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2011年大地回暖,燕子北歸的日子里,由中國戲曲表演學會、陜西省文化廳振興辦、陜西中華文化促進會、陜西電視臺、西安曲江新區(qū)管委會等多家單位聯(lián)合舉辦的“中國秦腔表演藝術(shù)家終身成就獎”評選活動正如火如荼地進行著。“八百里秦川黃土飛揚,三千萬老陜高吼秦腔。” 秦腔源遠流長,是現(xiàn)存最古老、最大的劇種,被譽為百戲之源。秦腔植根于關(guān)中一帶,盛行西北一方,傳與全國乃至世界各地。
昨夜楊柳報春來,今日春雨潤如酥,4月1日這天下午的西安易俗大劇院,是歡樂的海洋,是著名秦腔表演藝術(shù)家全巧民和其弟子及其戲迷們的節(jié)日。這天是全巧民秦腔藝術(shù)展演暨戲迷見面會如期舉辦的日子。全巧民曾于1981年隨訪日演出代表團出訪日本,在東京、京都、奈良、大阪等城市演出《柜中緣》等戲,受到日本觀眾的好評;主演的《三滴血》的電影版和舞臺版均被制成VCD光盤、《貂蟬》被錄制成唱片向全國發(fā)行; 現(xiàn)為國家一級演員,中國戲劇家協(xié)會會員。
下午13:00整在一樓大堂,73歲高齡的全巧民老師如約而至,戲迷們?nèi)绯倍鴣恚蝗擅窭蠋熞廊皇悄敲吹暮吞@可親,戲迷粉絲仍舊是那么熱情友好;在那一刻,大家像師生,又像朋友,但似乎更像是親人……
在見面會結(jié)束后,全巧民老師便和她的學生們匆匆離去,投入到接下來的展演準備工作中去了。意猶未盡的戲迷們有序地來到二樓就坐,等候全巧民老師及其弟子們的精彩展演,此時此刻,坐池中觀眾些許的熙來攘往與演出工作臺前幕后的有條不紊相得益彰,既不失氣氛的熱鬧非凡,又不礙現(xiàn)場的井然有序。
14:00時隨著主持人的登臺,全巧民秦腔藝術(shù)展演正式拉開了帷幕,主持人的簡短評說已讓大家對下面的演出迫不及待,聽罷說書人通子的“《一路走來——全巧民》”,更是令大家對全巧民老師欽佩不已,交口稱贊。
通子老師其人,也功力不凡,他是陜西省戲曲研究院的一名退休職工,今年66歲的他從十幾歲就開始聽戲,那些朗朗上口的說書詞全都出自他手,“全巧民的表演有時代感,舉足輕重很自然。唱腔優(yōu)美又婉轉(zhuǎn),吐字清晰音色甜”……
整個演出共分為三段《拾玉鐲》《柜中緣》《虎口緣》,通子老師的說書詞穿插其間,使得整個演出渾然天成。全巧民老師兩年前得了一場重病,現(xiàn)在還在康復(fù)期間,醫(yī)生建議目前不要上臺演出,所以三段戲《拾玉鐲》《柜中緣》《虎口緣》的演出分別由她的弟子李全華、吳玨瑾、惠敏莉來完成。此三段看完后頓時覺得,果真是強將手下無弱兵,高徒云集。
全巧民,她是一個心存感念的人。在《虎口緣》的演出結(jié)束后,終于迎來了今天的主角——全巧民老師。吃水不忘挖井人,全巧民老師時刻感恩她的師傅——享有西部梅蘭芳之稱的一代秦腔大師王天民,惦念自己的大師姐——王天民師傅的女兒,在臺上,她與大師姐共同緬懷師傅,謹記師傅遺愿,不忘將《洞房》繼續(xù)傳承下去。
全巧民是一個盡職盡責的人。她簡短地介紹了一下她與幾個弟子的結(jié)緣過程及原因。末了,每每她都會加上一句“你是不是好好學是你的事,但能不能好好教是我的事。”
在她的堅持下,為了表達生病期間戲迷及網(wǎng)友對自己鼓勵和支持的感激之情,也為了表達自己對《洞房》這出戲的特殊情懷——這是師傅王天民的得意之作,也是自己花了兩年時間用心血澆灌的一出戲。最后她和弟子們一起清唱了《洞房》片段,將活動推向了高潮,也將觀眾引向了沸騰。
春意融融,鳥啼蟲鳴;在這個萬物生根發(fā)芽,為生命積蓄力量的季節(jié)里,在此,愿秦腔藝術(shù)長青,秦風秦韻永駐。
【責編/九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