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古黃沙蔽云天,烈弓野馬黯故園。此去八荒逐新鹿,笑問英雄幾人還?
硝煙彌漫的,除了戰場,還有商場。
IT業界,“新鹿”指向何方?
有人說2010年是平板元年,不過2010年的平板商戰并不厲害。進入2011年,業界大鱷紛紛推出了自家的平板產品,以示實力。其中蘋果公司的iPad系列無疑是其中的佼佼者,iPad 2更是被喬布斯寄予了厚望。更快的處理器、更優秀的圖形顯示能力,再一次向世人展示了蘋果公司卓越的創造力和技術實力。2011年,蘋果和它的ipad 2注定讓人無法忘記。
除了蘋果,各路豪強亦紛紛亮劍,除了三星推出的Galaxy系列,摩托羅拉的XOOM,聯想在近期也推出了樂Pad。平板電腦市場競爭日趨激烈,不過要抓住消費者的心,還要看誰能真正為用戶帶來美妙的操作體驗。正可謂:要問江山誰屬,且看香歸何處?
可以肯定的一點是——2011年的平板市場將會有更大規模的沖突性競爭,如果喬幫主以為iPad 2可以獨步江湖的話,那么他極有可能是大錯特錯了。
有人說2010年是平板元年,不過2010年的平板廠商紛戰并不厲害,進入2011年我們看到了大量的平板電腦開始涌現,其中蘋果iPad2的推出,更是被喬布斯寄予了厚望,喬布斯還借機譏諷了一下競爭對手。不過無論競爭對手是不是在拾蘋果的“牙祭”?我們可以肯定的一點是,2011年的平板世界中將有更大的沖突性競爭,如果以為iPad2可以獨傲江湖的話,那么極有可能是大錯特錯了。
群雄并起,2011年的平板集結號
蘋果在第一時間發布了iPad,今年又率先進行了升級,iPad2的出現讓人們對平板電腦市場的走向有了更多的揣測,當然競爭對手看到了蘋果獲得了成功之后,也開始快馬加鞭地涌入,市場的爭奪和各種延伸性應用正在聚集。這也是我們看好今年平板電腦市場的發展的根本原因所在。
iPad擁有超過6萬個專門為其設計的第三方應用,還有35萬個iPad能夠運行的iPhone程序,遙遙領先于其他平板電腦。這是蘋果的底氣,也是喬布斯敢于笑傲群雄的一個資本。當然我們也看到谷歌和微軟的不甘落后。兩大巨頭也是不遺余力地進行著自己在平板市場的布局。構筑在這三個巨頭之間的系統、應用相互膠著和滲透,市場的競爭也在這個導向性基礎上不斷地向終端廠商延伸。
與智能手機市場一樣,絕大多數蘋果iPad的競爭對手都將采用谷歌Android操作系統。大多數硬件廠商如摩托羅拉、三星、HTC等都將依賴Android,試圖開發比iPad價格更低的平板,增加不同的功能并吸引第三方應用。
谷歌已經推出了專門針對平板的Android 3.0蜂巢。緊緊跟隨Android的摩托羅拉和三星將是2011年挑戰蘋果iPad的主力。不過,我們看到,摩托羅拉XOOM的定價高的離譜,這絕對是策略上的問題。還有值得注意的就是RIM公司,RIM公司的PlayBook被市場寄予了厚望。不過PlayBook的電池續航時間、散熱功能、軟件和電子郵件功能是不是足夠好,人們還在觀望。
加拿大皇家銀行資本市場(RBC Capital Markets)分析師表示,到2014年,蘋果iPad在平板電腦的主導地位將被Android平板電腦取代。該公司預計,到2014年,全球平板電腦銷量將達到1.85億臺,銷售額則會從2010年的110億美元增長到700億美元。
還有一支正在虎視眈眈地盯著平板電腦市場的就是傳統的PC軍團。當初因為對平板電腦的發展并沒有投入到更大的關注,尤其是涉及到各自的筆記本電腦存在著互博的危機,因為PC廠商的進入速度并不快。但是當平板快速地引爆市場之后,PC廠商再也坐不住了。
惠普計劃發布采用Palm WebOS的10英寸平板電腦。這款平板可能會命名為惠普TouchPad。據預測,這款平板可能將擁有視頻通話功能和文檔編輯功能。當然,WebOS軟件能否很好地適應平板的大小,以及第三方WebOS開發者是否會為惠普平板開發足夠多的應用。此外聯想也已經推出了自己的樂Pad,延續樂Phone的一種發展策略。宏碁表示不久將發布多款平板電腦產品,華碩也開始接受Eee Pad Transformer平板電腦訂單。
