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巖小說改編的每部電視劇都能熱播,他是繼金庸、瓊瑤之后又一位具有極高影視附加值的小說作家,而前兩位的作品多次被“翻拍”,現在借著又一股的翻拍熱潮,終于海巖的作品也被“卷入”了。將《玉觀音》、《永不暝目》、《拿什么拯救你我的愛人》這三部經典之作拿來翻拍,并且采用連續播出的方式,令人感嘆其勇氣可嘉。“生死之戀三部曲”在拍攝之初就引來眾多質疑,畢竟在這個翻拍盛行,到處雷人的時代,想要既留住觀眾的視線又得到一片好評,不是件容易的事。
在采訪“生死之戀三部曲”總制片人陳小杭的過程中,記者發現無論從自制劇的角度還是從翻拍劇的角度上看,江蘇衛視的這次嘗試都顯得與眾不同,他們選擇了與一般偶像劇翻拍完全不同的路,這部自制劇定位為現實題材的情感劇,希望保持海巖特色的同時,更符合現代人的審美。
電視指南:翻拍的初衷是什么?
陳小杭:對于這個問題,大家都有很多討論,特別是媒體,表現出來的更多是質疑翻拍是不是有價值,或者說存在這種風氣是不是會給原創帶來一些影響。有很多見仁見智的意見,我也注意到了。但我不知道別的翻拍,包括很多拍的時間并不長的電視劇,又重新翻拍是不是出于節約經費,或者借助原來片子的影響力等方面的原因來考慮它的收視效果。至少江蘇衛視投拍“海巖三部曲”——《新永不暝目》、《新玉觀音》、《新拿什么拯救你,我的愛人》最初的目的倒不是刻意要找劇翻拍,還是覺得這個項目隔了這些年,有一些創作上的沖動,可以把它做成一個很新鮮的東西。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翻拍也并不是大家所認為的一個很糾結的問題,其實作為電視劇的創作還是要有其多樣性和開放性的,翻拍也可以做得很好。
電視指南:最初改編時遇到了哪些問題?
陳小杭:這次創作不是如法炮制,我覺得還是一個新的東西。所以在這次改編過程當中,還是融入了很多新東西的,甚至很多參加的演員、創作人員都覺得很意外,覺得怎么會變化這么大。大家也認為確實應該動,但這一動就大動干戈了,有很多變化,不管是開局、故事走向還是人物定位,都變化很大,我自己都沒有想到。從我們最初接這個項目的時候,可能覺得要有一些相應的變化,但做著做著覺得不動不行。如法炮制的話,原來劇的先入為主是對我們很不利的。其實我覺得拍電視劇這個東西,如果說沒有一種特定的情況,當然還是原創更好。我還是傾向于做原創,這樣把自己很多生活積累,對當下的很多認識,還有很多新鮮的東西融入到創作當中去。別人接可能是另外一種做法,差不多就這么拍吧,只要各種場景、氣氛有所變化就好了,演員也變了嘛。
電視指南:重復翻拍作品,時間間距太短。在這種情況下翻拍,難道不是一種資源浪費?
陳小杭:如果說片子間隔的時間比較長,觀眾的印象已經淡漠,甚至有的觀眾根本沒看過,這對我們操作這個項目會好些。間隔的時間短,對我們來說更有壓力。所以我們這次在全劇的設計上求新、求異、求變,讓觀眾有特別的新鮮感。故事開局的切入點可能完全不一樣,結局也許會出人意料。間隔的時間越短,我們的創作成分應該越多。可以想像一下如果只是如法炮制的話,還沒拍就輸了。我們改變了劇情、人物定位,臺詞變動也很大。海巖對我們沒限制,我們也會跟他溝通。改編的難度確實很大,可以說是如履薄冰。說是翻拍經典,其實更是創作,和原創一樣有意義、有價值。我也希望能讓海巖有個驚喜。
電視指南:改編的同時如何保持海巖的風格?
陳小杭:改編和保持確實是一對矛盾,我一再講的是保持海巖作品的精髓前提下,對情節和人物設置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變。江蘇衛視從一開始就和海巖進行了良好的溝通和合作,相信最終拍出來的還是海巖的風格,還是打上了很濃重的海巖的印記。再加上會保留很多好橋段和臺詞,最終還是海巖的品牌、風格。
電視指南:“生死之戀三部曲”會淡化案件色彩,強化情感色彩,會不會失去海巖電視劇本身的吸引力?
陳小杭:淡化案件色彩是因為涉案劇不能進入黃金檔,所以淡化案件色彩是我們一個從被動到主動的過程。最開始的時候,我們發現丟掉了案件,簡直沒有辦法進行下去。但是在后來的創作過程中發現,其實我們完全可以把案件作為電視劇的背景,而描述人在這些案件下的內心世界。
電視指南:在改編上,做了哪些嘗試?
陳小杭:三部戲在改編上的創新、突破這是必須的。既然是翻拍,肯定是似曾相識,但更重要的是要做到耳目一新,這是我的理念,大家也是這么做的。新版電視劇會保持原有電視劇的風格,但肯定會滿足現在觀眾的口味。比如《永不暝目》,我們把案件剝離出來之后,發現其中有肖童與初戀情人的“尋常之戀”、與歐陽蘭蘭的“豪門之戀”、與歐慶春的“生死之戀”,這種又現實又理想的情感其實在生活中也會讓人向往;如《玉觀音》,安心與楊瑞和毛杰之間的情感,都與案件有關,但抽離案件之后,會發現,其中有關傷害、天使與魔鬼、保護與報復這些主要的情感線索在其中;像《拿什么拯救你,我的愛人》,去掉有關涉案的部分之后,再仔細看,就會發現其中一個很典型的三角關系:“窮小子一富家女一青梅竹馬”,而這其中又與利益的驅動、背叛與救贖有關;這些都與我們這個時代進步中某些現象有關,不是小情小愛,而且這些隱形的情感結構具備了商業電視劇的很多成功元素。
電視指南:三部劇幾乎大多啟用新面孔,這樣做不怕觀眾不買賬嗎?
陳小杭:用新人是一種期待,即使冒險也要做,新演員更能帶來新鮮感。我們已經把風險控制在最低了,這幾個新人是我們千挑萬選才選出來的。我們無數遍想象他們的表現,我們做夢都想突破原來的角色。我們也想過找明星,很多大牌明星都考慮過。但是,明星就一定有人喜歡、有人不喜歡,很有可能還沒拍,觀眾就離我們而去。還有一個原因是,有些明星不愿意和陸毅、孫儷去PK角色。當然一定會有擔心,所以我們只能好好干,不讓每一點可能的光彩漏掉。
電視指南:2009年開機,至今才播放,是在等待一個更合適的時機嗎?
陳小杭:原計劃本來是2010年播,是趕得上的,但是作為江蘇臺總的戰略,2011年是獨播劇一個重要的開始,我們投資這么大做一個東西,肯定是放在這樣一個戰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