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來,不知怎的,不論讀書看報看電視,還是開會學習聽報告,每當看到一些文章寫的或聽到一些人講的警示人、教育人的道理,總想再看看這些著文者、講道者乃何許人也。
過去幾十年不是這樣。那時對于革命道理的學習與吸收,完全處于一種如饑似渴、孜孜不倦的狀態,甚至到了盲目盲從的地步,從來不管不問那些道理是張三講的,還是李四講的,更不去打聽張三、李四是什么人。
現在卻養成了這個習慣,聽了人家講的道理,還想看看人家是什么人——出身、經歷、職業、背景、嗜好、專長、現狀、德行等等,都想弄個一清二楚。
著名學者錢鐘書曾有一句名言:你吃了那個雞蛋,還要看看是什么雞下的嗎?當初讀到這句經典,真是欽佩至極。現在卻心存異議:吃了雞蛋為什么不能到養雞場看看是什么雞下的呢——草雞?洋雞?蘆花雞?三黃雞?又想,吃雞蛋與聽道理大為不同,吃雞蛋可以不看是哪個雞下的,但聽人家講道論理,很有必要看看對方是什么人。
譬如有句話:“艱苦的地方最能磨練人,要安心工作,愛崗敬業,樂于奉獻,在艱苦的地方成就一番事業。”多年前,我在云遮霧繞的邊疆工作過一段時間,最初聽到這近乎哲理的警言警句時,深受教育和鼓舞。后來便發現,這些坐而論道者,整天蹲在大城市里,日不曬臉,雨不打頭,養尊處優,得過且過,總是教育我們要“樂于吃苦,安心工作”,真是飽漢不知餓漢饑!我們這些被教育者,每天連生活用水都很難保證,住在交通閉塞的大山溝里,有時十天半月也吃不上一頓新鮮蔬菜,誰能聽進那些道理?恰恰是整天跟我們吃在一起、干在一起、住在一起的“老班長”,他經常把那些道理原封不動地拿來教育我們一番,倒說得我們啞口無言,心悅誠服。
又譬如,這幾年私家車越來越多,城市交通越來越堵,大橋堵、隧道堵、居民小區堵,有人就提出收取“擁堵費”,緩解“通行難”的問題。此言一出,贊成者有之,反對者亦有之。領導者、普通職工、影視界的明星、賣菜的老農,形形色色的人物爭相參與討論。收與不收,雙方都講得很有道理。可是,再看看這些道理是從什么人嘴里講出來的,再看看他們所處的位置、身份、經濟收入及其享受的待遇等等,就什么都明白了。什么樹結什么果,什么人說什么話。何謂道理?何謂對錯?恐怕只能以多數人的意見為主。多數人的心聲才是硬道理。
再譬如那句話:“人民給我們的權力,我們只能用來為人民服務,決不能為自己和家人謀私利。”聽聽這番大道理,講得多么好啊!我清楚記得,這是一個相當一級組織部長就職時的諾言。“人民的權力只能用來為人民服務”,只可惜這個道理被他念歪了。為時不過三五年,此人因受賄數額巨大而鋃鐺入獄。想想當初他在臺上講的所有道理,字字句句都是正確無誤的,實際上全是騙人的假話。聽這種人講道理,就有一種被愚弄的痛苦感。人們常說,焦裕祿、孔繁森、鄭培民等一大批共產黨人為什么能夠取信于民、深受人民群眾的稱頌和敬仰?其中原因不是發人深省嗎!
所以說,同樣一個道理,從不同的人嘴里講出來,其真實性和效果是大不一樣的。這就是我這些年來聽了許多道理,為什么還要看看是什么人講的緣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