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電視廣告這兩年已經很少見到。暗夜叢林,一群動物在畫面里狂奔。解說詞告訴觀眾品牌具有狼的精神,但視力正常的觀眾都不難看出那群像狼的東西其實是化了妝的狗。
這種指鹿為馬觀眾已經習以為常。目前大多怪力亂神的電視劇,神怪妖獸的區別只是化妝造型略有不同,體積的大小都在人類的比例之內,甚至魔和仙做起法來發出的光和熱都是同樣的色彩同樣的當量。
因為中國電視劇市場的價格體系是約定俗成的,同一收視區域的買家誰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單獨提高購片價格,只能跟著市場水漲船高。否則不光自家的購片成本容易超支,也會導致所在播出區域的整體片價上漲,后勢更難控制。拿廣東地區來說,無論電視劇的制作成本是50萬一集還是150萬一集,目前各臺能出的最高片價就是4萬。電視臺花錢,買的不是電視劇而是未來的收視率。收視率面前人人平等。給馬安上犄角也能混過去,投資人為什么還要用真的麋鹿呢?
2008年7月,馬中駿請各電視臺節目采購主管參加《新西游記》項目論證會,實際上會議是廣電總局電視劇司王衛平副司長主持的。制片人張紀中播放了一個短片,看過《指環王》、《哈利·波特》的人不難通過短片想象完成片的最終效果。然后,逐一聽取電視臺主任們的意見。
會議想解決兩個問題:一是重拍《西游記》,制作上要不要突破。論證會展示的視覺構想對中國電視甚至電影的制作無疑是革命性的。如能實現,指鹿為馬的中國神怪劇從此就會成為歷史。二是發行方式上要不要突破,采用這種制作方式后,每集的預算達到200萬人民幣,國內電視劇市場能消化這么高的制作成本嗎?
當時,首輪四家上星衛視每家最高價每集15萬,二輪5萬到8萬不等,或許還有個三輪。主任們不能給出肯定答案。沒有一家電視臺能在不得到其他三家衛視認同的前提下單獨提高價格,除非獨播;首輪獨播《新西游記》需要60萬乘60集等于一部劇3600萬,滿足30天的播出量。一個衛視一年有多少節目費?其余的335天怎么辦?價格戰首先是一種策略,沒有掌控資源的實力,這種策略是不存在的。
第二個問題也是馬中駿最擔心的。
到我發言,我說制作當然要突破,仍然用當年的制作手段就沒必要重拍,播當年那個版本算了。《西游記》除了內容可供當代讀者認知和審美,在四大名著中獨具用當代影視制作技術進行視覺呈現的條件。發行方式上,《西游記》本來就是個有國際市場的題材……討論會局勢自此明朗起來。
此前我和馬中駿不熟,之后就接觸多了。2009年8月,我們南方電視臺和馬中駿的慈文影視簽署了共同投資制作《新西游記》的協議書。
促成這次合作的原因之一是市場的變化超乎我們的想象,2009年6月份,市場熱捧的現代劇首輪四顆星*的發行叫價已經達到了每集120萬。蛋糕大了,發行的問題解決了。電視臺的身份是雙重的,作為購片方支付了節目款,作為投資方也掌握了回收資金的流向。
接下來,制作成了電視臺最關心的問題。完成片能達到論證會演示的那個效果嗎?馬中駿是早有準備的。論證會之前,他已請到國內最有特技制作經驗的“第五代”張建亞擔任導演。這次重拍,經常出現同一場戲就需要動用實景、模型、演員表演與數據合成等多種特技手段。光是妖魔鬼怪的面部造型就試遍了國內所有性用品的生產材料。結果給關鍵部位使用的東西貼在臉上還真是不行,直到美國人未了,改了配方的幾個數據,催生了沒有正式中文譯名的“發泡橡膠”,才滿足了塑形、輕質、透氣等所有條件。豬八戒的“發泡橡膠臉”有幾厘米厚,貼上去仍然能跟著演員作表情。高科技高成本,每張只能貼一次,也許一天要用兩張。用法和性用品一樣,是“一次性消費”。
以科技進步的速度考量節目更新的速度,電視臺作為投資方的想法是:如果15年內沒有人能把超過200萬的單集成本、領先的制作技術、張紀中這個級別的制作人加上古典名著四大因素集合在一起,《新西游記》就是最有重播價值和最廣泛市場的《西游記》版本。這樣每播一次,觀眾都會看一次電視臺的名字。這決定了《新西游記》的生命周期,也是電視臺品牌傳播的新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