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活在世上,誘惑是很多的,有來自名利的,有來自財富的,有來自金錢的,有來自美色的……在誘惑面前,誰都免不了怦然心動。但最終戰勝它的人,方能成就一番偉業,稱得上真君子。
相傳古代有一位學者,因事外出,正趕上天氣炎熱,口渴難耐。適逢一片梨樹園,水靈靈的梨子掛滿枝頭。路人見之如久旱甘霖,一窩蜂地擁上前去摘梨解渴,唯獨這位學者不為所動。有人納悶地問他:“怎么不去摘梨?”他回答:“那是別人的梨,豈有亂摘之理?”于是大家笑他太死板、太迂腐:“這梨樹也許沒主,不吃白不吃。”學者卻反駁道:“梨樹雖無主,但我心有主。”正是因為這位學者堅持了自己做人的原則,在誘惑面前,他才能始終不為所動,做到了不貪不占,因此,長期以來這位學者為后人所稱道。
《玉堂叢語》中記載著這樣一件事:明代的曹鼐,年輕時,任山東泰和縣典吏,相當于今天的警察。他逮住了一個盜賊,是年輕貌美的少女。他與女賊不及回縣,夜宿破廟之中,女盜賊“以色相誘之”,三番兩次,曹鼐亦心有所動,理智卻告知他不可。他寫上“曹鼐不可”貼在墻上,撕去,又貼上,一連十多次,終于一夜過去。戰勝誘惑,曹鼐雖有幾分痛苦,但換來的卻是一塵不染,堂堂正正。后來曹鼐官至吏部左侍郎,成為了一名有作為,講德操的好官。
在現實生活中,經不住誘惑的人,比比皆是。有的人貪圖小利,從小偷小摸開始,最終走上了違法犯罪的道路;有的人歷經千辛萬苦,方得以成就一番事業和功名,但在誘惑面前,把持不住,最終落得一個身敗名裂的下場;有的人身居高位,平時八面威風,但在關鍵時刻,經不住誘惑,成為了人民的叛徒、敵人,遺臭萬年,何其悲哉!
其實,戰勝誘惑的過程,就是一個戰勝自我的過程,靠的是一個人的品格、修養與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