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奧林匹克運動是一種廣義的社會教育。教育作為有意識的以影響人的身心發展為直接目標的社會活動。它的表現形式不同于其它傳統的學校教育,它是以體育運動為載體,通過該運動來實現對人的教育功能,實現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多層面的教育功能,使之身體教育與精神教育統一,科學教育和人文教育結合。
關鍵詞:奧林匹克運動 教育 教育內容
1 教育的表現
1.1教育在奧林匹克運動場外的體現
1.1.1奧林匹克教育計劃
奧林匹克教育計劃是舉辦奧運會開展奧林匹克教育,傳播奧林匹克主義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和平與發展這一文化主題,青少年是奧林匹克教育的主體,內容與形式呈現多樣化、創新性。奧林匹克教育計劃是奧運會成功的重要組成部分注意到了青少年作為奧林匹克教育的主體,奧林匹克教育朝多元化方向發展。
1.1.2奧林匹克學院
國際奧林匹克學院坐落在希臘奧林匹亞,成立于1961年,是進行奧林匹克研究和教育的機構。近40年來,已有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3萬余人在此學習。該學院為宣傳奧林匹克理想和弘揚奧林匹克精神做出了重大貢獻。
國際奧林匹克學院從屬于國際奧委會。所組織的體育活動,使來自世界各地的青年受益。通過他們,奧林匹克知識將傳播到地球的每一個角落,從而促進了奧林匹克運動的發展。
1.1.3奧林匹克青年營
奧林匹克青年營是奧運會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國際奧委會倡導的在奧林匹克旗幟下的一項大型國際青年交流活動。青年始終是奧林匹克的主題。一方面,奧林匹克因青年而創立,為青年而發展;另一方面,青年因奧林匹克而進步,為奧林匹克而奉獻。特別是奧林匹克青年營的創立和發展,使青年更加成為奧林匹克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
1.1.4奧林匹克課程
奧林匹克運動以體育為手段,極力推崇積極向上的人生哲學,教育青年為構建和平美好的世界努力奮斗而成為人類文明的結晶。強調用其對學生進行教育多么重要都不為過。因此,很好地把握奧林匹克的教育內容,使其成為吸引學生的充滿活力的教材,是高校進行奧林匹克教育必須予以很好解決的。
1.2教育在奧林匹克運動中的表現
1.2.1運動員的影響
“更快,更高,更強”是奧林匹克的格言,她表達了奧林匹克主義所追求的目標:“奧林匹克主義所要建立的生活方式,是以奮斗中所體驗到的樂趣、優秀榜樣的教育價值和對一般倫理基本原則的推崇為基礎的。”它所體現出的就是運動員不斷追求進步,不斷奮發向上,不斷克服困難,不斷挑戰極限去創造一個又一個新的記錄。這是百年奧運不斷輝煌的精神所在,也是當代青年學生所必備的進取精神。
1.2.2對觀眾的影響
奧運的主要對象是青少年。他們羨慕英雄、崇拜英雄,而且渴望成為英雄。奧運抓住青少年的這種特點,試圖造就一大批身心健康的奧運選手,讓他們去學習,取得教育效果。其根本意義在于以觀看體育比賽為手段,提升青少年對于體育運動的關注興趣和參與熱情,對其個體運動習慣和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產生積極和長遠的影響。
1.2.3奧運儀式
火炬接力、開幕式、頒獎儀式、閉幕式等儀式是奧林匹克禮儀,隨著時間的發展,內容在不斷地發展變化,其內涵是永遠不會變化的,開幕式和閉幕式集中體現了奧林匹克文化的特征,為奧運會創造出一種崇高而神圣的意境,使靈魂在這種意境中得到升華,而頒獎儀式則是對運動員拼搏精神的一種嘉獎,鼓勵他們為了國家、民族、個人的榮譽而努力。
2 奧林匹克教育內容
2.1奧林匹克知識教育
奧林匹克知識教育的內容包括古代和現代奧林匹克運動史、奧林匹克憲章、奧林匹克運動、奧林匹克運動會等方面的知識。從公元前776年延續到公元393年,舉辦293屆,歷時1169年。現代奧運會從1896年恢復至今,共113年。古代奧運會延續千年之久,給我們留下了大量的精神財富和豐富的文化遺產。
2.2奧林匹克思想教育
奧林匹克運動提倡人的全面發展,提倡人類社會的和諧和公正,提倡建立一個和平的更加美好的世界。這些都是人類中的大多數人所追求的理想和愿望,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提出了符合人類社會所追求的崇高目標。奧林匹克格言“更快、更高、更強”是奧林匹克運動的思想,體現了運動員在場上頑強拼搏的奮斗精神。
2.3愛國主義、反種族主義、反性別歧視教育
奧運賽場內的競技是國家民族精神的競技,國旗的升起的國歌的奏響是運動員所代表的國家榮譽、民族精神和強烈的愛國主義的體現。現代奧運會向一切國家、地區和民族開放突破了狹隘的民族感情,適應了社會的需要,使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會作為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體育盛會,在世界許多地區的婦女受教育的基本權利得不到保障的情況下,奧林匹克教育使她們自尊、自信、自強,推動男女平等。同時也開展了殘奧會,使得這一特殊群體沒有脫離奧運大家庭。
3 奧林匹克教育特征
3.1以體育為載體實現德、智、體、美多層面的教育功能
奧林匹克運動在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審美素質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教育價值。奧林匹克運動倡導愛國主義。體育活動所引起的經驗改造和適應能力發展,可以進一步引起行為的變化。體育活動可以培養個體的機智、仁俠和勇敢的行為,并使這些行為達到一種崇高的境界。
3.2身體教育與精神教育統一
現代奧林匹克教育目的是使個體身心協調發展,身體教育與精神教育相統一。奧林匹克運動之所以成為一種超越時空限制的為全人類所接受的文化教育形式,正是由于它具有普遍的人性特征和特有的身心調節功能。它借助特有的活動方式和廣泛的傳播手段,發展個體的意志力、想象力、創造力等各種精神力量,使個體身心協調發展。
3.3科學教育和人文教育結合
顧拜旦復興奧運的基本目的,不僅僅是為了推行競技運動,而是將它納入教育,既以科學態度從事鍛煉,又通過鍛煉去實現教育的人文目標。顧拜旦所提倡的奧林匹克理想是人類真、善、美的體現,是人文思想和科學思想的折射。因此,奧林匹克運動從一開始就奠定了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基礎。
教育不僅是古代奧林匹克運動會,也是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會永恒不變的思想內涵。現代奧林匹克運動經過一個多世紀的發展,人們已經認識到離開了教育,奧林匹克主義就不能達到其高的目標。奧林匹克運動是一項全球性的社會活動,核心內容是競技體育比賽,其明確目的是教育。以體育為手段,培養和造就適應新時代需要的有現代化意識的德才兼備的人才。
參考文獻:
[1]趙化剛.從奧林匹克青年營看青年與奧運的關系[J].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08.
[2]張愛華.解讀奧林匹克教育[J].體育世界,2008.
[3]熊斗寅.論奧林匹克教育[J].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