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吳彥祖有自己的一套挑選角色的標準:角色的個性必須是他想象的產物。他的演員生涯中,帶來了一系列這樣的角色:《新宿事件》里殘忍變態(tài)的阿杰,《三岔口》中冷血卻渴望愛情的殺手,《竊聽風云》中的斯文敗類。吳彥祖鐘情于這一類角色,他們均不同程度地表現(xiàn)了人性的邪惡面或公正面,吳彥祖總是希望可以不守常規(guī),夸張地來渲染這些非常規(guī)的角色。 “人都是有彼此的底線,關鍵在于怎么去引導它。我很幸運自己是一個演員,能把一些負面陰暗情緒通過角色宣泄出來,每次演完反派,我都覺得很輕松。”
所以,吳彥祖說,這些年,他一直在躲,躲那些把他拍得很陽光很偶像的角色或電影。《單身男女》是吳彥祖的第五十部電影,卻又是他并不喜愛的商業(yè)愛情片,此次回歸,吳彥祖坦言,完全只是因為他眼中最優(yōu)秀的導演杜琪峰。“他喜歡很man的那種演員,所以很少會找我那種類型的男人吧。等了那么多年才變成一個比較成熟的男人,他這才來找我。”
有時候,婚姻,是一個人變得成熟起來的標志。拍《單身男女》的時候,吳彥祖剛剛結束單身,走進圍城的生活,他自然有許多與以往不同的理解,對感情。“我現(xiàn)在對感情的態(tài)度是,完成了,我結婚了,是怎么樣兩個人可以在一起,一輩子的。我不相信一見鐘情,因為一見鐘情只是靠一個外表,外表只是一個很淺的東西。我是一個慢熱的人,需要一段時間一個過程去了解對方,認識對方是一個什么樣的人,才決定是不是可以在一起。我爸爸媽媽,50年,他們喜歡對方,不是因為帥或是漂亮,是因為內容,內心,還有適合。”
片中,吳彥祖飾演一個一開始過得比較灰暗的建筑師,這個角色與他本人有些吻合,他大學學的就是建筑,只是在他還沒有走向“灰暗”前,他已經成為了人盡皆知的大明星。“不當演員的話,我覺得可能是一個不成功的建筑師,好像電影里面的。因為我完全理解他的憤怒,他的憤怒就是他一開始的時候,你看到他沒有做建筑,因為他失去了靈感,不知道為什么他失去了靈感,就沒了。好像一個作家或是一個畫家沒有靈感的話就很完蛋,因為好像空了,不知道想說什么或是想做什么,所以變成一個很難過的過程。我為什么沒有做建筑師?如果我真的是一個建筑師我可能也有很多的憤怒,對客人,對我自己的一些要求什么的。讀書的時候都很多前輩,我看到他們開始工作的時候就開始慢慢慢慢的失去了他們的創(chuàng)意部分的能力,變成一個好像機器人,只是畫圖而已的,聽老板說,然后畫圖,所以后來我沒有做建筑師,是因為我不想變成那樣子,然后失去了創(chuàng)意。因為我覺得創(chuàng)意是我的生活,我現(xiàn)在當演員也有這種其實比建筑更多的創(chuàng)意的機會。”
他是一個注定不僅僅滿足于拍戲的人。2006年,吳彥祖開始嘗試創(chuàng)作他的第一步作品《四大天王》,他由此奪得了金像獎新晉導演獎。“我之前的演技一直沒有獲得認可,也拍了很多爛片,那時候也考慮過自己以后要不要演戲,怎么演下去?后來我演了一個舞臺劇《快樂王子》,那種共同創(chuàng)作的樂趣再次讓我又重新回到了演戲當中來,我覺得我還是喜歡這種創(chuàng)作的感覺。”所有的焦慮一掃而光。
不過,已經35歲的吳彥祖還是時常會覺得自己的位置很尷尬。“一直覺得梁朝偉那一批演員更容易被人接受,而我這樣的演員機會并不多。”吳彥祖更在意該怎樣走好自己的路,“我用了八年的時間讓別人重新認識我,至于以后,我沒有想過別人會怎么評論我,只要把工作做到最好,能到他們的位置也好,不能到也好,關鍵是我現(xiàn)在走的路是怎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