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財大的同學:
下午好!
看到熱氣騰騰的這個場面,就想起自己的大學生涯,對我來說,大學是一生當中最美好的四年。前天晚上在廣州,因為做亞殘運會的志愿者,我們大學的幾個同學,即使很晚,也要一聚,因為他們是你一生的朋友。
第一個,在大學里一定要珍惜、維系和發展那種一輩子很難遇到的集體的友情。我既不同意更不反對大學期間談戀愛,但是千萬不要丟掉大學四年在你這一生里無法復制的這種集體友情。即使你在談戀愛,也要融入集體當中,去分享那種騎十幾公里或幾十公里自行車去踏青,一幫人昏天黑地地打牌,考試前一起臨陣磨槍的這樣一種記憶。
第二個,在大學期間一定要錘煉自己非常堅強的心理素養。我們總談一個人業務素質很高、身體素質很好,但我衡量一個人經常是用心理素質去衡量,一個心理素質足夠強的人才可能成功。在大學的時候你會面對失敗嗎?你學會面對成功嗎?心理素質足夠強的人容易成功,因為打擊對于心理素質不好的人,會演變成一種自卑、壓抑;對于心理素質足夠強的人,反而越挫越勇。擁有一顆還算強大的心臟,這是將來走向社會的必備條件,而不是你可以選擇的條件。
第三個,大學期間一定要學會用腦子開始思維。我們走進大學校園的時候,跟同齡人是沒有區別的,是什么讓你們在四年后發生了很大的區別?學校里專業的設置與其說是教給你們專業知識,不如說是讓你們習慣用專業的思維方式去觀察這個世界。
第四個,學習、工作和未來之間的關系。我曾經見到一個年紀很小的孩子來實習,我問:“校友?”“校友,廣播學院的。””幾年級?”“一年級。”“從明天開始本單位不接受你實習,回去上課。”我當時還是有點小權力的,把他攆走了,我不能夠接受剛上大學一年級的孩子就開始實習。你知道你要什么嗎?你知道你需要填充什么嗎?你不能夠擁有一個系統的專業的訓練,包括知識的訓練、思維方式的訓練的時候,實踐對于你是沒有意義的。
第五個,你終將要面對社會,社會需要的并不是拿了就能用的成品,而是需要可成長、可進步、可學習的這種人。我多次參加過招聘,我從來不看他現在所達到的水準,我看的是他具不具有再生長的空間。我2003年招聘的時候,一個重要的條件就是沒有看到過電視的優先,為什么?因為媒體會進入一個跨媒體的時代,你不會電視,我可以教你啊,但你僅僅會電視而不會其他,我如何教你呢?我不要求你來了立即就成為師傅,你可以是我的學生,但你將來有機會成為師傅。那批招進來的,新華社的有,報紙的有,各行各業的都有,其中也有一部分電視的。這些人現在是我們的中堅力量,而且非常好用。
最后一個,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是,離開大學校園,我們要帶著什么去走向社會呢?上大學的時候,我與你們一樣,都浪漫地憧憬著大學生活,大學之所以美好是因為我們有這樣的夢想。但是當你真正走進生活的時候,你會發現幸福的事是百分之五,痛苦的事是百分之五,剩下的百分之九十都是平淡的,日復一日。而聰明人會善于把這百分之九十的平淡轉化為幸福,不聰明的人會善于把這百分之九十的平淡往痛苦那靠。
很多人在說,現在年輕人不容易。我非常理解,全社會應該關愛你們,但是,不必溺愛。有人說,我們現在買不起房子。誰說二十七八歲的人就可以買得起房子7日本等國家一般是四十來歲才可能擁有自己的住房。本人擁有自己第一套房子的時候,都32歲了,是在租了八年的房子之后,連我的孩子都是在流浪的路途中生的。沒有一代人的青春是容易的!
我們在上大學的時候流行的一首詩的第一句就是“21歲我們走出青春的沼澤地”。可見,大家也正在沼澤地里。所以,去放大青春中那些最美好的東西,去享受日子,把平淡的日子往幸福那靠!期待你們的將來。
謝謝各位!
(梁衍軍摘自《羊城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