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結合浙江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C#程序設計》課程開發的實際,總結了程序設計課程開發的步驟,并以實例加以闡述,強調基于工作過程、任務驅動的課程開發,學生通過對工作的任務、過程和環境進行整體化的感悟和反思,實現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學習的統一。提出具有行業企業參與的基于“共享型教學資源”的教學模式,目的是為了促使高職院校和企業間的需求信息及時、順利地對接,最終達到學校出人才、企業用人才、學生實現崗位成才。
關鍵詞:C#程序設計;任務驅動;工作過程;共享資源;課程開發
1 引言
程序設計是一項實踐性很強的活動,項目的完成,需要整合各個知識點,還需要具備綜合應用知識的能力。《C#程序設計》是我校計算機應用專業的一門核心課程,2008年立項為院精品課程,2010年立項為浙江省精品課程。本課程幾年來完成了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開發,課程開發遵循了趙志群教授所講的工學結合課程的基本原則:學生通過對技術(或服務)工作的任務、過程和環境進行整體化的感悟和反思,實現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學習的統一。課程從提出一個具體的應用項目的需求開始,到最終完成項目開發交給用戶為止,通過若干相對獨立而又逐步發展的任務組織知識點,每一個任務都是先提出要解決的問題,然后明確目標和解決問題的步驟,在.NET Framework基礎上,運用Visual C#進行面向對象的程序設計,充分利用面向對象的封裝性、繼承性和多態性等特性實現項目,步步為營,逐步發展,給學生持續的動力、興趣和成就感。課程開發側重工學結合,知識和能力的統一。
2 課程開發的主要步驟
2.1 尋找一系列具有典型意義的綜合性的工作任務
以就業為導向是課程體系設置核心的特征。職業教育的本質就是就業教育,學習的目標就是為了就業,有助于就業的我們就學、并且學精,無助于就業的我們就不學。為了能夠滿足就業的需求,我們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去軟件開發企業了解用人狀況和技術需求,通過對掌握的一手數據進行詳細分析和多次專家研討,比較全面地掌握企業用人需求。尋找一系列具有典型意義的綜合性的工作任務。
整體化的工作分析的結果不是獨立的、點狀的“能力點”或者“技能點”,而是過程完整的“典型工作任務”。
2.2 在典型工作任務的基礎上設計學習領域課程及其學習任務
學習情境的載體是一個“學習與工作任務”,即“內容是工作的學習任務”,“用于學習的工作任務”,簡稱“學習任務”或“學習性任務”。
學習任務是學習情境的物質化表現,它來源于企業生產或服務實踐,能夠建立起學習和工作的直接聯系,但并不一定是企業真實工作任務的忠實再現。
軟件開發領域內所涉及到的技術內容是非常多的,不同的行業會使用不同的技術,不同的項目也會使用不同的技術,在技術選擇上我們遵循實用原則:所選擇的技術一定是能夠解決實際工作中的實際問題的技術。課程主要內容集中在如何解決軟件開發項目中所涉及到的技術工具、技術框架、開發流程和編碼調試經驗等方面。“不要去背誦對象有哪些方法、屬性,而是要去使用這個對象去解決實際問題”。
課程內容的安排要以學習任務為中心來開展,并適當地把多個學習任務聯結成一個工程項目。在每一個學習領域課程中,都采用一個實際的開發項目來組織技術內容,課上老師會通過項目的講解來引出技術內容,而上機課要求同學自己逐步完成一個類似的項目。
在項目的選擇上,在考慮到項目的實用性的同時,也盡可能地提高項目的趣味性、并加強與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和現象的 聯系,從而幫助同學理解項目內容。
2.3 課程學習任務舉例
課程體系中典型工作任務之一:開發三層結構數據庫應用程序。
學習任務1:用三層結構實現不同類型用戶登錄考試管理系統(應用面向對象實現三層結構數據庫應用程序的開發)。
