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內省是自我認知的心理活動,即對自身的行為與所作的事情進行自我肯定與否定的過程。通過內省,能使自己得到心靈的升華與行為偏差的校正。作文歷來被一些學生視為畏途,要有效地改變此種狀況,我們應引導學生對自己作文的過程進行科學地內省,給他們插上“內省”的翅膀,這是提高學生作文水平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作文教學 內省 理論依據 方法策略
作文是中學生語文知識和語文運用能力的綜合表現,是進行審美創造與思維訓練的載體。其基本出發點應是用我手寫我心,流露真情實感,展示獨自個性。但現實的中學生作文往往是思維狹窄、羅列資料、文筆僵化、意境平庸、千人一面。為什么處于花季,本應風華正茂的中學生的作文會處于如此尷尬的境地呢?我認為,最重要的原因是中學生不會內省,不能準確地對自己精神產品進行肯定或否定。因此,引導學生學會內省,就會給他們插上騰飛的翅膀,使他們較快的提升到嶄新的境界。
一、培養中學生內省的理論依據
1.心理學方面
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家霍華德?加德納說過:內省智能是“一個人清楚地了解自己,有效地處理自己的欲望、恐懼的能力,并且有意義地運用這些信息去調適自己生活的能力,表現為能正確判斷和評價自己的言語、行為、情緒、動機的一個認識過程。”可見,內省是一種有意圖的心力付出。因此,內省是發展思維的基礎,沒有內省參與的思維是不深刻的,不全面的。概括的說,內省的目的就是將體驗意義化,是體驗學習能力中最重要的一環。
2.哲學方面
馬克思主義哲學指出:內因是事物發展的根據,外因是事物發展的條件,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內因對事物的發展起決定性的作用。因此,我們應該重視內因在事物發展中的作用。寫作是一種復雜的創造性活動,人是這種活動的主體,盡管它是由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但主體的意識應該對活動起關鍵性的作用。內省恰恰是讓主體有自我意識,它的出發點是主體本人,是決定寫作活動的內因。中學生的寫作也是如此。通過內省,中學生可以自己對癥下藥,真正地學會思考,在自我的探索中有意識地提高寫作水平。
二、中學生作文內省缺乏的原因
1.自我主體意識的喪失
在寫作過程中,盡管不要求中學生能寫出不朽的佳作,但應該通過作品可以看出他們健康的心靈和思維、美好的理想、成長的快樂與煩惱以及獨特的個性,等等。可是,有些中學生只把作文看成是復制粘貼羅列文字的游戲,沒有真正做到用我手寫我心。因而,我們也就看到了各異的主體意識喪失現象,寫出來的文章如一個模子套出來,缺乏真情實感,缺乏獨具一格的魅力。更可怕的是,在長期的主體意識喪失中,學生已經忘卻了自己也是有激情、有生命的寫作主體,為了寫作而寫作,把作品當成了主體,人成了客體。這種主體錯位的現象讓中學生忘記了自己是有意識的,更忘記了自我反思。
2.寫作思維的缺乏
寫作有它獨特的思維規律,只有運用得恰當準確,才能寫出優秀的文章。盡管中學生的作文水平不用達到作家、文章大家的那樣成就,但也應該符合教學標準要求。可是,在中學生的寫作中,許多人不會用寫作思維,他們只知道憑自己的感覺經驗走,對文章立意的產生、材料的形成選擇、結構的設計布局、語言的生成、文體的把握、文章的修改等環節,都處于一種“亂碰”的經驗狀態,所以,我們經常能感覺到許多中學生的作文就是流水賬,讀后讓你索然無味,留在腦中的只有文字。
3.自我評價的非理性
自我評價是對自己思想、愿望、行為和個性特點的判斷和評價。自我評價的高低,往往影響一個人的認知和行為。但在現實的寫作中,很多中學生只是作文寫完了就沒事了,對文章的結構、語言、表達方式、內容修改等方面都不進行自我檢查,也不管其是否符合寫作要求。等文章發下來之后,只關心分數或等級,不重視教師的批改評語,更不用說對老師的修改意見進行思考,對自己的作文進行修改了,只是為了作業而寫作。這種種現象讓中學生失去了自我矯正與升華的平臺。
三、給學生插上內省翅膀的策略與方法
內省是一種能夠正確判斷和評價自己情緒、行為、語言、認知、價值等方面的能力。只有促進這些能力的發展,才能讓中學生學會內省。
(一)點燃寫作激情,培養內省意識
1.激發寫作內驅力是點燃激情的關鍵
寫作內驅力就是引起并支配人的寫作行為的內在動力。具體地說,內驅力是引起維持個體并使活動朝某一目標進行的內在動力,它是學生寫作活動順利進行的必要條件和基礎。因此,激發中學生適度的內驅力是非常必要的。簡單地說,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激發內驅力:
一是培養興趣,抓住靈感——產生內驅力,只有學生有了寫作的興趣,他們才能調動自己的情緒、思維、意識等去投入到寫作活動中,寫作主體才有了生命意識,文章才有了靈氣;
二是立足生活,開闊眼界——保持內驅力永不衰竭。為了使涉世不深、閱歷不廣的學生寫作內驅力永不衰竭,就必須引導學生面向生活,立足現實。只有熱愛生活,才能寫出積極向上,立志高遠的作品;
