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在模擬真實情景狀態下,學生通過完成按工作流程設計的工作項目來掌握某個工作環節需要的知識和技能,同時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和職業素質。本文探討在報關實務教學中如何實施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提出高職專業課程教學改革的一些思路和遇到的問題。
關鍵詞:報關實務 “教學做”一體化 高職教育
1 引言
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提出:改革教學方法和手段,融“教學做”為一體,強化學生能力的培養。明確了高職教育改革教學方法的方向,即培養“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適應生產、建設、管理、服務一線需要的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和職業素養,縮小學校人才培養與社會實際需求之間的差距,培養適應社會要求的高技能人才。
隨著國際貿易的發展,進出口量大幅度增長,報關員的執業能力和素質對通關速度和效率有極大的影響。報關員既要求懂得外貿管理方面的知識,又熟悉報關流程,按海關的要求對進出口貨物進行報關,對報關員的能力和素質要求大大提高。為了使學生畢業之后能較快適應工作崗位要求,我校《報關實務》課程在多年教學基礎上嘗試采用“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在教學效果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探討
陶行知先生曾強調:先生拿做來教,乃是真教;學生拿做來學,方是實學。不在做上用工夫,教亦不成為教,學也不成為學。陶行知先生強調的和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內涵是一致的。
“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其實質是分析實踐工作過程后,把工作崗位所需要的基礎知識和技能要求,組合成若干教學項目,使教學內容更具有針對性;教法上,采用任務驅動法完成教學目標,創造出學生能看、能摸、能操作的教學環境,做到在教中學,在學中做,在做中學,教、學、做合一,使教學過程更具有實效性。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由原來在教室里被動式學習變成在模擬真實的場所里主動學習、實踐,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與學的效率提高了,同時學生的職業能力也得到鍛煉,學生在工作之后能夠盡快頂崗工作。
目前報關課程教學中存在問題,一是重理論,輕實踐環節。在教學過程中按照傳統的教學模式,重點給學生講解理論知識,忽視了報關實務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特點,模擬實訓在整個報關實務課程教學中所占的比重低。二是重證書,輕能力培養。現行海關有關文件的規定,從事報關工作,必須通過全國報關員資格考試,取得 《報關員資格證書》。這規定使得許多教師,為了提高通過率,增加持證學生數量,在教學過程中把可操作性很強的學科,按照應試的方式向學生傳授,忽視學生通關能力的培養。出現了持證學生到工作單位后,無法適應工作崗位的要求,需要單位進行二次培訓的現象,違背了高職教育能力本位的理念。
我們在教學過程中針對這種情況對報關教學重新設計,根據報關員職業素質要求與報關員的執業范圍,要求教學要以工作任務為導向,從教學內容、教學手段、實踐體系和考核體系等方面設計教學體系。
3教學做一體化模式在報關實務課程中實施
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與傳統教學模式不一樣,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過程、學生考核方法上都要做改革,這種教學模式學生是主體。
3.1“教學做”一體化中的“教”:強調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設計
“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教師是主導者,要對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教學過程和教學評估等教學要素進行精心設計。設計教學項目模塊時,依據《報關員國家職業標準》和對相關進出口貿易企業和報關企業的調查結果確定報關專業目標;根據報關員工作任務和職業能力的要求設計學習模塊項目。教學項目任務設計情況,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因此課程設計中要注重動手和操作能力培養,提升學生的報關業務操作能力。
“教法”以工作過程為向導,組織教學實施,采用情景模擬、案例教學等方法,以學生的“做”為重點,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學和學習熱情。如學習一般進口貨物報關,給出一票進口貨物背景資料,讓學生自己設計報關流程,模擬報關。