微軟和諾基亞攜手之后,對平板也非常在意。據悉,搭載Windows 7的平板電腦將很快上市,其目標客戶是企業而不是普通消費者。市場還有傳聞稱,微軟可能將發布一款全新的Windows觸摸平板平臺,以更好地同iPad和Android平板競爭。
在PC時代,臺灣PC廠商可以仰仗同微軟和英特爾的合作,提前了解到芯片設計動態和操作系統升級。在平板電腦時代,一切變得更為復雜。微軟和其他公司正在開發平板電腦操作系統,但谷歌遠遠領先于競爭對手。還有已經在市場占據相當地位的蘋果。
幾種趨勢的變化和交集
平板電腦經過前期的市場培育和發展之后,我們看到相應的產品也非常繁雜,在這些琳瑯滿目的產品中,我們也發現了一些有趣的現象。當然這些現象其實也在一定程度上左右著平板電腦的發展方向,畢竟需求決定了市場的動向。
首先是尺寸的糾結。目前市場上主流的產品是10英寸,此外7英寸平板也獲得了一部分用戶的支持。此外,還有12英寸、8英寸、9英寸等等產品,各種大小的產品在市場上紛紛亮相。當然主流還是10英寸和7英寸之間的角逐。
喬布斯說過,10英寸才是最符合平板電腦尺寸的規格大小,7英寸屏幕太小,因此蘋果永遠不會推出7英寸的iPad。喬布斯的這番話可以說受到了不少競爭者的擁簇,例如聯想推出的聯想樂Pad,摩托羅拉Xomm,三星Galaxy Tab 10.1等平板電腦,都采用了10.1英寸的液晶屏幕。
由于iPad在10英寸市場已經獲得了絕對的優勢,因此一些廠商開始獨辟蹊徑地尋找差異化尺寸帶來的機會。于是我們看到7英寸平板開始出現,例如三星Galaxy Tab、黑莓Playbook等。7英寸在便攜性上來說相比10英寸有著很大的優勢,但是也有人會認為屏幕的縮小會給操作體驗帶來影響。
此外,屏幕的分辨率也同樣值得關注,目前10.1英寸平板的常見分辨率為1280×800,7英寸則為1024×600,目前市場上一些雜牌產品看似便宜,其實是靠低分辨率的劣質屏幕來降低成本的。大家在選購的時候要注意。
其次,系統之爭。蘋果的iOS4系統幫助iPad打出了一片天下,但蘋果的系統是封閉的,其他的品牌欲推出平板電腦,那只有選擇別的操作系統。再加上各廠商嚴格的控制成本,谷歌Android系統這個免費的開源軟件,就成了眾多廠商的不二之選。
除了蘋果ios4系統以及Android系統以外,還有微軟的Win7系統,黑莓專屬的QNX系統、惠普專屬的WebOS系統等等。可以預期的最終還是蘋果和谷歌之間的爭奪。當然微軟是其中的一個變數。
再次,容量的變化。早期的平板一般是16G和32G的,不過相信今年16G的平板將會逐漸被廠商拋棄,起碼也是32G,后續的64G等產品也會涌現。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很多品牌的產品都支持存儲卡擴展插槽。這是蘋果iPad所沒有的。
此外,我們看到平板電腦一般都擁有至少6小時的續航,3G+WIFI的組合是標準的配置,擁有視頻功能,擁有豐富的應用程序庫。
平板悄然蠶食周圍產品
平板的崛起一度被PC廠商排斥很大的一個原因就是害怕平板電腦蠶食自己的筆記本電腦市場。事實上,這種擔憂不是沒有道理。
據悉,2011年第一季度,筆記本電腦的銷售情況不是太好。全球排名前五位的筆記本制造商,受二月份工作日比其他月份少的緣故,一季度銷量環比降低4%到6%。
聯想集團CEO楊元慶表示,2011年中國平板電腦市場將增長3倍。聯想總裁兼COO羅瑞德也曾表示,雖然平板電腦市場仍然很年輕,但在大約5年內可占全球PC市場15至18%的份額,與此同時,“上網本已逐漸衰微,與筆記本電腦的界限慢慢模糊”。
