽她熱情地說,來吧,我給你做客家米骨擂茶。你有福了,米骨擂茶我不輕易做的。呵呵,她邊說邊爽朗地笑。在電話這邊,都能感覺到她的熱情。放下電話,我就一直在想米骨擂茶到底是什么樣的茶?心里很是期待。
莊秋燕的家不大,擺設簡單,但是做茶的工具和佐料卻不少,她拿出一包珍藏,雙手捧著在我眼前炫耀地說,這就是米骨,我收藏了二十年吶。
我細看過來,那分明就是米嘛,微微泛黃卻粒粒晶瑩剔透。原來,米骨是谷子直接加水蒸熟后,再脫殼曬干而成。但莊秋燕卻說,米骨的制作過程決不是我一句話這么簡單。南方的稻谷一年有兩季,每年的5月和8月稻谷成熟,先要把割回的谷子泡在燒開的水里,從傍晚一直泡到第二天的凌晨5點,然后把谷子放在蒸鍋里煮到谷子自然爆開后,放置在簸箕里等待太陽升起,經過太陽一天的暴曬,就可以送到加工廠去殼,去了殼的谷子就是米骨了,米骨還要繼續在太陽下暴曬幾天,直到抓起來咬一口,發出“嘣”的一聲響,就算曬到位了,這樣做好的米骨,才可以保存多年不壞?!斑@是我媽的制作方法?!彼f到這兒,滿臉的自豪,令聽者不由得也陶醉在這種敘述里。哦,原來米骨要經歷這樣一個脫胎換骨的歷程,而這樣的米骨擂茶,實在是太誘人了。
米骨放在鍋里蒸的功夫,莊秋燕拿出了擂茶的工具,一個木棍和帶有螺紋的陶缽,一包從家鄉帶來的茶葉,又有花生、芝麻等一一放入缽里,她雙手一上一下地握住木棍,兩腳合扣住缽的外沿以穩固缽,木棍便開始朝著一個方向轉動起來。我說的“轉動”顯然很外行,莊秋燕叫這是“擂”,把茶葉擂成粉末,與蒸好的米骨粥、炒的蘿卜干、蝦米、芥藍菜、花生等攪伴在一起吃,叫吃茶。
從來喝茶,都是喝茶葉泡的水,茶葉棄之,今天卻有幸吃上擂成粉末的茶葉,而且有了經歷不凡的米骨和各類菜式做配料,茶盛在碗里時,又加了些爆米花,端在鼻前深吸一口——那是一個淡香、輕咸、微甘,伴著陳年珍藏、合著期待已久的欣喜,五味雜陳的米骨擂茶。只需聞一下,便是想忘都難了。
有了米骨擂茶墊底,聊起天來都覺得是一種清潤的享受。
莊秋燕是廣東揭西客家人。上世紀80年代初,她隨朋友來深圳玩,那時的深圳,各行業都憋著勁崛起,百廢正興的城市到處都需要人,就是一個洗碗工一個月都能賺到上百元,而在家鄉的國營廠里,一個月也不過才60元。深圳之行,對她的誘惑太大了,深圳真是一個機會多多、只要勤奮就能實現夢想的地方。于是她放棄了“鐵飯碗”,來到深圳下海試水,十幾年時間,她炒過商鋪、炒過股票、開過餐館和糖煙酒小賣部、做過服裝生意,后來,在深圳她安了家,買了房……這幾年,莊秋燕不再做生意了,只坐收房租,成了收租婆。雖然不做生意,卻比做生意時更忙。她參加了區文化館的合唱團,成立了歡樂空竹隊,加入了義工聯,把自己的業余生活打點得豐富多彩。
莊秋燕的熱心腸,在我們吃茶的時候一點點地顯現,那是在我們邊吃茶邊聊天的時候,有電話打過來,是住院的病人尋求幫助,聽見她問:“你怎么知道我的手機號的?”
電話說了很長時間,我也聽了個大概,這位尋求幫助的病人,剛做完手術,沒錢繼續治療,正在尋求多種途徑的幫助。莊秋燕一直在耐心地告訴對方可以向慈善機構尋求幫助,并表示,如果住在醫院、營養方面的問題,她是可以煲個湯送個飯的。放下電話,她拿出本子讓我看,一頁、兩頁都記下了她正在幫助的對象的資料,之所以有記錄,那是因為記下的都是朋友、義工們的捐款數額,少則幾元,多則上百。她說,我也不是大富大貴,還有女兒在上學,雖是個收租婆,也是有限的,但即使這樣,如果有能力,用奉獻時間、用自己的熱情可以幫助有需要的人,這種行善積德比在麻將桌旁度日更有意義。
莊秋燕熱衷于幫助人,更熱衷各種義工活動,大運U站、大望動漫基地廚房開放日、家溫暖、交通文明勸導、環保宣傳等等義工服務活動,只要有時間,她是一定要參加的,雖然加入義工時間不長,卻迅速成為班里的知名人士。不僅如此,連身邊的朋友們都被帶動起來,隨她一起做義工。
她的熱心是一貫的,只是加入義工聯后,仿佛有了明確的目的,好像找到了組織,奉獻的熱情高漲,該不該她管的,那都是次要的,主要的是,她有足夠的熱情和熱心。
義工莊秋燕,就像此刻的米骨擂茶,淳厚雋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