子任務1:完成管理員窗體的登錄。
子任務2:完成學員窗體的登錄。
首先教師指導學生實現管理員窗體的登錄過程,項目在三層結構的基礎上具體實現步驟如下:
(1)實現業務實體層。包括新增實體層項目、添加其它項目對實體項目的引用、添加數據表對應的實體類、編寫實體類。(2)設計用戶界面。(3)實現數據訪問層。(4)實現業務邏輯層。(5)實現表示層數據綁定。
關鍵技術:使用實體類消除關系數據與類之間的差別,通過將關系數據封裝成實體對象,用實體對象實現三層結構中數據傳遞的載體。見圖1。

運行完成的應用系統,首先進入系統登錄窗體。見圖2。

學生在數據庫管理員表中找到存在的用戶名及密碼并輸入登錄窗體,選擇用戶類別為管理員,進入管理員窗體界面。至此完成管理員窗體的登錄,學生已有了小小的成就感,接下來讓學生獨立完成子任務2:完成學員窗體的登錄,同時培養了學生對知識的再學習能力。
學習任務2:用實體類實現教員賬戶創建、實現教員信息預覽、編輯。
子任務1:用實體類實現教員賬戶創建。
子任務2:用實體類實現教員信息預覽。
子任務3:用實體類實現教員信息編輯。
2.4 基于“共享型教學資源”的教學模式
創建基于共享型教學資源平臺,建成以“共享型教學資源庫”為核心,以“開放型教學平臺”為載體,具有行業企業參與、滿足廣大師生自我學習和自我提高、滿足服務地方經濟需要為一體的具有高可用性、開放性、共享性、伸縮性和可靠性的教學資源共享、管理和服務平臺。
基于“共享型教學資源”的高職教學平臺能使高職院校和企業間的需求信息及時、順利地對接,使學校能充分尊重學生職業生涯的發展需求,充分調動學生學習技術業務的自覺性,大力營造崗位成才的環境和氛圍,使學生盡快適應企業的環境,實現向“社會人”和“職業人”的轉變。做到學校出人才、企業用人才、學生實現崗位成才。
基于“共享型教學資源”的高職教學平臺強調在線學習,重視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指導學生利用教學平臺自主探究,引導學生進行發現學習。
教師利用平臺整合教學資源,提出學習任務,引導學生學習新知識。運用自主學習與協作學習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探究式學習,對任務進行交流與討論,通過協作完成并在線提交任務。教師和企業專家給出任務評價標準,并做為課程考核的重要評價指標之一。
3 總結
浙江省教育廳廳長劉希平說:“我們應該高度重視課程開發,尤其是二次開發。我們應該鼓勵和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進行二次開發,即對已有的課程,教師應根據自己的理解、研究,針對學生的實際,進行一些教學創新。教師只有對教材有獨特的理解、系統的分析,才能夠把課教得生動,教得有針對性。”
本門課程的教學團隊經過幾年的教學實踐,針對學生的實際,對課程進行了二次開發,將一個大的項目分解成幾個小的學習任務,再分解成幾個子任務,明確提出任務的需求和目標,給學生持續的動力、興趣和成就感。
在項目實施過程中,根據需要進行分組,以組為單位完成任務,學生的收獲既有交流中的炫耀引發的自豪感,又有互通有無、相互學習、相互補充中對知識的逐步完善。通過項目教學能夠更好地促進學生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的提高。
在今后的教學中要繼續完善《基于共享型教學平臺》的建設,使學生通過這個平臺能更好地了解企業需求,并學會自主學習,能完成平臺提出的相應任務需求,為社會、企業不斷創造價值,真正實現崗位成才。
參考文獻
[1]北京阿博泰克北大青鳥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在.NET框架下開發三層結構數據庫應用系統[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8.
[2]趙志群.職業教育工學結合課程的開發[R].2010全國職業教育工學結合課程的開發專題培訓班講座.
[3]賀修炎.論高職院校高技能人才培養的校企雙向互動合作模式[J].教育與職業,2008(14):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