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良好的情商,是一個人能否度過心理危機的重要條件。充分認識基于心理干預的大學生情商教育模式研究的必要性和緊迫性,對于促進大學生的健康發展具有積極意義。對大學生情商教育的心理干預意義進行解析,進一步對大學生情商教育體系進行現狀分析,并基于心理干預提出了大學生情商體系構建要素。
關鍵詞:心理干預 大學生 情商教育
情商(EmotionalQuotien簡稱EQ)是情緒商數的簡稱,它是評價一個人做人的能力的重要參數。所謂情商是一個人把握與控制自己的情緒的能力;了解、疏導與駕馭別人情緒的能力;樂觀人生、自我激勵與自我管理的能力;面對逆境與挫折的承受能力;人際關系的處理能力以及通過情緒的自我調節不斷提高生存質量的能力?,F代教育理念認為,情商在大學生成才中有超過智商的作用,良好的情商,更是一個人能否度過心理危機的決定性條件。當前,大學生發生心理危機的案例層出不窮,充分認識基于心理干預的大學生情商教育模式研究的必要性和緊迫性,對于促進大學生的健康發展具有積極意義。
一、大學生情商教育的心理干預意義解析
1.情緒駕馭能力的提高有助于保持心境平衡
大學生由于處于自我意識急速增長的時期,情緒、情感特別豐富,更多的情緒感知放在自身,較少去關注他人的情緒,活躍、浪漫、熱情,并富有創造性。情商教育中很重要的一個部分是了解、疏導與駕馭他人情緒的能力,能在與他人互動的過程中感知他人情緒,進一步疏導與駕馭他人情緒,對情緒中肯定與否定、積極及消極、緊張與輕松、激動與平靜的兩極性可以更好地掌控,平穩度過心理危機。
2.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有助于保持健康心態
大學生會面臨許多現實壓力,壓力源于時代飛速發展的環境下來自學業、家庭、感情等各方面的沖突,而在青年時期多持有非理性想法,超我、本我和自我之間經常產生矛盾,缺乏自信,自我中心。樂觀人生、自我激勵與自我管理能力是積極心理學一直倡導的思想,能使人言出必行,不斷學習,有助于不被壓力擊垮,找尋生命的意義,達到顯著的心理干預效果。
3.承受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忍耐挫折
當前,大學生心理危機事件呈日益增長趨勢,其中相當一部分比例是關于應激事件后壓力應對不當或者情緒控制能力低下等原因造成。許多大學生是計劃生育實施后的獨生子女,從小較受寵溺,經受不了困難和挫折的磨練,缺乏應有的意志和毅力,經不起感情和利益的誘惑,致使心理危機在高校校園屢屢發生。提高面對逆境與挫折的承受能力,可以使大學生在面臨心理危機事件時的忍耐力,往往對痛苦的忍耐程度決定了能否順利度過危機。
4.人際處理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增強社會支持
處理不好各種人際關系,是當前許多大學生的主要煩惱來源。不少學生缺乏社會責任感和生活激情,與同學相處困難,不合群,膽小自卑、嫉妒或狂妄自大。因此,出現了有的同學僅因學習壓力或煩悶便想退學;有的同學竟因一點小事便大打出手;有的同學只因一時誤會或失戀便精神失常甚至自殺。人際關系處理能力的提高可以為大學生提供強有力的社會支持,減輕煩惱,減少心理危機的產生。
5.情緒調節能力有助于塑造積極心理
成長期的青年情緒具有其特殊性,具有強烈的沖突性、爆發性和不穩定性,自控力遠不及成年人。因此,大學生更需要對情緒引導、控制和調節。當前在危機干預過程中,體現出的大學生情商的缺乏實屬堪憂。對在日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如何結合大學生情商的培養,使其面對挫折、抉擇等境遇時發揮良好的情緒調節能力,實行有效的心理干預方案。
二、大學生情商教育的心理干預模式現狀分析
1.傳統教育模式導致大學生情商教育滯后
傳統的學校教育比較重視學生智力水平的培養,因此學生能力的發展多側重于記憶、分析、思維等方面,造成學生的發展不全面、不科學。在大學之前的教育由于受到高考的局限,一直強調的素質教育效果并不理想,特別是學生創新素質和心理素質方面的培養更是比較薄弱的環節。當代大學生都是通過知識教育后進入大學,智力水平在同齡人中已屬上等,但卻被忽視了情商的培養,學生在情緒、情感方面出現了很多問題。
2.大學生情商教育體系缺乏整體性與長期性
我國一些高校把情商界定為非智力因素,使得這個概念變得含糊、淺俗,把諸如個人性格、動機、愛好等都歸到情商的范疇,導致在實踐中情商教育無從入手。大學生情商教育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在于教育內容不明確以及時間分布不均。大學生教學主體為專業教師隊伍,在行使教育任務時大多集中在本專業知識范圍內,而輔導員等行政人員形成的教育隊伍缺乏系統有效的情商教育,因此很難去設計并實施完整的大學生情商教育體系。
3.大學生情商教育缺乏心理干預意義
