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今大戰秦俑情:
《古今大戰秦俑情》一部以穿越為主要內容的電視劇能夠作為2011年度開年大戲,登陸央視一套10點檔,不僅開創了此類劇集的先河,同時在這個非黃時段也創造了名列前茅的收視佳績。
這部戲中最大的亮點就是將古代、民國、現代三生三世的愛戀巧妙串聯,在美侖美奐的場景和時空交錯中,感受那份亙古、唯美的情感。
改編自李碧華同名小說的該劇,是觀眾們最為熟悉的穿越作品之一。憑借原著作者作品的深遠影響力,總導演陳嘉上的口碑,以及當年電影累積的人氣,一開播就引起相當關注。并結合懸疑、獵奇、歷史、尋寶等元素,呈現出一部頗具觀賞感的穿越劇集。
傳承真愛,
穿越只是手段
《古今大戰秦俑情》的小說改編權已經在制片方的手中握了幾年。在李碧華的推薦下,導演陳嘉上出任該劇總導演,這是他第一次涉足電視劇領域。劇本的第一稿便是由陳嘉上團隊來完成的。但完稿之際,正趕上古裝劇落潮,北方、尤其是西北地區收視率都差強人意。政策層面對穿越劇牽涉的前世今生、轉世、迷幻等內容的審批更是慎重。劇本中涉及的“蒙天放的不死之軀”顯然不太適合時下的環境,到底應該如何“穿越”,成為制片人最棘手的問題,重新創作劇本勢在必行。
正在全劇因為政策改變,導致創作陷入瓶頸時,臺灣編劇李嘉音傾情加盟。原本,制片方希望李嘉音在此前的劇本上進行改造,但被她拒絕了。李嘉音認為電視劇的創作就像一場接力賽,編劇是第一棒,第一棒跑得好,接下來的人可以好上加好。她要做那個最強的“第一棒”,為這部戲打好最堅實的基礎。
不能偏離原著的主題思想,這是作為一個改編者最重要的職業道德,因此劇中“韓冬兒”這個人物必須純潔可愛,她與“蒙天放”的這段愛情必須堅貞不移。圍繞這個主題,李嘉音一步步填充、擴展,構造情節,尤其是大量擴充現代部分的故事,希望貼近當下的生活,將這段千年的愛戀在現代留下圓滿的結局。
劇本和原著最大的不同之處,是對“蒙天放”這個人物的處理,在原著中蒙天放是不死之身,他從秦朝一直活到了現代,而在劇本中,卻讓“蒙天放”像每一個平凡人一樣在秦朝就死了,另外衍生出“藍天”和“羅開平”這兩個人物。他們不是“蒙天放”,是蒙天放的精神存在。因為劇本要寫的是一段穿越千年時空的愛情,而不是一個穿越時空的“人”。 這段愛情在秦朝被中斷,在民國時期被找尋,在現代被完成。
整整兩年時間,李嘉音以天馬行空的想象力和細膩的筆觸,首次將完整穿越三世的千年愛戀呈現于觀眾面前。同時開創了將“肉身穿越升華到精神穿越”的全新穿越劇模式。
所謂的“精神穿越”,在這部戲中,是一段愛情穿越了時空,在不同的時代,進行永恒的重復,并不是有哪個具體的人物穿越了時空。
讓一個人物突然出現在不屬于他的時空,是穿越劇流行的創作模式。但在李嘉音看來,這樣的 “穿越”是沒有太大價值的,所以在《古今大戰秦俑情》這個故事里,她舍棄了“肉身”的穿越,選擇了“精神”的穿越,傳遞出“真正需要穿越時空的是人類真、善、美的思想精神,而非一身皮囊”的精神主旨,讓穿越成為傳承真愛的手段。
正是由于這樣的改變,廣電總局特意表揚了《秦俑》的創作模式,稱之為穿越劇的“新標竿”。這讓制片人程珊欣喜異常,“證明我們的規避是對的,我們的創作理念是準確的,我們抓住了愛情的精髓所在。”
“穿越”需要與時俱進
電視劇中的“韓冬兒” 古靈精怪,與原著中溫柔可人的印象大相徑庭,一點也不像一位秦朝的女子。而劇中人物穿著古代服飾卻滿口“工資”、“忽悠”,等流行詞匯,讓觀眾大呼雷人。對此,制片人程珊坦言這是針對全劇的定位并結合多方面因素的結果。
首先,穿越劇的觀眾群是以80、90后為主的,因而故事一定更要豐富多彩、生動有趣,才能吸引他們。在穩固住年輕收視群體的基礎上再多匯集一些元素盡可能做到“老少皆宜”。《古今大戰秦俑情》對“冬兒”的全新解讀,并沒有違背原著,同時,俏皮的個性更符合年輕觀眾的喜好。逗趣的情節會讓觀眾看得更加輕松、愉悅。
其次,古代部分的語言我們刻意寫得很潮流,突出輕松的愛情。民國部分則是懸疑的愛情。現代部分就是陽光的愛情。我們并未按經典名著的方式來做這部戲,而是賦予了劇情與時俱進的特質。
此外出于市場和運營方面的考慮,《秦俑》加入了不少現代元素。以十九集的容量闡述古代內容,后面用了各十集半的篇幅展開近代與現代的故事。為了不讓觀眾將此劇誤讀成純粹的古裝戲。制作方特意在片頭加入了現代部分的引子,這樣的手法也許不算新穎,但會勾起大家的好奇心,順理成章帶出后面的故事。
一部好看的劇集,豐富的看點必不可少。在輕松觀劇的同時還要有所感悟。劇中勾畫的純真愛情,為愛奮不顧身的犧牲精神,以及對國家寶藏的保護等內容都會讓觀眾有所思索。
大成本大制作的
視覺饕餮
同樣為穿越劇的《神話》作為2010年度的開年大戲在中央八套黃金時段播出了。這讓剛剛進入拍攝階段的《古今大戰秦俑情》劇組備受鼓舞。“我們看到了這類作品在央視黃金時段播出的希望,于是大家一起朝著這個目標努力。”制片人程珊如是說。
《秦俑》的拍攝完全按照開年大戲的高標準運作。由于是三世穿越的題材,場景、服裝、化妝、道具等都要隨劇情的改變而變化,拍一部戲相當于以往的三部戲,所以工作量成倍增加。制片方投資了3000萬元打造此劇,每個環節都力爭盡善盡美。
當年電影版的主題音樂《梵心似火》蕩氣回腸,影響深遠。為了引起觀眾的共鳴,制片方特意采用了電影原版音樂,并進行全新配器。還為冬兒、蒙天放、秦始皇等劇中主要人物創作了相關主題音樂,音樂與畫面完美融合,更加淋漓盡致地詮釋了角色情感。
此外,全劇在服裝和化妝方面同樣精益求精,不惜重金聘請了奧運會的形象設計師陳敏正來打造整體造型。包括每一世、每個朝代、每一季的服裝與化妝,都最大限度地做到精準、靚麗。呈現給觀眾最完美的視聽感受。
《秦俑》無疑是成功的穿越劇,全劇營業額達到了100%,獲得了投資方的認可,可謂完美收關。但對制片人程珊而言,她是承擔著風險頂著壓力一路而來,畢竟這樣的大戲投入成本很大,不容易對市場做出準確的預判。尤其又是在古裝戲的低潮,市場并非滿盤皆活,她駐扎在劇組,每個細節都親自把關,最終操盤成功。將一部制作精良,畫面瑰麗、場面恢宏、視聽完美的饕餮大餐奉于觀眾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