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所一以貫之,毅然擔當起勞動者合法權益的“保護神”,且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樂此不疲。付出總有回報,人民滿意就是對該所工作的最高獎賞;政府和上級部門的表彰,為奮斗者披彩洗塵。
“金杯銀杯不如百姓的口碑。”
親民、愛民、為民,他們始終把人民的呼聲和需求作為第一信號;把人民滿意不滿意作為衡量和評判工作得失的最高準則。歲月流逝,斯情不改;不管東西南北風,咬定為民不放松。強烈的使命感與責任心,成就了他們工作的執著與輝煌。丹陽市和諧環境的樂章里,跳動著他們勤政為民的美麗音符;萬千百姓的褒獎中,輝耀出他們高效清廉、愛民親民的良好形象……
——作者采訪手記
在勤修內功上下功夫
創建人民滿意的基層站所,無疑是知易行難。而云陽勞動所領導一班人偏偏知難而進。
為了確保創建成功,該所緊緊抓住以人為本這條主線。從所領導到全體工作人員,一是在深刻掌握與嫻熟運用相關法律法規上勤學苦研;二是定期組織業務學習培訓,且全體人員不少于12次;三是強化疑難問題的集體研討,以集思廣益提升全體人員處理突發事件的應對能力;四是廣泛開展崗位練兵和技能競賽活動,增強執法與行政的水平;五是強化宗旨意識教育,幫助全體員工牢固樹立勤政為民的理念。此外,該所還積極開展了“學優評先”“互幫互學”等一系列主題活動,為爭創成功既營造出濃烈的氛圍,更培育起一支政治堅定、業務精湛、作風過硬的團隊。
在優質服務上做文章
文明窗口,是一個部門整體風貌最集中典型的反映,同時,也是與百姓交流服務的重要平臺。
優質服務的內涵十分豐富,該所領導首先從優美舒適的接待環境入手。如今,每當人們跨入敞亮整潔的服務大廳,就油然感到身心舒暢。那合理的區域分布、醒目的標識,以及辦理流程示意圖、信息宣傳欄等多項服務項目的推出,讓前來辦事的人一目了然,成竹在胸。而“引導員”角色的配備,在現場解疑釋難,第一時間提供最直接高效的服務。為了方便不同顧客的需求,該所還提供了電腦網上查詢、紙筆、膠水、訂書機,甚至老花眼鏡等免費服務。一切為了顧客著想,可謂無微不至。
其次,全民推行“一次性告知”“一窗受理”“一站式”服務,徹底改變過去有問才答的被動式服務現象。窗口工作人員主動將所辦事宜一項不落地告知服務對象,有效避免了跑冤枉路、反復折騰的現象;而“一窗受理”“一站式”服務,更方便了辦事群眾,提高了辦事效率,從而深受群眾的好評與愛戴。
第三,用鐵的制度與紀律確保創建工作落到實處。云陽勞動所在長期的實踐與探索中,既借他山之石攻玉,更勇于開拓創新,建立健全了首問責任制、崗位責任制、窗口接待制、服務承諾制、監督評價考核制、錯誤責任追究制等一系列嚴格規范的工作制度,工作中對事不對人,一律按規章制度辦事,從而杜絕了推諉、拖拉、敷衍搪塞等弊端的發生。加之文明待客、禮貌用語、“零差錯”等主題活動的不斷深化,使全體員工迅速形成了“難事、易事同樣認真,忙時閑時同樣耐心,來早來晚同樣接待”的喜人景象,而來有迎聲、問有答聲、走有送聲,更形成了勞動所一道溫馨靚麗的風景。愛崗敬業、廉潔奉公、公正執法、誠信服務,不以權、以崗謀私,不吃拿卡要,已成為大家引為自豪的自覺行動。因此,部門形象節節攀升,社會各界好評如潮。
在為民解難上出實招
云陽是個有20萬人口的大鎮,勞動所擔負著全鎮3萬多社保、4萬多職工的勞動關系管理,日常事務千頭萬緒。為了幫助企業規范用工,提高職工知法、守法和自我保護的能力,勞動所常年堅持相關法律法規的宣傳,并利用雙休日或進村入企,或利用電視、廣播、廟會等開展宣傳活動,或向企業提出合理化建議。
為了幫助下崗人員再就業,該所僅2009年就采集空崗1500個,以“春風行動”“心連心、送溫暖”等活動形式,成功招用千余人,并為“4050”人員、零就業家庭、下崗失業人員牽線搭橋,創造就業或再就業機會。為構筑和諧社會,為富余勞動力轉移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數字是枯燥的,但又是最真實有力的。2009年,云陽勞動所全年辦理發放農村養老保險928人次;企業離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率100%;引導性培訓、職業技能培訓、SYB創業培訓、農民工培訓等9大培訓目標分別達到102%至125%,辦理就業證5122人份,簽訂勞動合同20400份,完成新增失地農民納入保障517人,新增用工備案10200人,新增參保單位72家,如此等等,不勝枚舉。
在此不得不提的是,該所全年還有效調解勞動爭議238件,調處久拖工資案193起,為民工追討工資89.2萬元,并協助滬兄弟部門追回多領退休金12756元;為163個破產企業人員審核報銷了醫療費……
有困難找勞動所,現已成為云陽群眾的共識。而勞動所一以貫之,毅然擔當起勞動者合法權益的“保護神”,且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樂此不疲。付出總有回報,人民滿意就是對該所工作的最高獎賞;政府和上級部門的表彰,為奮斗者披彩洗塵。
丁珍清所長說,我們僅僅做了自己應該做的工作,黨組織和人民卻給了我們很多的榮譽,創建人民滿意的基層站所是一項長久的工作,榮譽和成績只能說明過去。我經常勉勵員工,要干好今天,準備明天,想好后天,凡事沒有最好,只有更好。今日目標何方,直奔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