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企業而言,聯盟是重要的戰略管理工具之一,但對弱勢企業來說,聯盟卻成為一把雙刃劍:一方面,由于自身實力有限,弱者的聯盟往往走向失敗;另一方面,由于企業弱小,就更需要借助聯盟來發展自己。在本文中,筆者結合多個企業的案例,就弱勢企業在聯盟過程中的技巧和經驗給予分析。
弱者聯盟利與弊
企業戰略聯盟的形式多種多樣,有合資或注入資本的,也有不涉及資本的合作;有跨國的聯盟,也有國內的組合。在這些種類之中,弱者的聯盟卻普遍不被看好,特別是弱者與弱者的聯盟。原因在于弱勢企業在聯盟過程中常無法取得控制地位,強勢企業時而會不公正地對待弱勢企業,甚至于吞并后者。依此邏輯,弱勢企業似乎沒有必要也沒有辦法進行聯盟,因為無論其聯盟企業是強勢企業或弱勢企業,都將前途黯暗淡。
但是,一個基本事實是,由于弱小和處于劣勢地位,弱勢企業比強勢企業更需要聯盟,借助外部資源來存活和發展。
在企業界,弱小企業成功運用聯盟的例子也屢見不鮮。美國西北航空公司曾在上世紀90年代初陷入危機,然而通過與荷蘭KLM航空公司的合作,短短兩年內兩家公司在跨大西洋航線上的份額從7%升至11%,西北航空成功走出困境。在中國快遞行業,大田集團在2001年與美國聯邦快遞結成各占50%股權的合資公司時,還名不見經傳。短短四年合作后,2006年初雙方談判由聯邦快遞收購大田的股份,大田得到了4億美元的回報,成長和收益都非常可觀。看起來,雖然弱小企業的聯盟戰略常常遇到困境,但如果運用得法,得到的收益也不是單打獨斗所能比擬的。
從本質上來說,聯盟加大了管理難度和不確定因素,因為聯盟企業不但要去應對市場風險,還要應對合作中的風險和成本。如何來提高弱勢企業聯盟的成功率呢?
多邊聯盟
這個方法即多個弱小企業聯合起來對抗強大的對手。國內家電零售行業中居于第三位的永樂電器就是用此策略,在2003年與北京大中、河南通利、青島雅泰等連鎖店成立“中永通泰”聯盟,形成大規模的集中采購,以降低成本,對抗行業巨頭國美與蘇寧。
多邊聯盟最大的變數是,隨著成員企業數目的增加,協調各方利益變得相當困難。“中永通泰”聯盟中,雖然起初大家承諾互不進入對方地域,但最終永樂還是選擇進入大中的大本營北京市場,從而引發大中脫離聯盟。而永樂隨后亦與其他伙伴調整了合作方式,如與河南通利成立合資公司永樂通利、收購廣東東澤等。
聯盟組合
這種策略是同時與不同對象組成多個聯盟,以降低風險,最大限度利用外部資源發展自身。由于弱小企業往往缺乏多種資源,難以一次性地從單個合作伙伴處借用所有資源,即使可能也容易成為強者附庸。所以不如化整為零,將計劃合作的業務分拆成多份,在不同領域與不同伙伴合作。這樣,就沒有一個強勢伙伴能控制弱小企業的整條價值鏈,保持合作中的獨立性,就等于保存將來討價還價的能力。
在國內汽車行業,國有企業基本都與國外巨頭合資來獲取資源。如上汽就同時與大眾和通用合作。這樣,當大眾不愿意進行技術轉讓時,上汽就可以打通用牌,反之亦然。當然,跨國巨頭們也運用同樣的思路來進行博弈,如大眾、本田都選擇了兩個合作伙伴,拉打結合,互為平衡。
有理有利的聯盟
對弱小企業而言,最迫切的是生存并發展,所以聯盟的運用必須能切實幫助企業開源節流,在渠道、產品開發、品牌推廣、資金投入和規模等等方面有所幫助。換言之,由于弱小企業自身的特點,他們在聯盟中不得不采用“現金流為王”、“市場份額為王”、“成本為王”等非常現實、相對短視的方法,聚焦在一個問題上:——需要投入多少錢,而在可預見的將來又有多少回報?對于弱小企業,“有利法則”是明智的聯盟策略。
有節的聯盟
具體而言,就是選擇低風險、少投入的聯盟,以分階段聯盟的方式投石問路,而不是一擁而上以自己全部的家當賭一把。英國的一家公司Sendo,曾經與微軟公司聯合研制能通過互聯網工作的手機。當時的協議規定,萬一Sendo破產,微軟將獲得免費授權使用其知識產權,這樣的傾囊而出的合作方式顯然埋下了禍根。2001年8月,由于技術原因手機的投產被迫推遲,微軟要求并被允許對所有相關的保密技術進行檢測。根據Sendo的說法,微軟隨后甩掉了Sendo,并用獲取的Sendo技術與一家叫HTC的臺灣公司合作,在2002年10月推出手機。對弱小企業而言,明智的聯盟策略是分步驟、有計劃的地層層推進,而不是一蹴而就的地和盤托出,更忌諱不加節制地使用股權制的聯盟,也就是以交換或購買股權為基礎的聯盟。
得先機的聯盟
因為實力上的差距,弱小企業常常只能通過打時間差來贏得先機,爭得主動,這對弱小企業的生存至關重要。而聯盟正可以有效爭取先發的優勢,尤其在有關行業技術標準的競爭中。當年索尼與JVC爭奪錄像機行業標準,JVC不但弱小,它的其VHS標準在技術上也稍遜于索尼的Betamax標準。在不利形勢下,JVC采用更開放的合作形式向其他生產廠家發放許可證。而索尼卻在許可證上猶豫不前,擔心生意被別的企業搶走。最終索尼留住了自己的生意,但JVC依靠眾多企業的力量擁有了行業標準。
跨行業的聯盟
本企業居中,四周分列競爭者、互補者、上游企業與下游企業。這種互補者很值得思考。比如,電腦生產廠商的互補者就是軟件企業;汽車行業的互補者包括收費道路、停車場、保險公司、汽車修理等多個行業,他們的共同點是使汽車的使用價值變得更高。其中,歐洲廉價航空公司Ryanair與赫茲租車公司在歐洲的57個機場進行合作,由于省去了第二次登記,乘客可以更快捷地拿到車上路。而信用卡公司參與航空公司的飛行常旅客計劃,使乘客累計點數的兌換更為靈活。
弱小企業對于聯盟這個事,一味回避不是辦法,應該清醒地看到,其成功率不高,并非聯盟之過,而是弱小之故。弱小企業如果消除對聯盟的顧慮,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就可以用好聯盟這個工具,獲得更好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