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選中這個題材,因為穿越在電視劇中相對比
較新穎,電影累積的口碑也比較好。況且電影的穿越感并不強,回歸電視劇后,能夠把穿越當主線,擴充這部分內容,并增加年輕化元素,利用它良好的架構,可嘗試做成形態較新的劇集。
“讓愛成為你我心中,那永遠盛開的花,穿越無盡時空,愛是心中唯一不變美麗的神話……”
這首《美麗的神話》是電影《神話》的主題曲,成龍與金喜善演繹的凄美愛情感動無數觀眾,電影的影響更是遠涉海外。
《神話》這樣有著很創意、架構的故事被不少制片商看中,希望買斷電影的改編權,拍成電視劇。但這是成龍大愛的電影作品之一,他一直對各種邀約不為所動。直到五年后,上影英皇以滿心的誠意和楊受成董事長的從中斡旋,終于拿到了電影劇本的改編權。
樹立“穿越劇”品牌
電影版《神話》講述的是夢回秦朝的感動,電視劇版就是交錯時空的糾葛。電視劇版《神話》能夠借助改編成龍電影成功打造品牌化劇集,這其中必定還有玄機,制片方上影英皇瞿俊揭曉了謎底,這完全依賴于電視劇制片方與電影制片方的深厚淵源。
“我們上影英皇是英皇集團和上影集團合作成立的公司,建立于2006年。第二年由上影團隊開始運作,公司希望在電視劇方面打開局面,首先想到的就是把《神話》拍成電視劇。因為我們的誠意、楊受成董事長的幫助以及這層‘親戚’關系,我們較為順利地拿到了電影改編權。希望借助自身資源,拍出不一樣的作品來。”
籌備了兩年時間,《神話》誕生。 在2010年度央視八套黃金檔節目收視調查中,《神話》位居第一。
據瞿俊介紹,《神話》不僅在國內連創佳績,在網絡和海外的成績同樣可圈可點。它引領了網絡與電視同步播出的風潮。當時的網絡首播權簽給了土豆網,賣到了4萬多一集。現在看或許是小巫見大巫,但在當時還未流行網絡同步的情況下也算得上天價了。此后兩個月,此劇一直是土豆網綜合視頻點擊的前兩位,把新媒體電視劇帶到了新高度。
該劇還賣到了臺灣、香港、東南亞和美國等地。在臺灣中視電視臺播出時打破了近十年的收視紀錄。這是因為有了這些成績墊底,被市場和觀眾認可,作為穿越劇類型的開拓者,瞿俊坦言,上影英皇希望把《神話》做成穿越劇的品牌,《神話2》已經在創作中,希望借鑒一些美劇元素,繼續穿越劇的創新之旅。
歷史和現代的“混搭”
在傳統理念中,同名作品的改編或翻拍往往結局都不太樂觀,電視劇版《神話》出爐之前也會遇到同樣的質疑。
“我們選中這個題材,因為穿越在電視劇中相對比較新穎,電影累積的口碑也比較好。況且電影的穿越感并不強,回歸電視劇后,能夠把穿越當主線,擴充這部分內容,并增加年輕化元素,利用它良好的架構,可以嘗試做成形態較新的劇集。”瞿俊一語道出拍攝初衷。
“穿越”無外乎是在“時間”和“空間”上的錯位,“穿越劇”的模式通常也是一個人物離開自己的時空,穿越到另一個時空去展開人生和愛情的沖突。電視劇《神話》要打破這種模式,在電影基礎上做加強和細化。編劇李海蜀和黃彥威原本就是電影的編劇,他們遇到的最大困難就在于如何做出穿越質感又不改變歷史。最終我們看到劇中運用了兩個時空,人物在這兩個時空中穿棱,彼此關聯。易小川(胡歌飾)在秦朝做了某件事,回到現代,大川便發掘到了某樣東西。兩條線索交錯又緊密聯接。環環相扣,情節緊湊。
“雖然故事是在時空交錯中進行,但觀眾并不會覺得暈,因為敘事方式還是保持了線性,讓觀眾更好地理解、接受。”
根據劇情的設計讓小川或多或少地參與了多次古代的重大歷史事件,孟姜女哭長城、焚書坑儒、 鴻門宴等,并與秦始皇、蒙恬、李斯、項羽、劉邦等重要歷史人物發生了親密接觸和種種的糾葛。但并不會改變重大歷史事件原有的歷史脈絡和走向,也不改變歷史人物基本的歷史定位和命運。“如楚漢相爭那場,小川與劉邦、相羽結拜,拉攏他們。因為他知道歷史,不想讓他們反目成仇,最后關頭還想方設法救項羽,但最終仍無法改變項羽烏江自刎的事實。而小川穿越2000年終于用最現代的手法打開天宮的門,但同樣沒能挽回玉漱公主的生命。為了讓故事合理又不違背常理,該劇的編劇煞費苦心。
“這樣精心構思的方式很好契合了《神話》‘具有穿越質感又不改變歷史’的定位,新穎而不突兀。將現代人拉回歷史,巧妙融合,對歷史人物和進程起到推波助瀾作用,而不是置身事外,這樣的方式應該也是觀眾能夠接受的。使每個重大歷史事件背后都有一個現代人物穿越過去的身影。”瞿俊如是說。
劇中的古代人和現代人因不同觀念、不同思想、不同表達方式在劇中激烈碰撞、對比,觀眾看得新鮮、搞笑又賞心悅目。這樣的穿越方式,極富新意的對歷史進行了重新解讀,完美“混搭”了古代與現代,觀眾不禁眼前一亮。
領跑“穿越”新時代
《神話》以它引人入勝的故事、荒誕絕妙的構思、朝氣蓬勃的演員、精良唯美的制作大熱熒屏,收視率全線飄紅。除了在央視的驕人戰績外,它在各衛視的收視排行中也都名列前茅。
《神話》熱播帶起了穿越風潮,使原本并不景氣的穿越劇市場也變得風生水起。但《神話》的成功絕非偶然,它曾經是諸多第一的締造者,瞿俊為本刊提供了一組關鍵字,無論從投入、演員、制作班底等幾方面考量,這部劇都是具有標竿意義的。
5000萬
有影響的劇集,大場景、大制作是不可避免的。由于《神話》在后期制作中超支,制片方進行了追加投資,兩次共計投入5000萬元,如此大手筆算得上是國內電視劇中的翹楚了。即便預算超支,但因它的持續升溫,制片方也贏得盆滿缽滿,盈利率高達80%。
八個月
一部50集的宏篇巨制,從拍攝到后期制作僅用了八個月即全部完成,《神話》又開創了電視劇制作周期最短的佳話。該劇于2009年4月開機,開機不久即被央視八套定為2010年度黃金檔開年大戲。這意味著,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拍攝期必須提前結束。為了趕戲,劇組三組同時拍攝,主演胡歌要三個組來回跑,只能用轉場的時間休息,睡眠都是在車上進行的。而原本需要一年以上的后期制作被壓縮在兩個月內,好在上影集團擁有自己的產業鏈和得天獨厚的資源,最終完成了這個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神話》在沒有降低藝術品質的前提下創造了拍攝時間、制作周期的最快先河。
里程碑
《神話》對于上海影視制作行業而言還是具有里程碑式的作用。這部戲從投入、創作、營銷、宣傳各個環節都是上海本土影視公司自己獨立完成的項目,放到央視八套作為開年大戲,打響了上海影視制作的第一炮,產生的社會影響是深遠的,更具特殊意義。
也許《神話》的成功不能復制,但它卻帶來了穿越劇的“春天”。穿越劇開始繁盛的背后,《神話》功不可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