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從分析當前我國大學教育中存在的作弊現象入手,調查大學生對考試作弊的態度,并具體分析了大學生考試作弊的原因,從內因和外因兩個方面進行闡述,并進一步提出了解決大學生考試作弊的手段。
關鍵詞:考試作弊 原因 分析 對策
在當今大學教育中,作弊存在于各類考試中,屢見不鮮,屢禁不止,還有愈演愈烈之勢,不僅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各高校高度重視,而且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許多專家、學者對大學生考試作弊作了大量調查研究。筆者也從實際工作中出發,詳細闡述大學生考試作弊原因以及高校應采取的對策。
一、大學生考試作弊的原因
筆者在大連某高校隨機抽取100名大學生進行問卷調查,95%的學生認為考試作弊是不道德的行為,3%的學生認為考試作弊是個人的一種選擇。22%的學生曾有過考試作弊想法,60%的學生對他人的考試作弊行為保持沉默。調查結果表明,大學生普遍反對考試作弊的行為,從心底厭惡這種行為,提倡誠信考試,那么為什么還會有一部分學生選擇作弊,筆者從內因及外因這兩個方面進行了剖析。
1.考試作弊的內因
學生考試的成績與學生的學位、就業、評優等多方面切身利益相關,當學生學習能力與老師的要求之間產生矛盾、與對自身成績要求之間產生矛盾的時候,一部分學生可能主動采取作弊行為。他們主要有以下幾種心理:
(1)僥幸心理
或許不被老師發現,成績順利通過,像闖關游戲般,運用點小手段但還是過關。
(2)虛榮心理
“我不抄別人都抄,那我的成績就低”或是“我準備充分,別人準備都萬分充分,那我不抄就會和別人差很多”。
(3)從眾心理
“大家都抄,我干嗎不抄。”犯人云亦云的錯誤。
(4)矛盾心理
一方面知道考試作弊的危害和危險,另一方面還無法擺脫順利通過考試的誘惑,于是鋌而走險。
(5)逆反心理
老師禁止什么,我就偏做什么。這種本該在小學才有的現象也真真正正的存在于我們大學生周圍。
2.考試作弊的外因
(1)當今社會的一些不正之風正在逐漸影響著大學生的價值觀、人生觀的形成
在就業競爭中等方面仍然存在著不公平的現象,用人單位在選人用人中片面重視分數、證書、學歷,忽視對學生全面素質的考察,使得分數、學歷、文憑、證書成為社會評價學生能力的主要標準。
(2)“一考定終身”的現象比較普遍
對學生在學校的一些科目考試中,存在著期末考試說明學生學習成績的優劣,沒有建立科學的學習成績評估體系。
(3)學生無法做到學校、社會對學生的要求
個別教師素質不高、授課內容陳舊、授課方式呆板等,造成學生無法做到學校、社會對學生的要求。
二、大學生考試作弊的對策
面對考試作弊的不同原因,我們要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在說服教育和心理輔導等方面下功夫的同時,應加強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1.加大強制監管力度
選作作弊的大學生唯一真正擔憂的就是是否被老師發現,以及發現后會受到什么處分。所以,在這種擔心作用下,學生選擇作弊時就會有心跳加快,面色變紅等自然的生理現象。根據這些原因,那么我們教育人員在杜絕考試作弊的工作中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著手:
(1)加強監管力度
提高考試作弊的發現率,讓學生不存在僥幸的心理。這一方面我們可以利用電子設備,如監控器等,增加監考教師的數量以及提升監考教師的責任心和敏銳感。
(2)嚴肅校規校紀
做到“執法必嚴,違法必究。”。杜絕講情等不正之風,相信通過一段時間的調整,作弊人數一定會大大下降。
2.加強大學生誠信教育,建立大學生信用檔案
加強監管制度只是一種治標不治本的做法,稍有松懈或是漏洞,作弊人數又會大大提升。而從學生心理入手,進行思想道德教育,同時建立大學生信用檔案,將大學生的個人基本信息、在校期間的獎懲情況等都寫進“大學生信用檔案”,并放入學生檔案,在畢業生找工作時學校除了向用人單位出示學生的成績單和各種資格證書外,還要向用人單位出示學生個人信用的評估報告。
3.提高教學水平,完善對學生的評價體系
一方面,各高校應提高師資隊伍的建設,加強對教師教學水平的評估;另一方面,鼓勵學校教師不以一張卷紙來評價學生成績,增加平時成績在期末成績中的比重,采用更加靈活的方式進行考核。組織專家學者系統的將課程及考試進行評估改革,建立完善的學生評價體系。
三、結語
總之,在解決考試作弊問題上,需要學生及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以及當今社會環境的積極因素的放大,從標本兩方面著手,才能徹底杜絕作弊現象。
參考文獻:
[1]徐艷,汪勇,宣賓.蕪湖市大學生考試作弊心理調查.中國校醫,2009.
[2]尹德志.部分學生考試作弊的原因分析及對策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