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臨床教學是學生理論與實踐結合的關鍵階段,如何將抽象、復雜的理論知識更好地傳授給學生,成為了臨床教學工作的重點和難點。而PBL教學模式是一種以問題為基礎,以老師為引導,以學生合作為單位的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和學習模式。這種教學方法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生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本文就將PBL教學在神經內科臨床教學中的應用進行了一些探索。
關鍵詞:PBL教學方法 神經內科 臨床教學
醫(yī)學是一門實踐性、應用性很強的學科,臨床教學是醫(yī)學教育的關鍵。傳統(tǒng)醫(yī)學教育存在著分割基礎知識與臨床技能的弊端,為適應當前醫(yī)學模式轉變的新趨勢,以及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所提出的新要求,我們在神經內科的臨床教學中引入一種新的教學模式——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是一種以問題為基礎,以老師為引導,以學生合作為單位教學模式。為探索這一新的教學方法的應用效果,我們在神經內科的臨床教學中進行了PBL教學改革,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一、對象與方法
1.研究對象
我校2006級臨床醫(yī)學專業(yè)在神經內科見習的1~3班,共計90人。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45人,對照組45人。將兩組的性別分布、年齡和入學成績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每打組又分為5個小組,同時由兩位老師帶教,對照組和實驗組交替進行。教材選用人民教材選用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出版的本科統(tǒng)編教材《神經病學》第六版。
2.教學方法
(1)對照組
采用傳統(tǒng)教學法(LBL),即先復習理論課的內容,然后老師先帶學生進病房詢問病史、體格檢查,學生總結病例特點、提出檢查內容;再由老師提供輔助檢查結果,學生提出診斷及治療方案,最后老師進行歸納總結。
(2)實驗組
該組中每9人一個小組,采用PBL教學法,采用PBL教學法,即按提出問題、收集資料、組織討論、總結提高這四個步驟進行,具體實施如下:
①提出問題:見習前教師選擇一個典型的患者,學生收集患者的背景資料、有關疾病發(fā)生、發(fā)展的過程和相關的臨床資料,記錄檢查內容并總結病例特點;然后由教師集中上課,提出問題,如:患者目前可初步診斷什么疾病?該疾病主要的臨床表現(xiàn)有哪些?還需要做哪些輔助檢查以確診?需要哪些疾病鑒別診斷?如何鑒別?最新的治療方案什么?
②收集資料:在上述問題基礎上,由每位見習生自己查閱教材、文獻,收集相關資料。然后以小組為單位,互相交流資料,進行探討。
③課堂討論:每小組推選一個代表發(fā)言,闡述對所提問題的看法和認識,其他學生補充發(fā)言、討論。
④歸納總結:學生討論完畢,教師針對學生回答的問題進行補充、歸納、總結,認真解釋同學們有分歧和疑難的問題,系統(tǒng)地講解疾病的相關知識。在此過程中,教師主要起啟發(fā)、引導和協(xié)調的輔助作用。
3.評價指標
見習結束后對學生進行相關內容的理論和操作考核,并進行主觀問卷調查。
4.統(tǒng)計學處理。所獲得的數(shù)據(jù)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16.0處理,各項指標用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P<0.05為有統(tǒng)計學意義。
二、教學效果
1.理論知識考核
兩組的理論知識成績相比較,并無顯著性差異(P>0.05)。而觀察組在病歷分析、神經系統(tǒng)體格檢查方面的成績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主觀問卷評價
兩組相比較,觀察組學生對目前的教學方法的滿意程度高于對照組(P <0.05),見表2。
三、討論
神經內科隸屬于內科系統(tǒng),是研究中樞神經系統(tǒng)、周圍神經系統(tǒng)及骨骼肌疾病的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臨床醫(yī)學學科。因為神經系統(tǒng)疾病需進行嚴格的定位和定性診斷,所以要求具有扎實的神經系統(tǒng)的解剖學基礎。然而在臨床教學及實踐中發(fā)現(xiàn)神經解剖學很復雜,很難。因此決定了神經內科在教學和臨床實踐中的的特殊性。多年來,醫(yī)學教育一直是以講授為主,以教師為中心,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占主導地位,學生處于被動服從的地位。而本科醫(yī)學教育后2年的學習以臨床為主,需要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培養(yǎng)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不能繼續(xù)以老師為中心,被動地接受知識。如何在醫(yī)學生的臨床見習中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和積極性,成為醫(yī)學教育的重點和難點。