平板電腦作為一種在2010年崛起的移動終端,已經對傳統的PC和上網本產生了一定的沖擊,而其對消費者使用習慣也將產生革命性的影響。
喬布斯對iPad2信心十足,他表示,“2011年將是iPad 2年”,他還表示:“只靠技術遠遠不夠。需要把技術與自由藝術和人文結合起來。我們的競爭對手認為,平板電腦是下一個PC市場。這不是正確的方向。平板電腦是后PC時代的設備,要比PC更容易使用,更依賴用戶的直覺”,“與PC相比,平板電腦更要求軟硬件的結合。我認為,我們正走在正確的道路上”。
說白了,平板電腦的娛樂性要超越應用性,如果不斷地給其加載大量的應用能力的話,是不是在舍本逐末?是不是一種性能決定市場的盲區性思路?當我們看到iPad風靡和流行的時候,其實應該深入分析這種現象背后的元素。
蘋果很聰明地意識到兩點,其一就是各個產品的劃分非常清楚,iPhone就是手機,Macbook就是筆記本電腦,在二者之間的才是iPad。這也是為何當市場上已經出現了帶通話功能的平板的時候,蘋果卻不加載給iPad這個功能,這不是技術上無法實現,相反是非常容易的,但是因為iPhone的存在,蘋果怎么可能自己去拆自己的臺?此外,如果加載給iPad更多的商務性能應用的時候,豈不是又和自己的Macbook競爭?這就是蘋果的聰明所在,知道自己的產品覆蓋的范圍是哪些。
但是市場卻有融合的產品,雖然平板不愿意出現這種情況,但是市場有需求的時候,相應的產品還是擁有一定的市場。筆者接觸到的一些商務人士,以前外出的時候都要攜帶筆記本電腦,但是現在都被平板電腦所取代了。而不再需要攜帶更加笨重的筆記本電腦。因為平板電腦已經能夠滿足他們的需求了。
隨著平板電腦的功能化和應用化越來越強,在一定的市場范圍內取代筆記本電腦并不是天方夜譚。這何嘗不是傳統PC廠商的憂慮?但這種蠶食并不會因為他們的擔憂而減少,相反在一定的市場上,筆者更看好這種蠶食。當然,也可以把平板電腦看作是一個補充,或者第二、第三移動產品。
如今蘋果已經開始籌集iPad3的準備,為下一步的升級和拓展做前期準備。那么,當市場還處于井噴的前夜時,什么樣的產品可以在市場獲得機會呢?這其實是眾多涌入平板市場的廠商們都關注的一個焦點問題,也是目前我們看到眾多的包括PC廠商在內的平板參與者都在積極尋找突破口的關鍵所在。筆者觀察到,只有不斷地推出創新性產品的廠商才能獲得更多的機會。
國產廠商的機會在本土化應用需求
目前,國內市場介入到平板市場的廠商也不少,萬利達、中興通訊、聯想等等都是民族品牌的參與者。此外,還有一些相似的產品,比如E人E本,漢王電紙書閱讀器,當然盛大、愛國者也都有自己的相應產品。一些跨界廠商也介入到這個市場,比如國美。
據市場研究公司IDC預測,2011年中國平板電腦市場銷量有望高達250萬臺,將實現300%的增長。而易觀國際預計今年中國平板電腦市場出貨量450萬臺。
其中,聯想樂Pad融合了Andriod 與Windows雙系統。平時使用時,聯想樂Pad是普通平板電腦,但在配合U1筆記本底座之后,便可成為一臺標準的Windows 7筆記本電腦,滿足用戶對主流應用的需求。
萬利達在去年10月份推出了全球首款采用新一代內嵌“精視”圖形加速引擎(3D顯卡)的Nvidia雙核A9 CPU-Tegra 2的平板電腦ZPad。ZPad不僅功能體驗性好,而且支持Office移動辦公,具有很多實用又好用的功能。目前,ZPad在教育、政府等行業斬獲頗豐。
愛國者電子總裁兼CEO曲敬東表示,雖然蘋果公司造就了平板電腦產業鏈,但并不代表它能夠去滿足中國所有客戶的需求,“不同的市場和不同的細分領域,將是國內平板電腦廠商的機會”。
中國用戶對價格敏感,這一點已經在各領域多次驗證。這就難怪蘋果宣布iPad降價至2888元銷售時,漢王科技副總裁王邦江感慨“蘋果是在斷同行的路”。“純粹賣終端不可能再有利潤空間,就算三星、惠普、聯想也將受到沖擊。”王邦江表示,漢王的新款平板電腦,也將被迫降低價格。
