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覺得胃痛都是胃酸惹的禍,只要去除胃酸,胃病就會好,其實這是不正確的。食物被吃進肚子里后,正常情況下應該在兩小時內消化完畢,身體為了殺菌和消化,才會分泌胃酸,胃酸分泌過多,開始出現胃脹氣、打嗝、吐酸水等癥狀,這是生命自我保護機制的副作用。
絕大多數胃病是胃寒引起的,患者剛開始痛的時候,吃胃腸藥大多可以緩解,因為藥里添加了制酸劑;隨著胃酸分泌越來越多,胃寒的狀況不改變,吃再多藥也不管用了。遇到胃寒患者,建議用老姜燉雞來做食療,驅寒暖胃。做的時候建議大家最好不要爆姜,應該把姜片、麻油、雞肉一起放入鍋中直接燉煮。
做法:
將4~5兩老姜清洗后,磨成泥。用紗布包住姜泥,絞出姜汁。
雞肉去除內臟,洗凈后,用熱水汆燙。
把姜汁放入雞腹,將整只雞倒過來放入鍋中,加水淹過雞身。以小火燉煮2~3小時,直到肉質軟爛,再加少許鹽調味。若改以電鍋燉煮,須連續燉三次,同樣以肉質軟爛為原則。
食用禁忌:
1.適用于脾胃虛寒(出現脘腹冷痛、手腳冰冷、面色蒼白)、久咳(痰稀而多,形如白沫,口淡不渴)、受寒筋骨酸痛的人。
2.老姜辛辣性溫,身體各處有發炎現象時,暫時不宜食用。陰虛血熱體質,出現火氣大,容易口干舌燥、煩躁失眠、大便硬或便秘、或皮膚易起紅疹或痘瘡者少食用。
(摘自《五代中醫救命養生帖》)
(責編:孫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