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瑞士洛桑國際管理學院近年的一份報告稱,世界范圍內80%以上的企業屬于家族企業或帶有家族企業的影子,世界500強企業中有37%由家族所有或經營。在我國150萬家民營企業中80%也是家族企業。家族式企業組織是中國乃至亞洲經濟組織的一種特征。
但是,真功夫的這出內訌,也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國內家族企業的共同問題:能同患難共創業,卻難以齊富貴。
不容置疑的是,家族企業在創業初期集家族的力量往往上升很快,但是,當企業達到一定規模之后,管理問題尤其是財產和人事紛爭很快凸現出來,家族企業如果不能很好轉型或不能建立有效的管理體制將阻礙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據商務部的資料顯示:中國內地每年新生15萬家家族企業,同時每年死亡10萬多家,有60%的家族企業在5年內破產,85%在10年內死亡,其平均壽命只有2.9年。
分析人士指出:很多中小型企業就因為公司內部矛盾與權力、利益之爭而倒閉。企業創始人或者高層之間存在矛盾很正常,關鍵在于解決的方式。如果雙方以有利于整個公司發展的方式解決問題,那么像真功夫這樣鬧得滿城風雨的“內訌”對公司品牌形象也不會產生負面影響;但是如果處理不當,有可能導致真功夫迅速走向衰敗。
對此,很多家族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都注意到轉型的問題,走現代企業的科學管理之路無疑是家族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正確選擇。從“家族時代”過渡到“經理人時代”,淡化家族企業的色彩,企業才能逐漸走上正軌。
其中,決定家族企業發展命運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企業的掌舵人。如果掌舵人的方向不準確,定位不明確,很容易使企業走進拐點。
漢哲管理咨詢集團咨詢顧問王琦認為,民營企業掌舵人可以通過“修身”、“齊家”來“治國”、“平天下”。
“修身”,即隨著企業規模的不斷擴大,民營小老板需要轉化思維,讓自己成為一個真正的企業家。就拿真功夫這個案例來說,作為公司的創始人、大股東,首先得做到“修身”,使自己具備企業家精神,提高理念和認識,知道自己要什么,明確企業的使命,并堅定的貫徹執行,只有這樣才能在家族中樹立自己的威信,讓大家形成統一的目標,引領企業走向未來發展之路。而現在依然糾纏于“二奶門”和“排骨門”之類的負面消息之中,又怎能奢望其能成為具備現代化管理制度的企業呢?
“齊家”,即家族企業對家庭關系的處理要非常慎重。從真功夫類似鬧劇的情節可以看出,對于家族企業而言,感情問題是不可回避的。所謂的治理結構、股權等問題,都是建立在各種親情、友情的基礎之上,也就是說法治還是要基于人冶,這就需要領導者具備很好的協調能力,意識到家庭關系對于企業運作的重要性,確保后方的穩定。而真功夫的實例也已經證明,和諧的家庭氛圍才是家族企業實現轉型的重要保證。
通過修身解決了自身問題,通過齊家解決了家庭問題,然后才能開始談如何引進現代企業管理理念和制度,來治理公司即“治國”。最后是上市,逐步達成企業的遠景:成為全球十大餐飲企業,即平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