由于中國市場的相對獨特性,關注本土應用創新,根據行業市場進行細分,強調商務應用創新,將是國產品牌占領市場的方式。聯想樂Pad的優勢在于擁有中文界面和中文應用程序。“我們更懂中國用戶,樂Pad有很多適合于中國本土消費者的應用和價格優勢,包括支持FLASH等功能。”
萬利達董事長吳惠天表示,“商務應用成為平板電腦新的增長點。”平板電腦不僅僅是娛樂,其商務功能也正在不斷的被發掘出來。
賽迪顧問最新發布的《2011年中國平板電腦應用需求白皮書》中的調研數據也顯示,工作需要在用戶購買平板電腦時考慮因素中比重已經高達45.33%,接近于娛樂需求的比重。這說明在國內市場,用戶對平板電腦的商務應用開始出現需求,而且需求的比重也越來越大。平板電腦想在中國市場上贏得一席之地,商務領域的功能以及增值服務必不可少。
國內還有一個現象值得關注,那就是一些低性能產品借用平板電腦概念進入市場,導致市場魚龍混雜。平板電腦同質化現象嚴重,相互的惡性競爭擾亂行業發展秩序等等。對于那些品牌影響力不夠的廠商,可能面臨直接出局的可能。
對于民族品牌而言,究竟市場的參與熱情和競爭點在哪里?筆者認為主要有幾個方面需要把握:其一、細分市場必須重視。如果認為平板電腦僅僅是局限于娛樂這單一市場的話,那么國產品牌很難能競爭過iPad。因此必須挖掘細分市場,通過市場的細分,尋找到最適合自己產品的人群。其二、在開源的基礎上,一定要擁有自己獨有的特色。Android提供了一個極好的平臺,能帶來了大量的應用軟件。但是對于國產品牌廠商而言,在此基礎上,要引入我們市場上的特有產品,這包括技術的改進,應用的提升和延伸,尋找國內用戶的習慣和興趣點。其三、找準國內用戶的需求。例如對辦公的需求會要求廠商在產品設計方面增加擴展接口。
應用需求帶來的發展機會
近日,中國國務院新聞辦正式亮相iPad。由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推出的“國新辦”應用程序在蘋果軟件商店(App Store)已經上線,主要內容包括“新聞發布會”、“政府白皮書”、“國家形象片”等。“新聞發布會”提供國務院新聞辦歷年新聞發布會視頻和圖文實錄點播,用戶也可通過預告功能第一時間在線收看最新發布會內容;“政府白皮書”采用電子圖書形式向用戶提供歷年中國政府白皮書內容,具有離線閱讀、自動更新、全文檢索等功能;“國家形象片”提供“人物篇”、“角度篇”兩個中國國家形象宣傳片的在線觀看。
據了解,這是第一家中國政府部門在iPad上亮相。據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有關負責人介紹,在蘋果軟件商店平臺上推出“國新辦”應用程序,主要目的是擴大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布會、政府白皮書的覆蓋面和影響力,更好地向世界介紹中國,提升中國國際形象。“國新辦”應用程序相關內容還在不斷更新和豐富。
可見,平板電腦帶來的各種影響力和應用正在逐漸堆積。此外,我們看到目前國內在內容方面主要以電子雜志、電子書與視頻為主,出版集團紛紛推出平板電腦應用,同時國內視頻網站也通過網絡視頻的方式進入平板電腦。
除此之外,盛大、淘寶、百度等均開始布局電子內容市場。在更大的范圍內,平板電腦也有更大的發展機會,預計在醫療、教育、交通、物流等行業,平板電腦的移動特性將得到充分發揮,配合完善的系統及應用,行業市場將獲得較大成長,從而擠壓商用筆記本電腦空間。一度時間我們看到一些政府部門,包括學校開始配置平板電腦就是一個例證。
可以說,目前平板電腦市場處于前期探索階段,用戶需求的復雜度及細分程度未被充分挖掘,仍然處在廠商引導需求的階段,隨著平板電腦市場的發展及用戶成熟度的逐步提高,對于平板電腦的細分要求將日益明顯,也將成為各大廠商體現競爭差別的重要手段。平板電腦的市場表現與廠商后端能夠提供的內容與應用密切相關,對于中文內容與應用的掌控力也將成為國內廠商的極大優勢。
