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知何時起,國內盛行一股“小眼美男”之風,深邃、有風度、不失幽默都是他們的標簽,這個年代,“憂郁”男人早已不再火熱。提起影壇內多位“小眼美男”,王喜、佟大為、孫紅雷都是代表性人物,然而你卻也不會忘記“趙錦燾”這個名字。打《闖關東》起,一人分飾“小半達”、“小任”兩角,就足夠讓人印象深刻;到近期的熱播大戲《鐵梨花》、《鋼鐵年代》,趙錦燾都擔綱了關乎劇情發(fā)展的重要角色。他,在年輕小姑娘心中,火了;在影視圈,也火了。
跳脫主旋律 挑戰(zhàn)富二代
細細品味趙錦燾的模樣,你會發(fā)現(xiàn)他身上有著濃重“混不吝”的味道。小眼一咪,嘴一歪,天曉得多數導演為何會找他來演“主旋律”中的正面人物。然而這似乎也和他的意愿不謀而合,“我喜歡演好人,和大部分人的價值觀、利益相同,比演壞人要來的舒服些。”
即將殺青的新片《林師傅在首爾》匯集了林永健、趙錦燾、寧丹琳等國內當紅演員,聯(lián)手曾在《人魚傳說》中有不俗表現(xiàn)的張瑞希共同為觀眾奉上一桌“中韓大餐”。這次,趙錦燾在劇中飾演家境富裕的闊綽子弟“金高麗”,對張瑞希飾演的角色著迷非常,盡全力希望抱得美人歸。
然而,這角色是否被劃分為好人呢?
趙錦燾講,提起“富二代”,多數人沒有太好的評價,看上去“金高麗”是個不討巧的角色。的確,社會貧富差距大,人們的仇富心理日漸作祟,對“富二代”群體時常“羨慕嫉妒恨”,加之近兩年來,高速駕車、買兇傷人,富二代們的名聲,早已毀譽參半了。面對爭議如此大的角色類型,想演的入人心并不是容易的事。
索性這個角色是正面的,并未因家境富裕而為非作歹,相反還有了些許改過自新的意味。“‘金高麗’這個角色剛開始傻呵呵的,什么都不學不會,在父親的庇護下生活,一直大手大腳的花錢。直到遇見樸善姬后,悟出對生活的道理,對愛情的執(zhí)著,轉化為生活的動力,事業(yè)工作也逐漸有了起色。剛開始,很多人覺得他一直在添亂、制造麻煩,然而后來就真正開始解決一系列的大麻煩,大問題了。”
“金高麗”演的還得心應手嗎?趙錦燾直言,“這個角色演的有點難”。問及原因,他解釋說“金高麗”永遠要“高溫登場”,所有感情的醞釀,情緒的點燃都要留在場下,每每情緒飽滿地登場著實讓他叫苦連連,但這樣的挑戰(zhàn)也實在有趣。跳脫了以往“主旋律小生”的模樣,演起這苦苦單戀、性格暴躁的富家子也倍感新鮮。
演單一角色并不好玩
聊天過程中,我們不斷提到“主旋律小生”這個形容詞,然而趙錦燾卻并不認同自己的這一層身份,甚至打趣到這也許是公司推廣自己的一種手段吧。但不管怎樣,在觀眾來看,早已接受他在《沂蒙》中的“李繼成”,在《闖關東》中的“小任”以及在《鋼鐵年代》中的“姜德久”。
或許演員這個職業(yè),等級分劃比較嚴重。若非一線大腕,就很少有自己挑戲挑角色的機會。每年,制片方會在成千上萬的演員中甄選自己中意的演員,而后者真正沒有多少挑選的權利。
“演員是多元化的,接到什么樣的角色就塑造什么樣的人,拿到什么樣的劇本,就要融入一個什么樣的團體。”趙錦燾用最直白的表達,說出了演員的現(xiàn)實。“作為演員,我有自己的氣質和特點。雖不敢說能力范圍內的角色,我演得讓人人都滿意,更不敢妄認是‘千面演員’,但這些卻不耽誤我盡量演多類型、優(yōu)質量的角色。盡力讓自己演藝事業(yè)豐富些。不然當演員就不好玩了。”
虎兔年更替,《鐵梨花》與《鋼鐵年代》兩部大制作戲碼趙錦燾都有幸參演。一正一邪,一貧一富,截然兩種人群,把握之間體現(xiàn)的是他日漸成熟的角色駕馭力。“栓子”這位大公子的邪氣被展現(xiàn)得張力十足,甚至引得小區(qū)里鄰居每每看見他都打趣地“揍”他;“德久” 身上對愛情中激情與責任部分的詮釋,為當代人帶來的生活反思,更令人為之動容。趙錦燾說,角色分很多種,比如哪個國家的王子,也可以演,只不過和群眾離得太遠,大眾也關注的少。從內心深處講,更喜歡飾演和自己年齡差不多,一樣在為生活打拼著的年輕人。
“打拼?你是否曾經有過很掙扎的歲月?或自我懷疑或裹足不前?”
“剛進圈的時候,和90%男演員一樣,別人不知道我們,沒有人來找我們演戲。”趙錦燾細述了自己起步階段的種種艱辛。“但每一個人都這樣過來,大腕們也不例外。心態(tài)是人很重要的東西,既然沒戲來找我,就在家看看書,鍛煉鍛煉身體,做好準備,可能機會隨時都會出現(xiàn)。”
之后,2008年,趙錦燾來到北京,拍了一部《沂蒙》才算正正經經上了道。 “后來,我也自己爭取了幾個原本不屬于我的角色。管虎、侯勇等等導演,我特別感謝的是,他們能放心大膽讓我能完成自己要求演的角色。他們給了我更大的發(fā)揮空間,讓年輕一代的演員更好發(fā)揮自己的特點和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