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諾基亞遲遲來到的轉型,摩托羅拉的動作則要早得多,也要迅速、果斷得多。但前提是,摩托羅拉的市場下滑,也要嚴重和快速得多。
2006年年底是摩托羅拉手機業務由盛轉衰的拐點。雖然當時市場仍對處于RAZR(鋒彩)銷售熱潮中的摩托羅拉抱以厚望,但隨著競爭者相繼推出各自品牌的輕薄款型,摩托羅拉最引以為豪的RA zR在2006年第四季度便失去了其市場優勢。
根據2007年第一季度財報,摩托羅拉的銷售額較上年同期下降了15%,運營虧損為2.31億美元。iSuppli數據顯示,2007年一季度該公司還是全球第二大手機廠商,到2010年已經跌至全球第八。
事實上,在技術與市場之間,摩托羅拉曾經找到過一個幸福的平衡點,那種平衡造就了V3曾經的輝煌。當時摩托創新性地將手機的機身壓縮到前所未有的薄度,被看作手機制造技術的飛躍。而小巧輕薄又剛好迎合了當年對于纖巧之美的大眾審美趣味。緊隨其后,V3的廣告推廣也深入人心。那個好不容易穿上緊身牛仔褲的時髦女郎毫不費力地就將V3塞進緊身褲中的場景被認為抓住了V3的賣點,并順利地將其發揚光大。
但這家一貫以技術見長的公司,似乎在V3之后很難找到這種平衡。在摩托羅拉中國研究院院長莊靖看來,摩托羅拉的技術領先優勢,沒有有效地傳達給市場。
摩托羅拉中國研發中心規模僅次于摩托羅拉的美國基地,曾獨立開發過包括388c,A760以及“明”在內的多款面向全球市場推出的機型。這些機型背后,有許多摩托羅拉首次研發出的新技術,比如“明”的名片掃描功能,以及人機對話功能。
但是在摩托羅拉的市場推廣中,始終未像V3那樣抓住并放大這些技術上的創新點,而是讓這些諸多功能埋沒在了紛繁復雜的用戶手冊中。如被摩托羅拉寄予翻盤厚望的V8,其特點在于擁有高達500MHz的高速CPU,被認為是提供了當時最強悍的手機處理芯片。然而V8卻始終沒有在市場推廣中告訴用戶這樣強悍的CPU到底對使用一臺手機有多大的幫助。
更加令人尷尬的是,摩托羅拉的技術優勢沒有被用戶認可。在手機零售賣場那些列出來一目了然的參數中,摩托羅拉的像素、屏幕分辨率、內存幾乎都落后于諾基亞的同類機型。
莊靖對媒體表示,研究院并不直接面對用戶,市場反饋主要來自于摩托羅拉內部負責收集信息的市場部門。不過,市場信息的收集好像并未反應市場的本意。摩托羅拉的研發部門花了太多的精力在那些復雜系統的開發上。
環球透視機構的Seth認為,這使摩托羅拉失去了推出更為先進的智能手機或是多媒體娛樂手機的先機,而這些領域正在市場中占據著越來越大的份額。Seth稱,關于這個跡象的一個顯著的例子便是,環繞商場你會發現,摩托是唯一一個沒有推出500萬象素手機的生產商。
隨著市場地位的迅速衰落,摩托羅拉被迫“破釜沉舟”:除了2008年作出部門分拆的決定,2009年,摩托羅拉手機部門將全部賭注壓在了谷歌推出的Android2#機操作系統上。
目前Android平臺上,HTC公司的Android手機以53%的市場占有率排名第一,而摩托羅拉緊隨其后,以近30%的占有率排名第二,其一款名為“里程碑”的谷歌手機以21%的市場占有率占據單一谷歌系統手機的頭把交椅。在被迫轉型的道路上,摩托羅拉的折返跑更為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