情商教育在高校教育的實踐中被嚴重忽視,具體操作較為薄弱,尤其忽視了情商教育的心理干預意義,沒有結合我國新時代大學生的實際情況和發展特點來理解情商的內涵。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未被設計為課程的教育目標難免落空,只有重視情商教育的心理干預意義,才能有效地調節情緒,優化情感質,形成積極的人際關系,理解人生意義,實現個體的價值和生活的圓滿。
三、大學生情商教育的心理干預模式構建
1.提高對大學生情商教育的重視,為心理危機干預提供有力保障
高校應切實重視大學生情商教育,為心理危機干預提供有力保障。要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隊伍建設,定期對從事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輔導員、班主任及學生干部開展心理健康方面的業務培訓,不斷提高對學生情緒、情感問題的鑒別能力,采取及時對策,解決大學生的心理障礙、情緒調節和干預失控以及人際關系處理不當等問題。要在實踐中逐漸總結出一套檢驗教育效果的標準和手段,對大學生及時地進行情商評價,通過鑒定、診斷、激勵和監督,推動大學生自覺、努力和嚴格地控制并調節自己的情緒,提升自身的全面素質,從而促進其成才。
2.探索情商教育多種實施形式,緩解情緒情感等應激沖突
高校應積極嘗試多種情商教育實施模式,抓住大學生情商發展的獨特視角,圍繞大學生的情商特征、心理干預體系建設特點等方面,充分發揮大學生情商教育在心理干預中的重要作用。大力開展心理情景劇活動,通過對情緒情感等應激沖突的產生、發展、解決的親身體驗,幫助大學生體驗生活、鍛煉意志、調整心態,緩解情緒情感中易見的矛盾,更好地走向和適應社會。積極推動朋輩輔導活動,以學生互助等接受度高的活動方式,從大學生的發展要求出發,結合大學生情商教育的階段性特征,發展大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開設大學生情商成長研討小組,及時解決情商養成過程中的問題,創造更多的條件和機會讓大學生充分參與滿足情商成長的活動,滿足其樂觀向上、注重情感、追求真善美的心理需要。
3.開展情商教育的課程設計,注重實踐檢驗活動的開展
將情商的培養納入教學計劃中,增設情商教育類課程。教育理念要實現從以發展智力為中心到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協調發展的轉變,在課程設置和教育形式上加大改革力度,使自尊自強自愛教育、自制力教育、善待他人教育、公平競爭教育、挫折教育等情商內容納入教學計劃,由專門教師針對各年級學生的特點,通過案例教學、專題討論、辯論、情景模擬教學等形式,培養學生的適應能力、情緒認知和控制能力、人際交往能力等,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在課程體系中,注重開展實踐教學和大學生實踐活動,提高學生情商素養。實踐課能有效地樹立學生的實踐觀念,培養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自我情緒控制、合作精神、受挫承受能力等情商素養。
4.合理分配情商教育階段,推廣大學生情商教育心理干預模式
從整個大學學習的過程來看,大學生情商教育的時機大致可以分成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入學后的第一年的膽商提高階段,這個階段的學生可塑性最強,以教師實施形象化的培訓和討論為主,主要是結合始業教育計劃學習和體驗,以幫助提高膽量,接觸大學里的多樣化事物。第二個階段是入學后的1~2年的情商理念的鞏固和傳播階段。這個階段主要讓學生設計和組織一些鍛煉項目,訓練學生的溝通、團結、協調、忍讓、寬容、合作、責任、抗挫折等能力與品質,也可以放手由學生們承擔大型活動組織和社會實踐工作。最后一個階段就是最后一年的職商應用階段,此時的學生已經比較成熟了,鍛煉他們運用情商的理念提高職商,一方面,為找工作等畢業出路做準備;另一方面,也潛移默化地影響自己的學弟學妹們。
重視大學生情商教育,一方面,可以維護校園安全穩定,避免惡性危機事件的發生;另一方面,也是促使大學生邁向成功的有效途徑。高校應通過各種途徑影響、滲透并培養學生良好的情商,以開創大學生情商教育體系建設新格局為目的,堅持以心理干預為先導,以提升大學生情商為重點,對大學生情商教育主體項目模塊與帶動功能發揮等進行綜合性、全方位研究,努力解決大學生情商教育課程體系中的實際問題,尤其注重培養情緒控制能力、駕馭別人情緒能力、自我激勵能力、挫折承受能力、人際關系的處理能力以及提高生存質量的能力的提升,在互動模式中帶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充分發揮情商教育的重要育人功能,使大學生不斷提高自身情商素養,培養嚴于律己、誠實正直、言行如一的高尚品德,豐富而健康的情感以及廣泛的興趣愛好,養成良好的情商素質。
參考文獻:
[1][美]丹尼爾#8226;戈爾曼.情感智商[M].上海:上??茖W出版社,1997.37-138.
本文系2010年浙江理工大學教育教學改革項目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