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撈為什么?
劉東華
有一本將會暢銷的好書剛剛被炮制出來,叫《海底撈你學不會》。我認為這本書是海底撈創始人張勇與企業家出身的學者黃鐵鷹的共同作品:前者把最難做到的事情做到了位,后者把最難寫到的事情寫到了位。
幾乎所有去海底撈用過餐的人,都成了它的義務宣傳員,甚至是狂熱的、說起來或眉飛色舞、或神秘兮兮的宣傳毋。不就是一家火鍋店嗎,海底撈到底做到了什么?它當然做到了很多事情。但是如果用一句話表述,我認為它不過是做到了一種最大限度地信任和尊重員工,并通過這種信任和尊重讓每個員工全身心地服務顧客、創造價值的方式。這樣說好像過于抽象,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海底撈在食客中以“等位”而著名。曾經有一位火鍋業同行在夜里10點慕名前往,服務員的一句話讓他終身難忘,服務員真誠地說:“哥,您別等了,今天吃不上了。改天給我們打個電話,我們提前給您留個位。”等待區人聲鼎沸但其樂融融,并非通常所見的抱怨和焦急。人們喝著免費豆漿、檸檬水,親朋好友間或是在愜意地聊天,或是已經擺開了牌局。等位的顧客還可以享受到免費擦鞋的服務。盡管漫長到兩三個小時,但一點都不煎熬。
我曾經多次提出過一個問題:對于這個世界上那些了不起的人、了不起的事來說,是做到更難呢,還是寫到更難?人們通常會眾口一辭地說“當然做到更難”。但我說不一定,你看古往今來已經做到的了不起的人、了不起的事已經很多,有幾件事、幾個人真正被寫出來、寫到位了呢?幾乎沒有,而這本書似乎就填補了這樣一個空口。
《海底撈你學不會》的作者黃鐵鷹曾經是做企業、做投資的高手,后來到北大光華管理學院做訪問教授,又成為做研究、做學問的高手,即便如此,他也不敢輕易下手,直到在《中國企業家》雜志的支持下,對張勇和海底撈的“前世今生”明察暗訪了八個月才終成此書,總算把張勇其人其事寫到了位。但一本好書不管寫的是誰,它一定是一個再創作的過程,一定是一個透過果揭示因、透過“然”揭示“所以然”、透過現象揭示本質與規律的一個過程。作者如果是一個真正的大家,他所調查和描述的對象有時甚至不過是自己與上帝進行深層次對話的介質而已,這種對話會讓你真實的感覺自己仿佛就身臨其境。
《海底撈你學不會》對有心人將是一座寶藏,不管你是一個決策者還是一個普通的職業人。學不會學得會、學得多學得少取決于不同的讀者不同的造化。我是準備認真學、認真悟,并把學到的東西認真應用于自己的生活與管理實踐的,這樣的學習益處才會更大。
通過這本書我還有一個重要發現:相對于西方基于“人性惡”的成功的制度設計,海底撈至少在商業上找到了一個基于“人性善”、又能夠很好地對結果負責的良好制度設計。長遠看,這也許會成為張勇和海底撈代表中國、代表東方對人類做出的重要貢獻。
《豐田員工力》
若松義人 近藤哲夫 著
東方出版社
2011年1月版
豐田的精益生產方式是在以人為核心的基礎上,為了實現更新更大的目標,不斷發展的方式,而它的十大術語是從發展理念,生產過程等方面對精益生產做的立體而全面的解釋。
《高管路徑:“輪崗培養”領導人才》
拉姆·查蘭 著
機械工業出版社
2011年1月版
作者從輪崗培養新的角度闡述了如何來進行有效的領導刀開發。領導者必須在職業發展過程中一再接受復雜挑戰的洗禮,在反復練習和職業培訓中,學會如何應對復雜任務。
《葉茂中的吃功夫》
葉茂中營銷策劃機構 著
機械工業出版社
2010年9月版
本書從營銷策劃的視角,介紹了餐飲企業如何選擇適當的成長模式和品類,如何借助營銷策劃提升品牌的市場價值,并展示了葉茂中營銷策劃機構運作的策劃全案。
營銷3.0,來得早了些
楊吉
有一部電影叫《斷背山》,問朋友看過沒?他頓時蒙了一下,怯怯地回答說:“還三呢,我連《斷背一》、《斷背二》都沒看過呢?”
