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凡優秀的大學教師,都有其特殊的品質,正是這些特殊的品質使他們成為教師中的佼佼者。本文結合一些優秀教師的案例以及其他國家的先進經驗,總結了大學老師應該具備的幾點重要品質。
關鍵詞:大學教師 人格魅力 標準
大凡優秀的大學教師,都有其特殊的品質,正是這些特殊的品質使他們成為教師中的優秀者。世界各國在優秀教師評選時,都不約而同地將這些特殊的品質作為最重要的標準:優秀教師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是高尚靈魂的塑造者、美好人生的導航者、智慧的管理者、快樂的智者。
美國綜合性大學教師培養已有50多年的歷史,哥倫比亞大學教師學院前院長、伍德羅#8226;威爾遜國家基金會主席阿瑟#8226;萊文對全美國1200多所教育學院的教師培養狀況進行了4年的翔實研究,提出了綜合大學型教師培養模式(項目)的“優秀標準”,這給我國教師教育改革帶來了一些啟示,也激勵我們國內的大學教師不斷的提高自身的素質,成為教學改革的典范。
總結起來有幾點重要的標準:教師要掌握有效教學的能力;教師要展現人格魅力滿懷激情的教學;要有博覽群書的知識含量;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掌握讓學生輕松學習的秘訣。
一、大學教師要掌握有效教學的能力
每一位優秀教師皆是教學大師:一位富有技巧的教育者,具有引導所有學生學習的基本能力、行為、模式和原則。時代在不斷地前進,我們面對的是千差萬別的學生,我們的教學思想要更新,教學方法要探討,教學的有效性要錘煉。葉圣陶曾說過:“教是為了不教。”我們要追求課堂的有效教學,使課堂成為我們的生命,學生的精神家園,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知識。芬蘭的基礎教育在全球享有盛譽,相應地芬蘭教師的標準也極其嚴格。在基礎教育改革中特別重視對教師教學能力的考查,教師是否具備有效教學的能力,是關乎到學生學習水平、基礎教育水準的重大問題。因此芬蘭對優秀教師的標準里最重要的一條就是教師必須具備有效教學的能力。
二、教師要展現人格魅力滿懷激情的教學
首屆國家級教學名師、有著27年教齡的鄭用璉教授是華中農大師生們眼中最具激情的教師。某日上午,57名新教職工聆聽了鄭用璉教授的培訓課,感受了其課堂教學獨有的“磁力”。講課時聲如洪鐘,不時舞動雙手,盡管已是花甲之年,但臺上的鄭用璉教授依然激情滿懷。鄭用璉教授在華中農大擁有眾多“粉絲”——他開設的《分子生物學》基礎課,每年吸引800多人聽課,甚至有外校學生慕名趕來。由于太過投入,鄭用璉講課時衣服常被汗濕。幾乎每次課后,學生都會鼓掌向他致謝。“我的激情來自對教育事業和學生的熱愛。”鄭用璉說,盡管一門課教了20多年,但他總是不斷填充新內容,會議筆記、科研動態都被他悉數融入課堂,因此他的課總是充滿“魔力”。
有句話這樣說:要為師先為人。作為優秀的教師,尤其是大學教師,首先要具備高尚的人格魅力,教師的做人標準像細雨一樣無聲的滲透到學生的心理,影響著學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另外,在我們的課堂上,教師的精神狀態也深深地影響學生的學習熱情,一個滿懷激情的教師必定會使學生受到感染,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的學習狀態決定了教學效果,在實際的工作中我深有體會,當你用心在授課的時候,學生也會用心的聆聽,有了學習的積極性,學生的學習效果就會大有提高。
三、要有博覽群書的知識含量
教育家L#8226;舒爾曼對教師專業知識分析框架:學科知識;一般教學知識;課程知識;學科教學知識(又譯作為教學任務的內容知識,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簡稱PCK);學習者及其特點的知識;教育情境知識;關于教育的目標、目的和價值以及它們的哲學和歷史背景的知識。通過實證認為:學科教學知識(PCK)最能區分學科專家與教學專家、高成效教師(名師)與低成效教師間的不同。學科教學知識聽起來很簡單,卻不是我們一時的努力能做到的。為人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教授知識是我們義不容辭的義務,可是知識的深度和廣度卻是無止境的,書本的知識學生自學也可以,大學課堂老師重在教授書本外的知識,拓寬學生的知識面。使其學習的知識與實際工作相聯系,為畢業后的工作做好鋪墊。
四、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
古語就有“因材施教”,所以我們首先尊重學生個性特長,不同學生個性各異,教師要走出“居高臨下”、“以我為中心”的位置,成為學生的朋友,以平易近人的態度、和藹可親的面容、落落大方的教姿融入學生主體,主動與學生交流,增強教師的親和力,使學生主動道出自己的心聲,愿意把學習上的“疑難雜癥”、大膽設想毫無保留地告訴老師。同時,注意觀察、調整了解每位學生個性心理特長,推測學生個性發展的可能性,以便選擇最優的教學設計,尊重學生個性并因材施教,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其次展示學生個性,學生興趣各有差異,應采用多樣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學習熱情,讓個性潛能得以發展。
五、掌握讓學生輕松學習的秘訣
教學實踐證明,要使學生熱愛學習,學好科學文化知識,首先必須要求他們有良好的學習心態。而良好的心理狀態是在一定的環境下培養出來的。環境對學生的心理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然而,在當今教學中,一部分教師只重視知識的教學,而忽視為學生創設和優化良好的心理環境,以致學生學得很壓抑,甚至越學越厭學,以致怕學等,因此,如何讓學生輕松、愉悅地學習,如何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是教學中極其重要的一環。首先,和諧的師生關系,是學生輕松、愉悅學習的前提,日本著名心理學家瀧澤武火指出:“在促進兒童的學習方面,不能忽視情感的作用,情感交織在人的思維中,或成為刺激或成為障礙”。情感作為整個教學紐帶,明顯地反映了師生之間的相互了解,相互尊重,取長補短,教學相長,所以,要讓學生輕松、愉悅地學習,首先取決于和諧、協調的師生關系。這種實實在在的平等的朋友式的師生關系,使學生如沐春風、心曠神怡。同時,教師還應該急學生之所急,想學生之所想,把他們正確的要求和欲望及時地變為現實。
在我們的教學中,或多或少有部分中下成績的學生對學習,對掌握應學的知識有困難,當學不好那門功課時,甚至有的存在恐懼心理,教師要幫助他們克服恐懼心理,樹立信心,首先教師要給予學生真誠的愛和熱情的鼓勵,使學生看到成績,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在教學中,我們應既為學生創設成功的機會,又要善于捕捉每個學生的閃光點,并及時地加以肯定,讓每個學生都體會到成功的喜悅,良好的學習心境,也由此升起,學生的學習信心也倍增。其次,教師對課程環節和內容的設置決定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果我們把一節課設置成一個游戲的模式,學生會在游戲過程中輕松地學會知識。
作為當新時期的教師應該保持教育理性狀態,保持教育理性狀態的前提是群體具有反思能力。而名師就是處于反思的“多震地帶”。我們要反思宏觀的教育,也要反思教育的細節;尤其應該反思自己,從而不斷完善自己,展現一位大學教師應有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