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里召開選舉大會,最后一項議程是舉手表決。當主持人在臺上高喊:“同意的請舉手”時,臺下頓時舉起了樹林般的手臂。
主持人是個慢性子,不慌不忙地伸出一手食指,從第一排一個一個數起:“1、2、3、4……”
到會198名干部職工,多數人舉起了手,未舉手的大概只有一二十人。當主持人數到100多個時,有人說:“你把未舉手的數一數,剩下的不就是同意的票數嘛,這比一個個數不快多了?”
偏偏主持人是個做事極其認真的人,他鄭重其事地說:“哪能那樣圖省事,還有不同意的、棄權的,都要一個個數哩?!边@一答話,竟把剛才數的數字給忘了。于是,又開始從頭再數一遍。
這一折騰,前前后后竟然數了七八分鐘,舉起手的人老是把胳膊抬起來,把右手舉在空中,時間久了都有一點發酸發累的感覺,有的人甚至滋生些許不耐煩的情緒,但又不能當場發作,只好一直堅持著,等到主持人一聲令下:“請放下!”這才如釋重負地把手放下來。
可別小看這個微不足道的動作,你嘗試一下看看會有什么感受?難怪大家把手放下后,都有一種輕松感、舒適感。
“放下”,竟能使人產生這樣一種生理與心理上的反應?!倏然間,我對這兩個字發生了濃厚興趣,咀嚼起來,覺得它又是那么意味深長。
于是,想起一個故事。說是有個老和尚帶領徒弟過河,看到河邊有一姑娘躊躇不前,面露為難之色。老和尚便走上前去,把姑娘背過河。小和尚看到師傅這一舉動,又納悶又害羞。時值盛夏,人們都穿著單衣薄褲,師傅把那女人背在身上,前胸緊貼后背,師傅會有什么樣的感覺呢?師傅不是經常教導我們“男女授受不親”“出家人不近女色”嗎?可是,今天,師傅為什么這么積極主動地“親近”女色呢?小和尚邊過河邊想,越想越不明白,越想越臊得慌,連趴在師傅背上的姑娘都不敢看一眼。到了河邊,老和尚把姑娘放下后,帶領徒弟繼續趕路。小和尚跟在師傅身后,還在思考著藏在自己肚子里的那些疑問,百思不得其解。這時候已經走了20里路了,小和尚實在憋不住了,便鼓起勇氣探問師傅為什么要這樣做。
老和尚呵呵一笑說:“徒兒啊,我到河邊就把人家姑娘放下了,這都走了二十里路了,你怎么還沒有放下呢?”
睿智、深刻、雋永。
從此,“下”這兩個字便刻進腦子里了。想想蕓蕓眾生,有多少人明白這個道理?有的人活在世上,什么都想得到,什么都放不下,最后膨脹得像氣球一樣炸得粉碎,結果灰飛煙滅,什么也沒有得到,什么也沒有留下。人的身心就那么大,能裝下的東西畢竟是有限的。裝得太多太擠了,就容納不下了。該放下的東西一定要放下,特別是那些有損身心健康的東西,統統放下才是良策、上策、上上策。放下了,人就身輕氣爽了。
還說那次選舉吧,有人上、有人下,這都是正常的事情??捎幸晃煌侣溥x后,怎么也想不通,一連幾天悶悶不樂,苦思冥想:為什么自己會落選呢?我哪點比他們差呢?為什么他們不投我一票呢?我平時對他們也不錯呀?于是,牢騷滿腹,怨天尤人,這大抵是沒有“放下”所致。倘若放下名利之心,放下爭強好勝之心,甚至放下嫉賢妒能之心,哪里還有那么多的“抱怨”與“不平”呢?
人世間,有些人之所以感到活得很累,活得沒有滋味,恐怕還是因為背負太多的緣故。思想包袱不放下,心理負擔不放下,私欲雜念不放下,就永遠擺脫不了痛苦的折磨和煩惱的襲擾。放不下“金錢”,就要被金錢所累;放不下“小我”,就要被小我所累;放不下“得失”,就要被得失所累;放不下“貪婪”,就要被貪婪所累……放不下什么,就要被什么所累。
其實,又有什么放不下的呢?縱有天大的喜事、地大的愁腸,放下就是了。就像那位老和尚,把人背到河邊,腰一彎、手一松,放下就是了——什么也不要想,什么也不要說,你盡管走你的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