市場調研公司Gartner分析師近日發布報告稱,企業應該較早的使用諸如iPad這樣的平板電腦。Gartner在報告中號召企業要在員工設備產品提供上進行根本性轉變,平板電腦是對筆記本和智能手機產品的一個補充,而非取代,它為企業產品開發、復雜問題的解決提供機會,并使得企業在競爭中占得先機。
盡管智能手機的用戶群正在迅速增長,但是IT經理人此前也并未向其公司員工提供最新的產品設備。Gartner認為,那些富有探索精神的IT領導需要知道怎樣利用平板電腦,以此改變員工們的福利待遇,而不是抵觸。
Gartner預計,今年媒體平板電腦的出貨量將達到6900萬臺,遠高于去年的1600萬臺。摩爾根史丹利2月份還預計,2012年的平板電腦出貨量將達1億臺。Gartner認為平板電腦市場的最終贏家并不被產品結實度與外觀左右,而是取決于制造商在硬件產品上的開發。Gartner稱,蘋果在其應用商店打造了一種輔助性應用分發機制,這種模式得到了很多贊揚聲,但同時也被部分人看作是一種限制。
平板帶來的延伸性機會
Gartner最新預測稱,2011年,全球IT總支出高達3.6萬億美元,較2010年的3.4萬億美元上漲5.6%。從本季度開始,Gartner公司將媒體平板產品(如iPad)歸入其計算機硬件開支預估范圍。Gartner將2011年計算機硬件的增幅從之前的7.5%上調至9.5%,而導致這一增幅差異的因素是媒體平板產品。預計全球媒體平板產品的開支將從2010年的96億美元暴增至2011年的294億美元。
有消息顯示,中移動2011年采購100萬臺平板電腦,總采購金額將超過22億元人民幣。中移動打算與廣達、富士康等臺灣多家代工廠戰略合作,通過臺灣廠商開發平價而且性能高的OPhone平板電腦對抗中聯通的蘋果攻勢。
我們看到無論什么樣的移動終端產品出現,對于電信運營商而言都是一個利好。因為無論什么產品最終的出口是在電信運營商這里,因為大家需要上網,需要更多的增值服務和內容。當然對于電信運營商而言,最主要的就是第三方平臺的出現,在分流和分食他們的利益。這也是電信運營商一直對此耿耿于懷的地方。但是這也是一直發展的模式,難以剔除,最好的辦法就是適應,并且以自己的方式進行再度開發和合作共贏。
平板的崛起很多內容都需要重新審視,這也是第三方應用平臺流行的原因所在。此外,就是更多的可以構筑在平板上的內容。不久前,亞馬遜宣布,使用其電子書產品Kindle的用戶,只要通過Kindle訂閱了《紐約時報》,便可免費閱讀《紐約時報》的網絡版。Kindle用戶目前訂閱《紐約時報》的費用為每月19.99美元,而已經訂閱的Kindle用戶將無需支付任何額外費用便可瀏覽《紐約時報》的網站及網絡版的資訊。《紐約時報》已經開始正式收費,同時該報紙也完成了對其各個型號手機應用程序的升級,以配合其收費。
我們看到,國內的各種客戶端的流行也預示著收費模式開始漸漸被市場得到認可,iPad客戶端就是其中之一。當然市場的發展也注定會有各種各樣的收費模式出現,相應的免費雖然也存在,但是之間的糾結和服務內容的演變已經悄然地發生著變化,當人們可以接納收費模式的時候,也注定了各類服務商可以獲得更多的收益,進而反過來刺激相應服務的提升,這本身也是一個相輔相成的過程。
在移動業務的互聯互通下,傳統電腦行業、通信行業、軟件行業都在頻繁地跨界合作與競爭。隨著近百款平板電腦的陸續上市,作為產業鏈上游的系統平臺和下游的應用也將迎來機遇。
大量的應用及新興應用互聯網終端還催生了應用商店,而應用商店也是承接移動互聯網的關鍵節點。畢竟,應用在帶給消費者更多、更大的選擇時,也給終端廠商增強了更強的市場競爭力。因此,在未來開放的格局中,“終端+服務”的模式將更為普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