好吧,不帶這么玩的,這只是個笑話。但如果你看到《營銷革命3.0:從產品到顧客,再到人文精神》的書,千萬別又擔心——拜托還3.0呢,營銷革命1.0、2.0我都不清楚是咋回事呢。
即便你不知道營銷界到底有沒有過革命,也不知道從1.0到3.0到底發生了什么,這都不影響你從零開始、像張白紙般地去接受一個新觀念:營銷不再是簡單地推銷、兜售了,而是應當讓消費者參與價值的創造,識別與滿足他們最深層次的渴望和擔憂。
這話該從何說起呢?原來,世界公認的“營銷大師”菲利普·科特勒把營銷的演進劃分了三個階段:營銷1.0時代,即“以產品為中心的時代”,它被認為是一種純粹的銷售,一種關于說服的藝術,而且往往是賣方的市場,此營銷的基本邏輯是,我們公司有這個和那個,你要不要,
旦錯過別無他家。營銷2.0時代,即“以消費者為中心的時代”,這時企業追求與顧客建立緊密聯系,不但繼續提供產品使用功能,更要關注消費者內在的情感訴求,它的做法通常是,通過移情、換位、共鳴來想像客戶真正要的是什么,然后努力去迎合、去實現、去滿足。現在則是第三階段,營銷3.0時代,這時“人文中心主義”占據主導,營銷者不再僅僅把顧客視為消費的人,而是他們看做具有獨立思想、心靈和精神的完整的人類個體,企業的盈利能力和它的企業責任感息息相關。
營銷對于公司來說是一把利劍,這也就意味著營銷工作做得好不好,直接關系到企業的生存和發展。
科特勒第一個搭建了以營銷作為一門學問的知識體系,讓讀者更深入的了解營銷。當人們熱衷于市場細分競爭的時候,也是科特勒提出了水平營銷;還有在人們高談闊論情感營銷、事件營銷、口碑營銷的時候,又是科特勒,他來了一次超越、革新,創造性地提出了“營銷3.0”一這一理念試圖引導人們從狹隘地“利潤”觀升華至“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精神信仰和價值依歸。
沒錯,單就觀點的理想化和超前性而言,科特勒的營銷3.0顯然又再一次地走在了業界前列,它的貢獻在于,既站在了新一代消費者立場提出了信息時代下營銷的新方向和新方法,也基于專家的角色對營銷自身的價值和意義進行了反思。正如科特勒指出,在當前經濟震蕩、氣候變化和污染日益嚴重的情況下,數字化媒介和社會化媒體等新興事物興起,消費者和企業信息不對稱的區間日益縮小,營銷也不是靠連蒙帶騙還帶哄地進行了,也就是說,時代賦予營銷以新的使命,那便是放寬宏觀的視野,將自身的關注點上升到整個人類社會。
哲學的恩辨注定了《營銷革命3.0》會成為一本前瞻之作,它的積極意義毋需再多言。
《文案發燒》
路克·蘇立文 著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10年12月版
作者將你帶上廣告文案寫作的旅程,指出了旅途中會遇到的陷阱,并將與你分享20多年的經驗,如果你一直在從事廣告業,聽聽20次One Show獎得主的高見吧。
《問題背后的問題》
約翰·G·米勒 著
電子工業出版社
2011年1月版
作者的這本小書,輕薄短小,容易閱讀,言簡意賅,發人深省,它教你如何改變每個組織成員的思維習慣以及行為習慣,成就一家企業的優秀文化。
《賣什么也別賣東西》
王建四 著
化學工業出版社
2011年4月版
本書基于顧客進店到出店的整個流程,指導門店銷售人員如何抓住顧客心理,摸清其問題和需求,科學地規范自身行為,提升銷售業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