三是多維啟思,打通文脈,促進內驅力的增強。在寫作中要訓練學生思維的廣闊性、靈活性、深刻性。寫作訓練時不僅要指導學生觀察時悟出新意,更要引導學生從事物的矛盾方面進行想象和聯想,用歷史的發展的眼光看待問題,這樣就避免了程式化的思維,使學生感到寫作興趣無窮,使其寫作內驅力因靈感的突至而一瀉千里。
2.營造寫作情境,點燃寫作激情
寫作情境是寫作活動的一個軟件,只有為學生提供積極稱心的軟件環境,才能更好地促進他們的寫作。
(1)寫作內容的選定要符合學生的生活。寫作內容是引發學生興趣的載體,只有寫作內容符合他們的胃口,才能更好地體現他們的綜合能力和素養。就作文的訓練方式而言,分為非命題作文和命題作文。非命題作文即學生自由命題,給學生更多的自由創作空間。
(2)教師的引導要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這是寫作活動中最重要的元素。教師應該根據在最近發展區之上、最近發展區之間、最近發展區之下這三個維度進行適度的引導。在最近發展區之上的學生,應該給以更大的獨立空間,擴展其知識面;在最近發展區之間的學生,應該給以適度的引導,最大限度地讓他們自己完成任務;在最近發展區之下學生,應該給以正確的引導,讓其真正地理解問題的實質。寫作指導應把重心放在激發學生興趣開拓思路上,并給學生留下思考想象的空間,注重開啟學生情感這一源泉。
(二)擴展寫作意象,創造內省條件
1.建立新的寫作關系是擴展寫作意象的基礎
首先,我與自我的關系。寫作是一種有意識的活動,即通過語言表達自我的心靈。所以,在寫作之前應該讓中學生了解自己,認清自己,從自己的自身出發,對寫作的結果提前預測,在對自己的評價和認識中,樹立寫作觀念,激發寫作興趣,增強寫作信心。
其次,我與他人的關系。人除了要關照自己的心靈、自我生命之外,還要關注他人世界。人生存于世,不可能不和他人產生聯系。我與他人的關系應該是中學生想清楚的重要問題,如果我們選擇融入他人之中,那么我們就會如魚得水,左右逢源。但是有的時候,孤獨也有它的妙處,它能讓自我反省,獲得心靈的寧靜;融入他人也有弊端,無原則地融入會失去自我。
2.生活化的寫作是擴展寫作意象的源泉
生活是五彩繽紛的,人不可能把這些多姿的生活都能吸收,只能用自己的心靈去感受有價值的東西,并把感受到的內心細膩微妙的情緒和情感的波動記錄下來,形成自己的獨特見解,文章才有了閃光點。要想讓中學生更好地用心感受生活,可以遵循生活——感受——表達的寫作路線。在這一過程中,生活是來源,學生是主體,表達是方式,各個元素各盡其能,互相聯系,由封閉式變為開放式,才會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培養他們的真誠和個性。在寫作中不僅要對語言中的詞義、語音、語感等有一定的了解,更要在實踐中養成錘字煉句的習慣,逐漸掌握寫作語言的運用規律,提高語言素養。
(三)培養寫作思維,增強內省效果
1.提高思維品質是培養學生思維的重要條件
語言是思維的外表,思維是語言的內核,發展中學生的寫作思維能力是至關重要的。思維學告訴我們,思維能力的發展表現為思維品質的發展,“思維能力是思維品質的實質”這就表明思維品質決定思維能力的質量,思維品質發展了,思維能力也就發展了,思維能力集中表現在寫作的深刻性、靈活性、批判性、獨創性等方面。首先,打破沙鍋問到底的思維品質。其次,獨立性的思維品質。
2.擴展思維深度是培養學生思維的重要手段
充分地展開性是寫作思路的特征。只有寫作思維展開,才能將每個人的情感、思想以及認識都能深刻地反映出來。
一要注重邏輯思維的擴展。邏輯思維是人們在認識過程中借助于概念、判斷、推理等思維形式能動地反映客觀現實的理性認識過程。只有培養中學生正確、合理的邏輯思維能力,才能達到對具體對象本質規律的把握,進而認識客觀世界。只有邏輯思維的能力擴展了,中學生才能更好地把握寫作的規律,文章的結構才更加嚴謹。
二是辯證思維能力的擴展。寫作與其它一些形式的思維活動相比更復雜,不僅僅需要一般的邏輯思維,更需要辯證思維。辯證思維的實質從認識方法上講,就是研究“對立面的統一與轉化”,從精神實質上講就是對一切事物持批判和革命的態度。因此,辯證思維是思維創新的關鍵。只有培養中學生的辯證思維,他們的思維才更加開闊、更深刻。辯證思維絕不是簡單的“一分為二”,而是在此基礎上樹立起強烈的批判意識。因此,培養中學生的辯證思維意識是關鍵,要讓他們能夠入門、入迷。只有有了意識,才能在實踐中去辯證的全面的看待問題。在寫作的過程中,應該克服思維定勢,從多角度考慮問題,學會“互補思維”、“逆向思維”等創新思維。
綜上所述,在作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內省意識是非常必要的,只有抓住影響中學生寫作的內因,給予正確的引導,他們寫出來的文章才有靈氣、有價值,才能有效地提高中學生的寫作水平。只有樹立了內省意識,中學生才能回歸自己,關注自我,在自我意識的指揮下寫出心聲,作文也就有了鮮活的內涵與審美價值,就會像有了強健雙翼的雄鷹一樣,在廣闊的天宇中自由地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