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有人在微博上寫道:紀念《我的團長我的團》三周年。猛然被拉回到和孟煩了、龍文章、虞嘯卿、迷龍、獸醫在一起的日子。那時多好,整天腦袋里都是充實的:他們的不愿意重復自己;拖沓的、越說越飛的臺詞;不被理解的炮灰團的極端主義;眼花繚亂的康洪雷和蘭小龍屁股后面的追問……一向溫和的康洪雷終于說出一句“別輕易說不好”,那種力量至今在我心里既好奇又感動。看到劇的結局時抓著被子狂擦眼淚。原來電視劇可以這樣有型有格地拍,人物可以這樣放肆地刻畫,臺詞可以這樣恣意冗長。
很難再有一種現象像《我的團長我的團》那樣,讓一部分觀眾極愛,一部分觀眾極惡,覺得惡的人,往往看了幾眼就歸結為不喜歡是因為自己不愛某種“精英意識”。看過小說的都知道,蘭小龍是用一種淡淡的激情和血性講述這么一幫“炮灰”,“精英意識”是多讓人汗顏的詞啊。康洪雷用開放式的手法給我們很多想象。他說,蘭小龍的文學作品的那種力量感,他不配給定一個生死或是未來。《團長》對英雄的另類解讀,讓這個故事深處有一種暢快的東西,你被振奮了,幾年后還會思念,卻很難說清楚那激動你的東西到底是什么。
前幾天偶然看到北京臺又在播《生死線》,看到歐陽山川、四道風、龍文章、何莫修,又找到了看《團長》時相同甚至更加觸動的感覺,總想鼓掌,為做出這劇的人。《生死線》的片尾曲《決定》里有句歌詞:只要是你的夢,就是我們的夢。很多電視人努力向著理想前進時,作為追隨他們的娛樂記者,我覺得我們做的事沒多高尚,只不過當我們懷揣各種期待努力分辨是非好壞時,電視人做著什么樣的夢,對我們來說真的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