3.2“教學做”一體化中的“學”:關注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
一體化教學的“學”包括“學生如何來學”、“學什么”。在“學”的環節主體是學生,老師是引導者、推動者。在布置報關項目任務后,教師講授必要的知識后,班上的同學以小組為單位,模擬完成報關項目任務,學生依靠團隊的協作和努力達到學習的目標,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能夠將專業理論知識在完成工作任務的過程中重構,逐步形成職業能力。
學生需要“學”的不僅是知識,他們還需要學會協作、項目組織、實施和總結,學會一些真實工作情景中的工作方式,等等。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培養學生的能力,包括職業能力,職業素質,交流能力,學習能力,尤其是學習的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受益一生。
3.3“教學做”一體化中的“做”:學生通過“做”培養能力
“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突出“做”在教學中的重要作用,強調知識的實踐性,注重通過實踐來建構知識,并逐步形成自己運用知識有效完成工作任務的職業能力。
為了讓學生感受真實的報關環境,學校建了報關貨代實訓室,報關課程在實訓室進行,實訓室里引進了一套模擬仿真模擬軟件。學生先設計報關流程,然后動手完成這一票貨物的報關,包括確定商品編碼,查找該貨物是否需要特殊單證,收集并核對相關單證,報關單填制,計算稅費,然后學生在仿真軟件上對票貨物進行報關。在做的過程中,有學生的互評,同時教師對各組學生的情況做形成性評價,及時修正一些“做”中的問題,到一個任務或項目結束的時候還要做總結性評價。之后還要布置新工作項目任務進行能力遷移(Ability migration),以強化學生所學到的技能。在整個“做”的過程中,學生知識運用,分析問題能力,交流、協助能力,執業能力都能得到同步鍛煉。
3.4考核體系的改革
報關實務課程目的是提升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和報關職業能力的提升同時兼顧報關員資格證的考試,在考核上重點對學生實際業務的操作能力的檢查。考核分三部分內容:基礎理論,占40%,包括基礎知識;實務操40%,由報關流程設計,報關單證的填制,稅費計算等內容組成;平時成績,占20%。依據平時的出勤、聽課、課堂提問情況和作業完成及小組合作完成的項目情況。將平時的評價納入期末總評成績中,強調通過實訓動手提高學生的報關職業能力,改變了以往的只根據一次期末考試分數來評價學生的傳統做法。
4“教學做”一體化教學過程中需要解決的問題
4.1教材選用
現在的報關實務教材大都還是沿用《報關員資格考試統一教材》為基礎,但是在一體化教學中,報關項且內容設計,所選用的資料最好來自于報關一線,達到教學與實際報關的一致性。
4.2考證與職業能力培訓目標的選擇
目前報關員執業要求拿到《報關員資格證》,而用人單位要求職業院校以培訓學生的職業能力,這兩種要求在培訓方式上不一樣,造成當前重證書,輕實踐的情況。這要求教師平衡兩者之間的關系,讓技能的培訓提升考證合格率,考證的培訓提高學生對報關管理的認知深度。
4.3校內實訓場的建設
在教學中要建設一個仿真的報關環境,讓學生有一個高仿真的報關資料和環境,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自主學習的勁頭更足,學習效率高,但這要大量的實訓資源和經費的投入。
4.4校企合作展開
模擬實訓室與實際的工作環境仍有一定差距,要做到與企業要求的零距離,還需要推行校企合作、工學結合、頂崗實習等教學模式,讓學生多與企業接觸。校企合作需要校企雙方的配合和參與,目前校企雙方在管理制度和合作理念上還存在不同的看法,需要建立一套制度推動校企合作。
4.4師資和工作量計算
這種教學對老師的要求大大提高,需要“雙師型”教師,另外在教學做一體化中,教師要在上課之前花大量的時間進行企業調查、課程項目設計和教學環節設計,課后要花大量時間看學生的課題作業與學生交流,此外職業院校的教師要定期下企業實習,教師的工作量比以前增加了很多,所以教師工作量統計的合理性在此是一個新的問題,還需要進一步研究。
5結束語
通過報關實務課程“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我們體會到,該教學模式是以學生為主體的有效教學方法,突出技能訓練,具有較強的職業針對性,既利于教師的“教”,又利于學生的“學”,提高了教學質量和效率。在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探索中還有一些問題存在,需要院校、企業、教師共同解決。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2006.
[2]金林祥.論陶行知的創造教育思想及其現實意義.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科版),2000,(1).
[3]陳相芬,陳福明,韋宏.培養新型高職報關人才的實踐教學模式探討,職業教育研究,2010,(2).
[4]曹玉嬋.淺議“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在高職學院中的應用.中國高教探討雜志,2010,(4).