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蒂芬·霍金,
列納德·蒙洛迪諾 著
湖南科技出版社
2011-1-1
《大設計》是霍金在《時間簡史》之后最重要的著作,它凝結了霍金20多年來對科學和哲學的思考成果。去年英文版一上市便成為市場搶手貨。也因其中“哲學已死”、“上帝在宇宙中沒有位置”等言論引起哲學界爭議,而其對特定物理理論的強調也在科學界再引議論。霍金堅信多宇宙的存在,并在《大設計》中強調解釋,我們的宇宙只不過是自發地從無中出現的許多宇宙中的一個,這個理論如果被證實的話,將成為愛因斯坦尋求的統一理論,將是人類理性的終極勝利,不過在科學界,多宇宙理論完全只是多個理論中的一個,并未得到大部分人的支持。在一些評論中,認為盡管霍金在理論學界依然存有很多爭議,但他能夠將如此晦澀的物理思想向大眾表達出來,依然是一件很有價值的事。
與《時間簡史》同樣,《大設計》采用了通俗易懂的語言和圖文并茂的方式展現霍金的物理觀。但英文版出來后,仍然有很多讀者反映看不懂。當年《時間簡史》出版時曾有一句宣傳口號——“懂與不懂都是收獲。”相信如此。
《革命與反革命——社會文化視野下的民國政治》
王奇生 著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10-01
“革命”與“反革命”被擴大化為非常寬廣層面的各種社會力量之間的階級較量。不同政黨以及同一政黨內部的不同派系之間,爭奪并試圖壟斷對“革命”話語的詮釋,同時將“反革命”的頭銜加諸不同政見者和敵對黨派之上。唯己獨“革”,唯己最“革”,唯己真“革”,甚至視革命同路人為危險的競爭對手。1920年代的“革命”與“反革命”話語既帶有濃烈的專斷性,又富有濃烈的任意性。在此基礎上開始凝固成一種新的“革命”政治文化。
1949年以后的數十年間,國內史學界有關中國近代歷史的書寫,基本上等同于中國革命史的書寫。這在很大程度上歸因于革命確實是近代中國歷史的主調,是主導整個近代中國歷史發展的一個重要符碼。在業已告別革命的今天,作為歷史研究者,不能僅僅簡單地放棄、淡忘或者否定那些我們曾經長期沉迷的觀念,而有必要追問,那些早已熔鑄成為我們思想價值觀念的革命話語和革命政治文化是如何建構起來的?又是如何演變的?本書的思考即是就此而展開。
《傳奇王陽明》
董平 著
商務印書館
2010-12
他是一位思想巨匠,獨倡“知行合一”,發展“心學”。徹底改變了明代中葉以后中國思想發展的整體格局,成為具有世界影響的偉大哲學家;他是一位軍事天才,當皇室內部出現軍事叛亂之時,他力挽狂瀾,拯救了明王朝的歷史命運;他是一位詩文英杰,文思似天風浩蕩,文心如川流奔涌,深林幽谷、天心月圓,都曾見證過他瀟灑的儀態與雋永的文辭;他是一位文化巨擘,集立德、立功、立言于一身而成為“真三不朽”,實現了古今圣賢的最高人格理想;然而,他的一生卻是滿地荊棘,充滿艱辛曲折。坎坷無限……
浙江大學董平教授以嚴謹的治學態度,優美通俗的文筆,講述明代大儒王陽明的傳奇一生,帶你感受他光明俊偉的人格、坦蕩磊落的胸懷、追求真理的情操、生命自由的氣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