PBL(problem based leaning)是一種以問題為基礎的教學方法,即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圍繞著病人疾病問題編制綜合課程,進行小組教學的臨床教學模式。由提出問題、收集資料、課堂討論、總結歸納四個階段構成。把啟發(fā)學生思考模式、討論模式和研究模式結合到教學當中,協(xié)調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理解問題能力、動手能力的共同發(fā)展。此方法與傳統(tǒng)以學科相比,可以較好地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現(xiàn)在醫(yī)學教學模式由傳統(tǒng)的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已成大勢所趨,PBL正成為醫(yī)學教育改革的方向之一。PBL在西方國家應用較廣泛,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和有效性驗證,顯示出傳統(tǒng)教學方法不可比擬的優(yōu)越性。根據(jù)本文的研究,我們認為,PBL將會逐漸成為我國醫(yī)學教育模式改革的趨勢。PBL相比傳統(tǒng)教學方法,優(yōu)點總結如下:(1)通過對問題的思考、分析、查找資料,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終身學習的能力。同時引導學生將基礎理論知識與臨床知識有機地結合,培養(yǎng)學生的臨床思維,克服了傳統(tǒng)醫(yī)學教育分割基礎知識與臨床技能的弊端。(2)將學習置于問題的情境中,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也加強了對知識的理解、記憶和應用。(3)小組討論的方式利于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批判性思維能力、分析總結能力,以及團隊合作精神的培養(yǎng)。(4)教師主持課堂討論,并進行總結歸納,有助于學生獲得醫(yī)學整體的知識結構。而且教學的重點內容在反復地思考、討論和總結之后,記憶得牢,理解得深。
初步的實踐表明,采用PBL教學法在神經內科見習課教學中的嘗試是有效的,收到了預期的效果。但也存在一些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1)教師應該熟悉PBL教學方法,做好PBL教學的基本前期工作。科學規(guī)范地選擇病例、設計問題,有效地引導集體討論的方向,系統(tǒng)地講解疾病的相關知識。(2)教育配套設施有限。PBL教學的部分內容需要學生自學,除了查閱課本之外,還得參考大量的文獻資料,而現(xiàn)在很多學校圖書館資料及上網條件不夠,限制了信息資源的獲取,制約了PBL法廣泛有效的展開。(3)目前對PBL教學缺乏合理有效的考核體系。傳統(tǒng)的教學評價都采用分數(shù)的方式表示,而PBL教學強調的是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應突破常規(guī)的評價,建立一個定量和定性相結合的能夠合理評價PBL教學的科學評估體系,將有利于PBL教學推廣實施。
總之,PBL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值得進一步的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沈建新,海燕,王海江.PBL: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J].國外醫(yī)學#8226;醫(yī)學教育分冊,2001,22(2):36-38.
[2]Mc Parland M,Noble LM,Livingston G. The effectiveness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 compared to traditional teaching in under graduate psychiatry[J]. Med Educ,2004,38(8):859-867.
[3]Doehy F,Segers M,Van denBossche P,et al. Effects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a meta analysis[J].Learning and Instruction,2003,13(5):533-568.
[4]楊諦,仇麗鴻,李子木.PBL教學模式在口腔內科教學中的應用與思考[J].中國高等醫(yī)學教育,2008,(l2):117.
[5]劉景業(yè).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PBL)在英國醫(yī)學教育中的應用[J].國外醫(yī)學#8226;醫(yī)學教育分冊,1999,20(1):7-11.
[6]Michel MC,Bischoff A,Jakobs K H .Comparison of problem and lecture-based pharmacology teaching [J].Trends Pharmacol Sci,2002,23(4):168-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