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軟件正版化將再次“升級”,全面鋪開。
近日,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副局長賀化在貴州督查軟件正版化工作時表示,按照國務院的要求,全國各地要在今年10月底前完成省、市、縣三級國家機關軟件正版化的檢查整改工作,企業軟件正版化特別是中小企業方面也要取得進一步突破。
加強知識產權保護,軟件正版化勢在必行
可以說,目前軟件行業在我國整個信息化領域的地位日益突出,代表著整個中國經濟轉型的風向標,也是我國科技創新型經濟的戰略縮影,成為我國國民經濟的中堅推動力,前景廣闊,商機巨大。
然而正因為軟件市場所呈現巨大的市場機會與技術特性,“盜版”一直以來就與中國軟件業身影相隨,軟件盜版一向都是國內IT業界的焦點問題。
前段,由中國信產部知識產權中心和中國軟件行業協會共同完成的《中國軟件產業發展環境調查報告》在京發布。調查顯示,百分之三十七的軟件企業表示深受盜版困擾。調查顯示,軟件企業對盜版問題表現更多的是無奈,有近六成的企業未對盜版采取行動。據悉,此次調查共訪問了我國內地十九個省市的二百余家軟件企業、一千名個人用戶和二百七十家單位用戶。調查報告并指出,長期以來,軟件盜版一直是影響我國軟件產業發展的嚴重問題,而國內深受發達國家指責的莫過于知識產權保護不力,國內軟件盜版現象嚴重。目前國內的軟件盜版率還是很高,由互聯網實驗室提供的調查數據則顯示,國內軟件實際價值的綜合盜版率近35%,而IDC的數據顯示,國內盜版率至少為70%。
隨著全球經濟競爭日益加劇,知識經濟迅猛發展,知識產權成為決定一個國家和地區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然而勿庸諱言,盡管我國長期以來保護知識產權、反對盜版的聲音一直不斷,但是無論軟件領域,還是其他文化產品領域,但盜版問題一直以來并未被有效解決過,似乎“剪不斷,理還亂”。因此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建立一個健康、公平、規范的產業環境,促進國內軟件正版化持續健康發展,迫在眉睫。
據悉,截至今年2月15日,共有37家中央國家機關提前完成機關本級軟件正版化檢查整改工作,而截至2010年12月,全國共有12262家企業已經過檢查驗收,基本完成使用正版軟件的工作目標。
有業界專家指出,未來5年,中國軟件盜版率必須降至30%以下,才能算是“正常化市場國家”。國務院新“18號文”規定要落實并完善軟件投融資體系,解決產業發展的資金瓶頸,積極利用政府采購等手段有效扶持國產軟件的發展,而此次國家知識產權局“限期整改”,力度之大也是罕見,國內軟件市場正版化有望在中直機關、央企和大型企業的帶動下全面“提速”,軟件盜版率將進一步降低,實現多方共贏。
軟件正版化前景誘人,利多國產軟件
將正版化與提高我國軟件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和擴大內需結合起來,這對我國自主軟件企業尤其是龍頭軟件上市企業、基礎軟件企業來說,是一個積極利多、發展契機。目前國內很多國產操作系統、辦公軟件、安全軟件以及CAD軟件等細分領域廠商都看到了這股正版風暴后隱藏的巨大商機,紛紛伺機而動,謀求擴大市場份額。
金山軟件首席執行官葛珂表示,國家推行正版化不僅關系到我國軟件產業的健康快速發展,還會有效推進國產軟件的應用,也影響到我國的國際形象。從已完成的軟件正版化工作中可以看到,國產軟件中標份額明顯提升,這不僅增強了國產軟件的品牌認知度,還拓寬了國產軟件的發展空間。據統計,目前在省級政府軟件采購中,國產操作系統占有25%以上的份額,國產辦公軟件(套件)已占據60%的市場份額,國產安全軟件占97%的份額。
專家預測,未來省市級以上的政府、央企正版化工作將積極推進,每年將采購正版軟件及接受IT服務的總額將在6-8億元之間,如果企業軟件正版化特別是中小企業方面也能取得進一步突破、廣泛應用,那商機將更十分誘人,每年或能達到20億之間。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科院計算所研究員倪光南表示,近年來國產軟件的水平增長非常快,和國外軟件的差距正在縮小,已經可以滿足工作中的各種需求,目前國產Office產品已能基本上替代微軟Office。越來越多的國產操作系統、辦公軟件和安全殺毒等軟件領域開始在各級政府、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中投入運行并發揮作用。
現在市場上參與中央、省市政府、央企采購招標的國產操作系統、辦公軟件、殺毒領域等廠商主要有有永中、金山、紅旗、中標、瑞星、江民、用友等。中信證券分析師表示,國內軟件上市公司未來或不斷受益國家軟件正版化推進過程,建議積極關注金山軟件、用友軟件、中國軟件、浪潮軟件、航天信息以及數字政通等國內基礎軟件、應用軟件領域的優秀上市企業。這些企業在不斷優化的國內正版軟件應用的大環境中,將首先得到大力扶植。
化堵為疏,辯證看待
促進我國軟件業發展,除了打擊盜版,擎起保護知識產權大旗之外,還有沒有更好的防范之法?防范盜版如何化堵為疏?這是業界和用戶十分關注的問題。
一是降低正版軟件的價格,制定不同的價格服務策略,多做免費軟件或共享軟件,以加強正版軟件的推廣。“反對以反盜版為名強行推銷暴利正版”的民間聲浪一直很高,但如果免費或低價軟件的快速發展,盜版行為的危害可趨于減輕。二是加大售后服務的投入,提高正版軟件吸引力,不能搞“一錘買賣”、“變相收費”。像美國的CA,國內的用友,都很舍得在原有客戶身上的服務投入,就很吸引客戶。三是是我國相關主管部門應重新研究反盜版策略,培養、扶持更多強有力的競爭對手。目前Widows獨霸國內外操作系統,一個重大原因就是對手太少,導致價格壟斷、盜版增多。因此大規模減少我國盜版Widows的用戶群,就要大力提倡對Linux/Unix等自由軟件、開源軟件的使用、研究與推廣,為微軟培養更多更強勁的對手,軟件業百花齊放,價格就會降下,盜版就會減少。
勿庸諱言的是,存在即有一定的合理性,我們必須辯證看待盜版的問題,不能一棍子打死,“非盜即搶”。我們或應持實事求是的態度,對某些盜版問題予以正視;我們也要辯證對待正版化,正版化不是進口化,也不是國產化。
我們要從我國的具體國情出發,在進一步加強、完善知識產權保護措施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在保護權利人利益與維護公眾、單位現時利益之間尋找一個平衡點。我們應堅持“發展才是硬道理”,從發展我國軟件業的角度看盜版問題,只要有利于我國軟件業的發展,就應勇于 “揚棄”——即要摒棄,又要在一定程度在模仿、學習中充分提升自己,積極發展民族軟件業。
上個世紀90年代初,當時的印度,軟件盜版也頗為盛行,但由于印度政府巧妙采取“兩手策略”,加上印度人對軟件天性的愛好與創新,軟件盜版反而在一定程度促進印度的軟件業較快發展,產值年均增長率達到50%以上,成為這個貧窮國度最耀眼的行業,位居世界軟件業老二。這點或許對我們有些啟發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