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穿越劇到底有多火?從《宮》的收視數據上看,它是春節期間湖南衛視的收視冠軍,創下了湖衛五年來電視劇的最好成績。而在天涯、豆瓣、微博等網絡平臺,關于《宮》的評論、帖子層出不窮,熱鬧非凡。在新浪微博的一周排行榜上,“阿哥”一詞赫然排到了第四位。而飾演八阿哥的馮紹峰,雖在1998年就開始拍電視劇,但只在觀眾中混了個臉熟。《宮》的熱播,讓他微博上的粉絲數量從十幾萬一下竄升到八十多萬,“紅”開始圍繞著他。他自己笑稱,70后的他,竟然跟80、90后打成一片。
湖南電視臺的宣傳人員認為,穿越劇的火完全不是意外,湖南衛視在研究觀眾心理、引領電視劇市場方面一直做得很好。《宮》的制作精良,演員搭配養眼,通過“穿越”,讓現代偶像言情劇披上了歷史外衣,有了更大的娛樂看點,電視臺自然會天價買下首播權。
而在80、90后等年輕觀眾眼中,看穿越劇最大的快樂是:拿著現代的道具在古代大顯手身,用現代人的智慧去跟古代的人中龍鳳PK。每個平凡小人物一旦回到古代,便可以成為先知先覺的、改變時代的魔法師。從這點來說,穿越劇屬于最容易和觀眾產生互動的娛樂節目。
穿越不走尋常路
2009年,央視八套開年大戲《神話》,可謂“穿越”題材教科書。劇中易小川(胡歌飾)穿越至秦朝,他不僅用手機拍下了和劉邦結拜的過程;吟出《水調歌頭》讓項羽崇拜不已;還辦私塾,鼓搗發電機,提倡婚姻法;最爆笑的莫過于學小沈陽喊“不差錢”,甚至向古人灌輸“胡歌是大明星”的道理……
2010年末,央一十點檔《古今大戰秦俑情》,巔覆了穿越劇的傳統作法,刻意放棄了“人物”在肉體上的穿越,而做的是一段愛情穿越,靈魂穿越。一段跨越三世的愛情,在秦朝被中斷,在民國時期被找尋,在現代被完成。算是比較鮮見的,由一個人物穿越三個時空的劇集。劇中雖然沒有古人和今人之間引爆的各種笑話和矛盾,但靈魂對愛情不舍時空的追尋,更具有打動人心的力量。
2011年初,湖南衛視《宮》,則是集笑料、雷點、穿越法則、宮斗、言情、偶像于一身的穿越樣板戲了。更有網友指出,《宮》的笑料和雷點還在于,不僅劇情拷貝《流星花園》,就連臺詞,也是各種熱播劇的集大成者。時下潮語出現在清朝,讓人啼笑皆非,比如八阿哥(馮紹峰飾)常常對晴川(楊冪飾)喊:“你這個蠢女人”!
……
如果說,常規劇集是靠單線走道兒,那穿越劇可算各種元素一鍋燴。現代、古代、言情、喜劇、動作、科幻……這些都成為穿越劇走道兒的支撐,是一條“一切皆有可能”的道路。當現實劇情線斷裂的時候,它古裝了;當言情戲碼將落俗套的時候,它果斷地武打了;當打打殺殺都收不住場的時候,它終于還是科幻了。
但也不可否認,穿越劇正是以別開生面的混搭,為生活在現實壓力中的人們減了壓。在它毫無營養的大雜燴中,觀眾確實用不著浪費腦細胞,它用一種無厘頭的顛覆和虛構的飄渺,換來大眾的輕松娛樂。
而創作者們更是深諳時下人們的娛樂心態,并牢牢抓住自己想要的收視人群。《古今大戰秦俑情》的編劇李嘉音說:“穿越劇的觀眾很年輕,我認為是80后、90后的收視群體。但是我們在創作時,并不全是只滿足‘某一部分’的收視群體。事實上,中國有十幾億的人口,而且在改革開放之后,變化迅速,每十年就有一個新時代,每個時代都有不同的成長背景和審美習慣。沒有一部電視劇可以滿足所有的觀眾,這也是為什么會有那么多種不同類型的影視作品的原因。當一個創作者想要取悅所有收視群體的時候,最后會發現,取悅不了任何人。”
再雷也有夢想托底
每個女孩心里都有一個愛情夢,每個男孩心里都有一個英雄夢,這也是穿越劇作者最終的創作依托。晴川可以在皇宮一路摸爬滾打,一路收獲康熙兒子們扔過來的桃花朵朵;易小川可以跟項羽稱兄道弟,跟劉邦拜把子,讓呂后愛上他,能改變歷史進程,能功成名就……這要不是玩穿越,是絕對不可能的事。而這些橋段,滋長了觀眾的戲謔傾向,也習慣把這些天馬行空的狗血故事作為茶余飯后的談資。
從《尋秦記》開始,口水就與穿越始終如影隨行。《宮》更是一邊高坐收視寶座,一邊被口水淹沒。
歷史情節上的硬傷是《宮》最為人詬病的地方。細心的網友發現,在《宮》中,僖嬪娘娘和四福晉去世的年份與歷史記載有很大的出入;除此之外,在《宮》打出的收尾之戰中,八阿哥和九阿哥被貶為庶人開除旗籍。在歷史記載上,八阿哥被賜名阿其那,九阿哥被賜名塞斯黑,但劇中的旁白壯懷激烈地把兩人的名字說反了。這個,確實在最后給了觀眾十分難忘的記憶,讓人哭笑不得,也不免疑惑編劇所參考的是哪本歷史書。
