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生態市創建工作生力軍的丹陽市環保局,充分發揮職能作用,全體干部職工埋頭苦干,深入推進各項工作,書寫了丹陽創建生態市環保工作新篇章。
丹陽市自2006年啟動生態市創建工作以來,全市上下以生態鎮、生態村創建為重點,大投入建設,大力度推進,創建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目前已有12個鎮通過全國環境優美鄉鎮(國家級生態鎮)省級考核,并上報環保部;建成省級生態村7個、市級生態村50個,國家級綠色學校1家、省市級綠色學校71家,省市級綠色社區16家。全市上下呈現出了“爭先恐后、你追我趕”的良好態勢。作為生態市創建工作主力軍的丹陽市環保局,充分發揮職能作用,全體干部職工埋頭苦干,深入推進各項工作,書寫了丹陽創建生態市環保工作新篇章。
齊抓共管,健全創建工作機制
一是成立專門機構。市委、市政府專門成立了市三創三清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各項創建工作的統籌規劃、牽頭協調,并從建設、農林、衛生、環保等部門抽調10多名機關干部充實創建隊伍。
二是建立督導機制。建立了生態鎮創建督導員機制,從相關職能部門中抽調了11名業務精、素質高的年輕干部進駐各鄉鎮,指導和推進生態鎮的創建工作。
三是完善運行機制。實行“周通報、半月例會、行政一把手負總責”的創建工作機制,建立了創建工作聯席會議制度、每周匯報和半月匯報制度,定期召開現場會、推進會,政府主要領導親自抓、親自管、親自部署抓推進,確保創建工作的順利開展。
四是建立激勵機制。市政府出臺了生態創建獎勵辦法,通過以獎代補對創建工作進行獎勵。對國家級生態鎮創建獎勵20萬元,省級生態村創建獎勵10萬元,綠色學校、綠色社區等創建獎勵2至3萬元,充分調動全市的創建積極性。
加大投入,完善基礎設施建設
近年來,該市先后投入20多億元用于生態創建工作,重點解決制約生態創建的瓶頸問題,完善了一大批環保基礎設施建設。
一是抓規劃編制。在編制生態市建設規劃的基礎上,又完成了15個鎮區環境規劃的編制,覆蓋全市的生態創建規劃已經形成。
二是抓兩水工程。污水處理工程全面推進,共建成生活污水處理廠8座,日處理能力達10.5萬噸;鋪設污水干支管網128.04公里,基本實現了污水處理鎮區全覆蓋,城鎮生活污水處理率達81.76%;區域供水工程進展順利,鋪設清水管網120多公里。2010年7月6日,該市長江黃崗取水口延伸工程2號管線已提前通水。
三是抓垃圾處置。建成日處理500噸的生活垃圾填埋場1座,全市各行政村100%建立了農村垃圾清理小分隊,開展了垃圾分類試點,建有農村垃圾箱8048只,設有15個農村垃圾中轉站,“組保潔、村集中、鎮轉運、市處理”的生活垃圾四級處置模式基本建成,實現了垃圾處置全覆蓋。
四是抓綠化造林。以村莊、道路、河道、農田林網、高效農業園區綠化為重點,強勢推進綠化造林工作。特別是去年以來,該市集中精力、人力,突出抓好城際鐵路丹陽段沿線的綠化整治,完成了城際鐵路兩側綠化寬度各100米、綠化總面積7000畝的綠化造林工作,全市森林覆蓋率達到18.64%。
突出重點,全面開展專項整治
一是突出抓好節能減排。節能方面:2009年,該市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為0.68噸標準煤/萬元,“十一五”前4年,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累計下降20.33%,已提前一年完成“十一五”節能目標。污染減排方面:重點抓好8個C0D削減項目和1個SO2削減項目,計劃全年削減COD 1769.5噸,SO2307噸,目前,9個減排項目正在抓緊實施之中。
二是大力推進農村改廁。截至2010年6月底,該市已完成項目改廁4172戶,占任務數的52.15%,其中陵口、呂城兩鎮已完成全年改廁任務。全市衛生戶廁普及率達98%,無害化戶廁普及率達80.73%。
三是開展“三品”產品認證與產地認證。全市共建成無公害、有機、綠色農產品基地94.42萬畝,無公害農產品43個,綠色食品16個,有機食品4個。有機、綠色及無公害產品種植面積達到94.57萬畝,“三品”種植面積的比重達到73.95%。
四是加大規模化畜禽養殖場糞便綜合利用力度。加強對現有畜禽養殖場的規范管理,因地制宜,大力推廣運用干濕分離、雨污分流、沼氣發酵、商品造肥、發酵床養殖、農牧結合等綜合治理技術,對84家規模化畜禽養殖場全部實施了治理,完成7家發酵床養殖場建設,規模化畜禽養殖場糞便綜合利用率達到96.3%。
五是加大農藥化肥減控力度。全面推廣運用抗病、耐蟲品種,大力推廣稻鴨共作、利用殺蟲燈、生物農藥、果實套袋和防蟲網使用等病蟲草害綜防技術,加大高效低毒農藥和生物農藥的推廣力度。目前,我市已經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面積38.4萬畝,推廣配方肥18.6噸;推廣綠肥種植面積6000余畝;推廣有機肥2563余噸,據初步測算,化肥使用強度(折純)達到246.98千克/公頃。
以點帶面,不斷提升創建水平
生態創建的重點在農村,難點也在農村。在創建過程中,該局把農村環境整治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與生態鎮、生態村創建有機結合起來,集中人力和財力抓示范,以點帶面,取得了較好的示范效應。
一是突出典型示范。要求每個鎮確定兩個以上自然村為亮點村莊,整合各方面資源,重點加以建設。按照“干凈、清爽、整潔”的總體要求,大力推進村莊“六化工程”,即衛生潔化、河塘凈化、村莊綠化、道路硬化、環境美化和外墻立面亮化,著力改善農村環境面貌。先后涌現出了新橋群樓村、金橋村,訪仙草塘村,埤城常興村等一大批示范村,為帶動全市村莊整治起到了良好的示范效應。
二是突出連片整治。2010年,該市被列為全省農村環境連片整治示范縣市之一。對此,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成立了領導小組,組建了由環保、住建、財政、審計等部門參與的工作班子,建立了聯席會議制度,編制了連片整治計劃方案,與試點地區簽訂了工作目標責任狀。根據計劃,該市將在珥陵鎮6個行政村142個自然村通過開展生活污水治理,徹底改變農村生活污水直排的現狀,項目建成后示范片區生活污水處理率可以達到69.5%,改善丹金漕河水質。目前,各項前期準備工作正在有序推進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