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養生經
老子是我國春秋戰國時期道家學派的著名代表人物。老子在《道德經》一書中寫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法,指的就是自然規律。自然規律是最無情的,如江河行地,日月經天,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無論辦什么事情,都要遵循自然法則。養生之道亦是如此。要想體魄健康,必須法則天地,隨從陰陽,分別四時,這樣才能健身全神。如果不按客觀規律養生,就會傷神損體,得病成疾。一年四季,什么季節易得哪種病要牢記之,什么節氣進什么食、服哪些藥藥慎行之。一日生活也要養成規律,力求做到起居有常,食欲有節,辦事有度,活動有序。這樣做就可以防患于未然,即使身體欠安,亦可通過修身養性之鍛煉實現健康、長壽之宿愿。
呂不韋論長壽之道
呂不韋,戰國時秦國名相,著有《呂氏春秋》一書,內有專論養生長壽之篇章。“圣人于聲色滋味也。利于性則取之,害于性則舍之,此全性之道”。呂不韋認定,“得道者生以長壽”。他指出,自古富貴之人都想長壽,尋求什么長生不老的仙丹妙藥,但只能是水中撈月。只有在日常生活中修節止欲,方得身心之康泰。他總結出了喪生損體之“三患”。一是好逸惡勞。“出則以車,入則以輦,務以自佚,命之日招蹶之機”。有些富貴之人,終日過著四肢不勤,五谷不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寄生生活,這樣的人安能長生?二是恣食酒肉。“肥肉厚酒,務以相強,命之日爛腸之食”。有些富貴之人,大杯喝酒,大塊吃肉,終日過著花天酒地、醉生夢死的生活,殊不知“酒是灌腸毒藥,色是刮骨鋼刀”。古云:“大醉必生大害。”那些酒色之徒誰能長壽?三是奢侈腐化。有些富貴之人,依仗手中權勢,貪污腐化,揮金如土,日出魚肉鄉里,夜宿花街柳巷,喜聽靡靡之音,終日縱欲放蕩,這樣的人焉能長壽?
嵇康的暇食之道
嵇康,三國時魏國文學家、音樂家,所著《嵇康論》,講究服食之道,為歷代名家所稱頌。嵇康主張“修性以保神,安心以全身”。怎樣才能保神全身呢?他認為,病從口入,要注意服食養生。吃藥可以救命養性,但要保持身心健康,最根本的還是:五谷為養,五禽為益,五果為助,五菜為充,使其營養。他認為,“飲食不節以生百病,好色不倦以致乏絕。”有些人經不住身外之物的引誘,只圖眼前一時痛快,“今朝有酒今朝醉”,以權謀私、貪污受賄、腐化墮落,虧精損體,心力交瘁,以致百病叢生。嵇康還提倡清虛靜泰,少思寡欲。
編輯 張榮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