《宮》的制作人、編劇于正說,“寫這個本子前,我看了二十多遍的清史稿,但很多沒有參考價值,那就是一個簡單的年表,但也不能完全不遵照。有時候電視劇為了好看,有戲劇沖突,會明知故犯。按八阿哥和四阿哥的年齡,晴川應該在康熙41年穿越,但我把穿越年份設定在康熙47年,因為這一年太子被廢,而廢太子之說是與宮內巫盅之術以及八阿哥的死有關,這樣晴川才有穿越回去的由頭,她才能順理成章以仙姑的身份進入皇宮。
我們常說要以史為鑒,是希望史書中傳達出來的,還有我們汲取的是正確的能量,太過于糾纏細枝末節,會影響劇情效果。”
《宮》作為第一部港臺內地聯手合作的清穿劇,故事圍繞清朝最具爭議的“九龍奪嫡”的話題展開。兩個月的制作周期,三十五集的劇集長度,較有畫面質量的前期拍攝和較為精良的后期制作,還是值得肯定的,這也是保障該劇作為穿越劇里程碑的重要籌碼。
而制片人于正卻始終強調,《宮》的穿越只是一個外殼,它的核心還是夢想與成長。“我看的清穿小說不多,但聽說這種戲是有一種規律可循的,通常作者特別懂歷史,穿越過去是小心翼翼、如履薄冰的,不像晴川那么咋咋呼呼。對我來說,穿越就是一個外殼,我要表現的是一種成長。晴川就如同大學生畢業初入職場,面對種種困難,在成長中漸漸改掉不好的習慣,漸漸懂得珍惜身邊的人,通過她煥發的是一種正確的能量,來引領現代年輕人積極面對生活工作,堅持自己的夢想。
穿越的“吸金”能力
在我們津津樂道穿越劇時,這個題材在國外早已風靡了幾十年,好萊塢拍攝的《時光倒流七十年》、《觸不到的戀人》、《回到未來》、《蝴蝶效應》、《黑客帝國》等,都是其中翹楚,票房和口碑均屬上乘。
與國內的穿越劇偏重于歷史感不同的是,國外的穿越劇不僅僅是一個人穿越到了某個時代以后發生的情感糾葛,更注重整個故事的背景和情節。比如《回到未來(1-3)》,無論在情節、場面和理論方面都能讓觀眾感受到時空穿梭的美妙。而電影《木乃伊》系列,更是讓穿越成了一件浪漫、驚險刺激的事。
在亞洲的日韓市場,穿越題材影視劇一直都是重要類型,雖穿越手法、情節側重不同,但穿越概念、創意表現,都也在論證著穿越劇本身所具有的天馬行空的魅力。
港劇黃金時期,穿越劇做為商業類型劇,也一直深受不同觀眾的喜愛和追逐。《大話西游》、《神話》、《上海灘賭神》、《尋秦記》、《我和僵尸有個約會》,等等,莫不是通過各種離奇的穿越,講述或動人或悲歡的故事,至今仍被奉為穿越經典劇目。
于正說,“在穿越的世界里,考驗的不是文化有多深,而是你的想象力夠不夠強大,是否具有娛樂精神,只要能帶給觀眾愉悅,就成功了。”
《宮》在湖衛首播后,八月將啟動二輪上星,由四大衛視聯合播出。芒果傳媒和于正工作室,通過這部劇不僅賺得了收視和熱議,也取得了良好的商業效應。做為湖南衛視的自制劇,《宮》所帶來的廣告效益制片方不便透露,其他衛視的單集收購價也因種種原因暫時不能對外公開,但制片方坦言此劇網絡單集以二十一萬賣給樂視網,賣出網絡版權時,此劇才剛剛拍攝。此外,《宮》的海外發行,一集賣到四萬美金,堪為國內電視劇海外發行之翹楚。
《宮》的良好商業收益,也帶動了穿越劇在今年影視市場上的聯動效應。有統計稱,緊隨《宮》之后,將有《步步驚心》、《女媧傳說之靈珠》、《劍俠情緣》、《夢回三國》等多部穿越劇上映。此外,還有《慶余年》、《極品家丁》、《回到明朝當王爺》、《大魔術師》、《邪風曲》、《江山美色》等近10部網絡穿越小說已經售出了影視、游戲改編權。這從另一個側面也證實,網絡文化的登陸熒屏,顯示出80、90后強大的文化消費能力和需求。
而針對《宮》以及穿越文化的批評,也折射出主流文化與青少年流行文化之間的差異和疏離。有圈內專業人士指出,《宮》在定位、制作和包裝上有非常成功的地方,它的投資在當下電視劇當中屬于中小水平,制作周期很短,但收視率和回報率很高,它在市場上是成功的。但是,“短、平、快”的成功方式,也折射出我國電視劇產業還處于十分浮躁的狀態。
影視制作機構應該正視青少年文化娛樂的巨大需求,從正確的價值觀出發,以打磨精品劇為追求,拍攝出既有娛樂性,又有一定文化底蘊的穿越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